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結:運用評價策略關注孩子在繪畫創作中個體差異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教育小結:運用評價策略關注孩子在繪畫創作中的個體差異
繪畫活動是幼兒園教育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讓幼兒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培養兒童創造力的重要手段。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的任務是引起孩子繪畫的興趣,鼓勵他們大膽創造。但,每個孩子的能力與發展都不相同,個體差異較大。有的幼兒是缺乏自信,不敢大膽想象作畫;也有的幼兒所要表達的東西受到自身經驗、技能缺乏的影響,不知如何作畫。經常會聽到有些孩子在參與繪畫時哭喪著臉說:“老師,我不會……”然后就呆坐在那里,等待老師來幫忙,或者干脆什么也不畫。活動中該如何進行評價和引導呢?
美術活動開始了,今天我們畫的是創意畫“雪人和他的朋友”。活動開始時我引導幼兒回憶動畫片“雪孩子”里的小雪人,孩子們都積極地舉手發言。“雪孩子有一個圓圓的頭”王芳宇說,余戀說:“他還有一個圓身子。”“他的眼睛是扣子做的。”“嘴巴是辣椒、鼻子是蘿卜……”孩子們爭先恐后的搶著說。“你們這么喜歡雪孩子啊!那今天就請你們畫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特的雪孩子好嗎?”“好!”說完孩子們都開心的拿起畫筆畫起了自己的雪孩子。
平時我們都知道,教學活動中教師有很多種評價方式,有些是有聲的,有些是“無聲”的利用肢體語言或眼神鼓勵孩子。孩子剛開始畫時,見到一些畫的好的幼兒,我就想大聲的及時給予評價和鼓勵,可話剛到嘴邊我意識到這樣確實可以評價鼓勵一部分孩子,可同時也打斷了另一部分孩子的思路,影響他們的創作。考慮到評價應面向全體幼兒的特點,減少因不必要的言語對孩子們的影響,我對需要評價的幼兒大多數采用了“無聲的評價”方法。如:“頂呱呱”的手勢或贊賞的神情去鼓勵孩子們繼續創作。
這時我來到了繪畫能力較弱的胡書毓身旁,果然他只畫了一個歪歪斜斜的圓頭和一個橢圓形的身子后,就坐在位上發起呆來,見我過來了說:“老師,我畫完了。”我見此情景,心里覺得很失望。雖然心中有幾分氣,但我還是耐下心來想。平時不是經常說到個體差異,孩子的發展不會在同一水平線上。現在不就是這樣嗎?
《綱要》中也明確提出: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困難和需要“審時度勢”地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適時的引導。于是走了過去蹲在他身邊,看看他的畫說:“這是你畫的雪孩子嗎?”他點了一下頭。“你今天畫得很好啊!看,你的雪孩子有一個圓溜溜的大腦袋和一個胖胖的身體,真可愛。如果能給他一雙大大地眼睛他會更好看。”我鼓勵他說。于是他又給“雪孩子”加了一雙大大地眼睛。我繼續引導說:“雪孩子說他好想穿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哦!你能幫幫他嗎?”可能胡書毓學的光光的雪孩子是不太好看,就拿起油畫棒給雪孩子加上了一件七彩的外衣。在一系列的引導下他的雪孩子變漂亮了。盡管他畫的有些凌亂,顏色也不均勻,與其他的幼兒相比不算好,我還是摸摸他的頭,大聲的說他有進步,畫的雪孩子真漂亮。他高興極了。這時其他的孩子也都跑來說:“老師,看我的、看我的。”我看了他們的畫說:“今天你們都畫出了屬于自己獨特的雪孩子,真棒!可雪孩子說他一個人好孤單啊,想請小朋友一起玩,你們能幫他找找好朋友嗎?”這是旁邊有幾個想象力豐富的小朋友,迫不及待地熟練很多,如:小刺猬、小兔、小螃蟹等。似乎也激發了胡書毓的繪畫欲望和想象力,他在紙上滿滿地畫上了好多的人和小動物,并且開心地和身邊的同伴相互交流了起來。有時教師的一句話或一個提示與正確評價策略都能激發幼兒興趣和想象,幫助幼兒進一步完善或克服困難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綱要》指出藝術有它獨特的寬容性,“它最包容個性,包容個別差異,對所有幼兒都提供一視同仁的愛心,不歧視、不限制。”所以,藝術活動進行評價時,更要注意策略和方法。孩子的作品盡管有些不成熟,但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的評價,當得到賞識性的評價鼓勵和支持后,才會感到他的畫是有意義的,畫的興趣濃了,信心大了,進步也就快了。如果當時對胡書毓的表現我沒有及時的給予肯定性的評價,而是簡單地說些有批評意味的否定的評價,有可能結果就截然不同了。通過這次我深深體會到:在藝術活動中要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對繪畫或其它不夠自信的孩子,我們要善用不同的評價策略和方法,激發孩子繪畫和創作的興趣,讓他們都在自身的基礎上的到提高。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教育小結:別讓分享成為孩子另一種借口
教育小結:別讓“分享”成為孩子的另一種借口
雖說中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會略懂事些,但是“獨占行為”在我們班級中依然存在。無論是晨間活動
還是自由活動,經常能聽到小朋友的小報告:“老師,他拿我的玩具”“老師,他搶我的操作材料”等
等。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分享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為此我設計了主題社會教育活動――《我
愿意分享》。
所謂分享教育就是引導幼兒將自己喜愛的物品,美好的的情感體驗及勞動成果與他人共享的過程,它是
幼兒個體親近群體,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整個活動我主要圍繞兩個目標來進行:1、讓幼兒理解朋
友之間好東西要分享的道理和學習分享的經驗。2、培養幼兒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活動開始時,我便
引導幼兒談一談自己的好朋友,并說一說和好朋友在一起要做些什么,孩子們急切地舉起小手都想來介
紹自己的好朋友。聽著孩子們細說他們曾經和好朋友發生過爭吵還有分享的經過,我心里一陣感動。接
著,我鼓勵幾名幼兒上來進行情境表演,讓其他幼兒來判斷對與錯,其實很多孩子已能初步是非,只是
有時自控能力還不夠。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分享活動,活動前一天我便鼓勵孩子們事先將自己的喜愛的玩
具和食品帶入園并在活動中與同伴進行分享,這一環節孩子們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分享的樂趣,也將活
動推向了最高潮,直到活動結束后很多孩子還意猶未盡。
自從開展這一活動后,孩子們已形成初步的分享意識,發生爭吵的現象減少了,但是卻經常上演著“分
享”事件,不是偷偷帶點小零食就是攜帶一些小玩具。這是集中活動的時間,瑞斌小朋友旁若無人地拿
出小恐龍玩具與身邊的嘉穎小朋友開心地在玩。我輕輕地走過去并蹲下來想看個究竟,他卻抬起頭茫然
地望著我說:“老師,我和嘉穎在分享玩具!”啊,多么可愛的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么時間嗎?
”他小聲地回答:“上課時間!”“那上課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做?顧著玩還能學到本領嗎?”他搖了搖
頭。我決定先把小玩具收起來,找個合適的機會再跟他好好溝通一下。放學后,我馬上向他媽媽了解一
下這個玩具是怎么帶進來的,因為我們晨檢時會檢查小朋友是否有攜帶零食、玩具或者尖利物品,如果
不是教師組織的活動需要一般是不允許小朋友帶入園的。跟他媽媽溝通后才得知原來自從分享活動結束
后,瑞斌小朋友每天都吵著要帶玩具或者零食帶入園來與小朋友一起分享。剛開始他媽媽是不同意的,
但是拗不過他的性子便妥協了。針對這一現象,我將“分享時應注意什么”這一話題放在早談中,讓孩
子們來討論與交流。在一番討論中,孩子們意識到分享不應只是分享實物,還可以分享經驗或趣事。此
外,我和孩子們也一起建立了分享規則:不能私自攜帶小物品入園,不能在上課或者睡覺時分享。規則
明確后,孩子們的安全意識也能隨之提高。
這一事件的發生為作為幼兒老師的我敲了一下警鐘,在培養幼兒分享意識的過程中,除了要幼兒真正認
識到“分享”的意義,還應注意發揮榜樣作用的力量和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別讓“分享”成為孩
子的另一種借口!
篇3:教育小結:讓民主和尊重融入幼兒生活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教育小結:讓民主和尊重融入幼兒生活
排練班級童話劇《大肚子河馬》時,我們進行演員的海選。
首先是主角河馬的海選。“誰愿意來當河馬的?”我料想定有一大波孩子報名,誰知只有3個孩子稀稀疏疏地舉手。“為什么你們不愿意當河馬呢?”“因為河馬是壞的,他搶別人的東西,我們不喜歡他!”當面對無人參演的尷尬局面,我們進行了一番思想溝通,從表演的角度告訴孩子們什么是一個好演員,并從故事文本出發,告訴孩子們,雖然小河馬一開始喜歡搶別人的東西,沒有禮貌,但是他知錯就改,還是一個好孩子!再次問道誰愿意參加時,多數孩子還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在此環境下,有個小女生舉起了手:“我愿意當小河馬!”事后幫她梳頭發時,她告訴我:“老師,我喜歡小河馬,因為她最后改好了!”事后證明在這樣的民主氛圍下,她的自薦成就了童話劇精彩的表演!
幼兒需要與有“權威”的成人一起成長。或許我們可以利用教師的權利,高效率地直接為幼兒選好角色。然而獨裁是人類態度上的極端,面對幼兒與我們的意見相左,或讓我們感覺困惑時,還能以一種關懷、支持的態度來運用對幼兒的“權力”,向幼兒說明原因,并且尊重幼兒的意見、感覺和想法,這著實不易,卻才是教師專業真正的表現。要相信家庭和教師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孩子一生的基礎,讓民主和尊重從小根植在孩子心中。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