戶外活動中保育工作之晨間鍛煉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淺談戶外活動中的保育工作之晨間鍛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處處蘊含著“保教結合”的理念,保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每天的晨間鍛煉是幼兒鍛煉身體的最好時機,它能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提高抗病能力,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因為健康對于每個幼兒來說都尤為重要。而作為一名教師,對于幼兒的健康發展,應十分重視晨間鍛煉中的保育工作,下面我就談談如何做好幼兒晨間鍛煉中的保育:
一、晨間鍛煉前的準備工作
檢查場地是否安全,有無安全隱患,看有無碎石、玻璃、樹枝等危險物品,待排查完畢確定沒有安全隱患后,再組織孩子活動;檢查器械的安全:活動前,要檢查所有好活動材料與器械,看是否有尖銳的棱角或螺絲松動等現象,要確保都達到孩子使用的安全性。
二、活動前的保育工作
1、提醒幼兒如廁、喝水
在組織晨間鍛煉前,首先提前詢問每個孩子是否要上廁所,盡量不在鍛煉時大、小便,影響活動,也不能憋尿;喝水要喝-大杯,教師要保證孩子每天喝夠足夠的水,這是因為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活動量大,消耗水分較多,加之兒童對水的生理需求相對比成年人要多,所以活動前必須喝夠足夠的水。
2、調整幼兒衣著
在組織晨間鍛煉前,要仔細檢查幼兒的衣著是否便于運動,幼兒的運動服裝要求寬松利索,對于過厚過大的衣服,要先脫下再活動,其次檢查幼兒的鞋子是否適宜活動,檢查幼兒的攜帶是否系牢,以防鞋帶松掉絆倒引起損傷,最后還要注意幼兒口袋中的硬物和衣服上的飾物在運動中給幼兒帶來的傷害。這些在活動前都要清理檢查,讓幼兒能安全的參加活動。
3、了解幼兒的身體狀況
在進行晨間鍛煉之前還必須了解幼兒的身體狀況,如:準備好紙巾給孩子擦鼻涕,容易出汗的幼兒我們要為其墊上毛巾,準備好足夠量的毛巾,便于在運動中擦汗,而體質差的幼兒或剛恢復健康的幼兒在運動中就適當減少運動的時間和強度,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對每個幼兒的身體狀況都了如指掌,才能使晨間鍛煉更好的適應每個幼兒,使幼兒得到全面的、適宜的、協調的發展。
4、關心幼兒情緒
情緒的好壞是影響鍛煉質量的一個因素,教師還必須積極的調動幼兒的情緒,使之主動積極的參加活動,即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也達到了幼兒主動鍛煉的目的。
5、引導幼兒有序到達鍛煉場地
教師要引導孩子們有秩序地站好隊列,組織孩子有秩序地排好隊,時刻提醒孩子們不推不擠、不嬉戲打鬧,有秩有序。
三、活動中的保育
通過觀察、摸、問等途徑獲得信息,隨時對幼兒的活動量和活動密度進行調整。對生病的孩子要安排在合適的位置,讓其一塊感受戶外活動的樂趣,千萬不能冷落孩子。
1、觀察
教師要隨時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面色,出汗情況和動作變化。如:幼兒臉色紅潤,滿頭是汗,活動幅度較大,說明幼兒的活動量大,這時就要對幼兒實施調整,并提醒幼兒注意休息,防止幼兒運動過度,反之,幼兒臉色無變化,動作幅度小,就必須提高活動量,以達到運動的目的,保育員還要掌握靈活機動的原則,注意幼兒間的個別差異,對運動能力強和弱的幼兒要視其調整內容,使幼兒在其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2、摸
對于不容易觀察的幼兒,教師和保育員還需要經常摸摸孩子的額頭,脖子、背出汗情況,可用毛巾墊在背部幫助吸汗,并提醒這些幼兒在活動中脫衣,防止幼兒活動后因汗悶在衣中而著涼。
3、問
在幼兒運動時,教師和保育員要隨時注意幼兒的活動情況,隨時問問幼兒并從幼兒實際考慮,運動幅度和密度合理安排,并根據不同季節調整幼兒運動的時間和內容,春秋季戶外活動運動時間較長,活動內容豐富多樣,而冬夏季受氣溫影響,在暴熱暴冷天戶外運動時間相對縮短,并根據季節變化將運動時間移至接近中午或清晨,選擇也需變化,冬天可以選擇朝陽處活動量也可以適當增加,夏天則選擇背陽處活動量相對減小,以便幼兒的鍛煉更適合身理機能活動變化的規律。
四、活動后的保育工作
1、注意幼兒情緒的穩定
在運動后教師和保育員要注意穩定幼兒的情緒,有興奮狀態轉化為平和狀態,并注意運動后動靜交替的互相銜接,不能讓幼兒在運動后馬上坐下來休息,可以在操場上漫步一會兒再回教室,等幼兒情緒平穩后才能坐下,這樣以來可以減少活動后心臟的負擔,有益恢復疲勞。
2、運動后的飲水
運動后教師和保育員要多鼓勵幼兒喝水,以補充在體育活動中失去的水分,但不能一次性喝太多水,因為一次喝下大量的水,不但會增加心臟的負荷還會引起胃痙攣,所以要注意活動后幼兒飲水的問題,控制幼兒的飲水量。
3、運動后的著裝
在運動后要引導幼兒正確使用毛巾將額頭、身上的汗擦干,對于出汗較多的幼兒,教師和保育員要及時為其換下濕衣服,當幼兒情緒平穩不再出汗是,要提醒幼兒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總之,孩子在晨間鍛煉或其它戶外活動的時候,我們教師和保育員都要將幼兒放在首位,使自己的眼中充滿幼兒的影子,要多去觀察,關心了解幼兒在運動中的狀況,提高自身在體育運動中的隨即指導,護理能力,真正的服務于幼兒,從而更好的促進體育運動對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讓幼兒更好地沉浸在晨間鍛煉的氛圍中,更好地體會到晨間鍛煉的樂趣!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幼兒園保育員培訓計劃方案
保育員是幼兒教師隊伍中的重要一員,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和保教工作中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是有20*幼兒園保育員培訓計劃方案,歡迎參閱。
20*幼兒園保育員培訓計劃方案范文1
一、指導思想
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是我們保教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保健工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為了提高幼兒園衛生工作的質量,提高保育員人員的素質及業務水平。我們根據幼兒園總的工作的要求,緊緊圍繞幼兒園的實際工作、在新的起點上,把衛生保健工作再創新的成績
認真貫徹落實《商丘市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實施細則》與《幼兒園工作規程》。加強我園的衛生、保健業務的規范化,以科研促保教,不斷提高我園保育隊伍的建設。一切以幼兒為主體、整合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面資源,以培養現代公民為主體。
二、目前保育員隊伍存在的不足之處:
1、衛生工作不能堅持,特別是物品歸放、包干區、玻璃、死角等衛生做得不到位,經常會為一個大活動而加班加點地進行衛生工作的補差。
2、新上崗保育員對幼兒生活護理專業知識欠缺。
3、新上崗幼兒常見病保健知識欠缺,如對班內體弱兒的照顧和護理等。
4、新上崗保育員對工作流程不熟悉。
5、保育員安全防范意識不強,意外事故急救能力差。
6、個別保育員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淡薄。
7、參與輔助教學能力差。
8、電腦操作能力差。
三、培訓目標:
1.認真學習《規程》、《細則》提高認識樹立良好地保育員隊伍形象。
2.組織對保育員、保健醫進行有關衛生、保健、防病、營養等方面的學習、講座培訓。
3.要求保育員積極參加高一層次的培訓,進一部優化保育員隊伍的達標率。
四、培訓目的:
樹立正確的衛生保健觀念,把衛生保健工作和素質教育緊密聯系起來。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科學定義是:不但沒有生理上的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根據這一定義,衡量一個幼兒是否健康,應從身體、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去理解,幼兒健康不僅包括幼兒的各個器官、各個組織的正常發育,沒有任何缺陷,而且還包括:良好的適應能力和自我意識,符合社會需要的健康人格、和諧的人際關系和開朗樂觀的性格。而對幼兒適應能力、自我意識、健康人格、和諧的人際關系、開朗和樂觀的性格等品質的培養都屬于素質教育的內容。因此,那種認為只要照顧孩子吃好吃飽、不生病、保證安全就是衛生保健工作好的觀念是十分錯誤的。我們將通過培訓學習提高認識、
20*幼兒園保育員培訓計劃方案范文2
一、目標:
通過操作技能的培訓,使老師們熟悉并掌握幼兒園一日保育常規要求,提高保育員教師日常護理工作的技能技巧。
二、培訓內容:
環境衛生---擦拭鏡子、洗手池、地面。
生活管理技能---晨午檢、洗手、進餐(餐具使用的正確方法、擦嘴、漱口、消毒桌面)、穿脫衣服、疊被子、勞動(擦椅子)指導值日生
安全工作技能:幼兒意外傷害急救---一般性擦傷、鼻出血、鼻異物、耳道異物、眼部異物、蚊蟲螫咬、脫臼、燒燙傷、骨折。
日常消毒:消毒液的配比、桌面消毒、水杯、毛巾消毒、。
三、培訓方案:
1、集體學習:學習各項內容的質量標準與技能技巧。安全管理工作技能
2、實際操作:環境衛生、生活管理技能、安全管理工作技能、日常消毒。
3、觀摩指導:保健醫進班指導
20*幼兒園保育員培訓計劃方案范文3
我們的教育宗旨是“要培養出一代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的新人”。所以,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是我們保教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幼兒園公共衛生的重要方面,是兒童保健工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為了提高幼兒園衛生工作的質量,提高保育員人員的素質及業務水平。我們根據《托幼機構保健、保育、炊事人員工作實用手冊》《江蘇省托幼機構衛生保健評分細則》的要求,緊緊圍繞市、區兒保所領導的指導精神,在新的起點上,再創家長信任、幼兒滿意、社會認可的好幼兒園。
一、樹立正確的衛生保健觀念,把衛生保健工作和素質教育緊密聯系起來。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科學定義是:不但沒有生理上的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根據這一定義,衡量一個幼兒是否健康,應從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去理解,幼兒健康不僅包括幼兒的各個器官、各個組織的正常發育,沒有任何缺陷,而且還包括:良好的適應能力和自我意識,符合社會需要的健康人格、和諧的人際關系和開朗樂觀的性格。而對幼兒適應能力、自我意識、健康人格、和諧的人際關系、開朗和樂觀的性格等品質的培養都屬于素質教育的內容。因此,那種認為只要照顧孩子吃好吃飽、不生病、保證安全就是衛生保健工作好的觀念是十分錯誤的。我們將通過培訓學習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確立幼兒園衛生保健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的指導思想,制定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并重,共同促進素質教育的管理目標。
二、存在的不足之處:
1、衛生工作不能堅持,特別是物品歸放、包干區、玻璃、死角等衛生做得不到位,經常會為一個大活動而加班加點地進行衛生工作的補差。
2、保育員的專業知識欠缺,有的工作不能做到位。如對班內體弱兒的照顧和護理等。
3、不能充分發揮伙委會的監督管理作用,只限于開會討論。
篇3:嬰幼班幼兒保育工作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淺談嬰幼班幼兒的保育工作(一)
保育是日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相對嬰幼班孩子而言,保育工作更為重要。因為嬰幼班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差、身心發展未健全,所以嬰幼班的保育工作不光要落實在健康方面,還包括幼兒的生理和心理。
一、幼兒心理的護理
嬰幼班孩子的心理比較脆弱、害怕陌生的環境、對父母存在很強的依賴性、不會與人交往……。尤其表現在開學初,那段時間孩子哭鬧著不肯來園的很多,因此老師首先要在情感上加強與孩子的溝通,針對不同孩子的心理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有的孩子個性比較內向、依賴性強,喜歡“粘人”,所以每天早上我都熱情的去抱抱她們、親親她們,在活動中總是牽著她們的小手,陪著她們一起玩,使她們在心理上獲得一種安全感,不再懼怕來園。有的孩子雖說是個大男孩,可他們在心理上還處在“未斷奶階段”,對自己的小玩具特別依戀,吃飯、睡覺、游戲等,樣樣離不開。為了穩定孩子的情緒,使其愿意來園,我同意他們將小玩具帶在身邊陪伴著他們。當他們的情緒逐漸穩定后,我便鼓勵他們:“小玩具累了,想回家睡覺了。”讓他們逐漸擺脫對玩具的依賴。
二、幫助孩子解決生活難題
嬰幼班孩子自理能力、衛生習慣等方面都很弱。就拿入廁來說,初來園時,有的寶寶就是不敢蹲在便池上小便,那時一到小便時老師就左手一個、右手一個的扶著,有些寶寶連褲子也不會脫,要靠老師幫忙。針對此情況我便用講故事的形式教孩子如廁的方法,用兒歌《來小便》幫助他們記憶,平時多鼓勵,從老師幫你小便―→老師看著你小便―→自己獨立小便,老師付出了許多心血。在引導孩子洗手時,將洗手的方法分步驟畫下,貼在水池邊上,孩子一洗手就能看見、模仿,給其視覺上的刺激。將洗手的過程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用水沖沖,一二三!”寶寶們邊念邊洗,興趣盎然,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三、耐心、細致的觀察
嬰幼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他們有些不適時,不會向老師講述。所以老師在帶班過程中一定要細致的觀察每一個孩子的氣色、神態,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有個孩子平時吃飯總是第一名,可今天吃飯時無精打采的,難以下咽的的樣子,讓我起了疑心。我連忙摸摸他的額頭,發現滾燙,孩子發燒了。因為及時發現,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四、對特殊幼兒的護理
每個班中都會有比較特殊的孩子,老師在對這些特殊孩子的護理上更要用心。我班有個小朋友有尿床的壞習慣,初來園時家長很擔心,但我們并沒有嫌麻煩。日常活動時經常的提醒他,摸清其小便的規律,午睡時定時的叫他小便,既使他將小便弄在了身上,也從不埋怨,和顏悅色的幫其換洗干凈,并引導他:“這次不小心,下次要小便時告訴老師或自己去廁所。”現在他尿床的毛病已基本沒有了。有的孩子體質弱,在生活中就要加倍的護理。就拿午睡床鋪的安排來說:冬季要讓其睡在有陽光的、離空調比較近的地方;而夏季則要睡在既通風又要遠離電扇和空調的地方。有的孩子易出汗,每次活動前,我就在他的內衣里墊上干毛巾,在活動中不時的摸摸其額頭、身上有沒有汗,適量的減少其運動量,并提醒他適時的休息,幫他更換干毛巾。
嬰幼班的保育工作還有許多可談,這些保育方面的知識都是我們老師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經驗和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只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細心,還會尋找處更多更好的方法。
淺談嬰幼班幼兒的保育工作(二)
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的追求,特別對于嬰幼班的孩子,我們非常看重孩子的身體健康,在乎孩子的出勤率。我感覺要做好嬰幼班孩子的生活護理,要在三個字上作文章。
一是“細”字入手。我們幼兒園一直提倡精細化管理,細就是細在會觀察,會看孩子的神情和眼色,細心地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身體狀況,進食和飲水的情況,睡眠狀況等。比如我班有個小朋友由于開口比較晚,剛來一段時間對入廁沒有概念且有小便時也不會叫老師,我們總是隨時看他,注意觀察他在動作上的變化,如果他把雙腳交叉,神情顯得坐立不安就證明他是要小便了。另一個方面,我們的細致工作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如每周檢查生活環境是否安全,比如飲水的溫度是否合適,孩子是否攜帶危險物品,孩子的衣袋里是否藏有小豆子、扣子等。在天氣變化的時候,我們及時調整孩子的活動量及根據活動量的大小允許孩子飲食量的增減。
二是“碎”字當頭。我們嬰幼班的生活護理是相對鎖碎的,因為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所以我們要主動幫助他們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比如孩子的大小便,孩子的午睡穿衣、脫衣、吃飯時候的喂飯等,我們在鼓勵孩子自己動手的情況下,還要幫助能力弱的孩子。比如,我們的孩子小便,我們要幫他們脫下褲子,擺好小便的姿勢,女孩子好了以后用紙巾擦擦,男孩子要給他們甩甩干,這樣不致于尿潮褲子。另外,還有一些諸如撿餐巾紙、扔到垃圾桶之類的事情,也需要老師的提醒、嘮叨。還有就是孩子的塞毛巾,脫衣服等,都需要老師的幫助,瑣碎的事情要求我們嬰幼班的教師必須是眼勤、手勤、腿勤,只有這樣,才能呵護好孩子,稱得上是“溫情護理”。
三是“人”字在心。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都是家庭的寵兒,因此,以“人”為本,以每個孩子的發展為本,是我們的出發點。在生活護理方面,我們也要根據每個人的需求,給予不同的護理。應該根據孩子開展活動,根據孩子需求進行管理,有的孩子需要老師幫助,有的孩子不需要老師幫助,幼兒的孩子喜歡手把手,有的孩子更愿意自己來,在護理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他們的需要,適當的幫助,適時的放手,不能一刀切。另外,孩子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等待。現在我們班級三人,入廁環節,分批進入,兩人在廁所管理,一人管理入廁小便,一人管理洗手,還有一位老師在外面組織活動,這樣既有利于我們掌握誰會自己小便,誰會洗手,又養成了良好的常規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