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研課標說教材學習心得體會

小學研課標說教材學習心得體會

2024-08-01 閱讀 6700

小學“研課標說教材”學習心得體會

把握課程標準,用心鉆研教材,是每一位教師備課時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教師要對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內容爛熟于心,不僅如此,對于教材的結構、教材在整個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應做到心中有數。在當今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構建高效課堂是最終的目的。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是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水平和處理教材的能力。而知識樹的繪制和教材解說可以作為教師研究教材的基本方式,在統攬學段課標、教材的基礎上,按照單元繪制知識樹以及做相應珠教材解說,促使教師駕馭學段教材,把握學段目標定位。

我認為,說課標和說教材可概括為“三說”--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

1、說課標:依據課程標準,說總體目標或階段目標或單元目標;說本學科的內容分為幾個方面及這幾個方面具體到本年級的要求。

2、說教材:說教材的特點和內容結構,包括課本的編排意圖、內容的呈現方式、知識與技能的范圍等;說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既能在橫向上說清本冊教材的編排序列和內容范圍,又能把本學段的同類知識進行簡要的縱向整合。

3、說建議:不僅說考綱和考點,還應該談具體的教學建議,談如何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談如何落實三維目標。

同時在繪制知識樹和教材解讀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知識樹繪制及教材解說的意義。

通過對單元知識樹的繪制及相應教材的解說,不僅使我們加深對課標的理解、教材的準確把握,而且會有效提高我們靈活處理教材、合理整合教材的水平,為有效教學的實施和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同時也促進我們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得到提高。因而,我們要扎扎實實的研究,經過努力,我們會達到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高屋建瓴、準確把握、合理整合和靈活處理的目的。

2、明確知識樹繪制和教材解說的范圍。

要站在學段課標和教材的高度,不能僅僅盯在所教年級的教材上,要從學段教材整體上把握,找準新知識的生長基礎發,方可使教學目標有效達成。

3、繪制和解說要抓住教材的核心要素。

繪制單元知識樹要繪制和解說清楚本單元教材知識的重點、難點、易混點以及高頻考點,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突破教學維修點的關鍵是什么通過怎樣的形式去分解教學維修點等。這些內容只要爛熟于心,我們對教材的處理,學生自學問題的設置,課堂講授問題的預設,練習內容的安排,就會恰到好處,就會確保課堂實現高效。

4、要注意知識的整合思想及策略。

5、要注意教學資源的挖掘與利用。

我們要清楚明白本單元教學,哪些教育資源可以利用、可以挖掘或可以重新整合,為教學服務,尤其是單元知識與現實生產生活的結合點,要分析到、解說清楚。

6、要精心篩選單元達標練習題。要逐題說明設計的意圖和檢測所運用的知識點,以防止隨意性,以便提高檢測的質量。

以上是我對“研課標說教材”學習的一點體會,與各位分享

篇2:《現語》教材實踐課改心得體會

《現語》教材實踐課改心得體會

我們楊梅小學是諸暨一所新建小學,如今剛滿三周歲。這樣一所稚嫩的學校,能在省城的課改實驗會上獲得如此殊榮,真是無比欣慰,在此,我代表楊梅小學表示衷心的感謝。在這同時,我覺得,這一殊榮,更是對我們學校進行課改的鞭策。

《現語》教材使用三年來,我們實驗班教師一致表示贊同。因為現語有它獨特的個性,課文內容淺顯易懂,課文形式短小精致,富有童趣,充滿活力,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愛讀,老師愛讀,就連不使用《現語》教材的老師都非常羨慕。如第二冊的一篇課文《景》,才20個字:重重疊疊山,曲曲彎彎路,丁丁咚咚泉,高高低低樹。學了這篇課文后,孩子們能從仿句到造句,舉一返三,思維空間相當寬廣,生成性的語言,富有極強的生命力。你聽--

絲絲縷縷煙,紅紅綠綠房。長長窄窄溪,清清藍藍水。

閃閃爍爍星,長長短短橋。花花綠綠傘,漂漂亮亮人。

又如《柳塘風淡淡》是《現語》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的內容是:

柳塘風淡淡,花圃月濃濃。

雪花對云葉,芍藥對芙蓉。

暮鼓對晨鐘,牧子對漁翁。

老師導入:“這篇對對子,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很不相同,你能猜出那些與眾不同來嗎?”用心讀后,孩子發言了:“我讀出來了,這里有很多顏色。”“是的,課文里沒有寫到有關顏色的詞,卻表示了很多種顏色,這正是與眾不同之處啊,可你能找到這些表示顏色的事物嗎?”孩子紛紛說到了“風是彩色”的。此刻,聽課教師和執教老師都覺得該如何處理這一新生成的教學現象呢?執教老師靈機一動,在尊重學生個性化體驗的理念指導下,馬上接過話茬說:“風是彩色的,你能舉出一種理由,讓老師相信你所說的話是真的嗎?”孩子胸有成竹地回答:“春風吹過,桃花紅了,那風是紅色的;春風吹過,草地綠了,那風是綠色的。”“哦,充分的理由!”老師欣慰地笑了。你看,孩子們聯想是多么豐富,多么富有童話色彩。

這就是語文,這才是語文!這樣的例子,在《現語》中不勝枚舉。總之,《現語》這套教材,對孩子來說可以益腦睿智。《童真》、《童年的夢》這兩本小冊子,就是孩子學習《現語》后所生成的教學成果。里面記錄的都是孩子們在平時課堂上迸發出來的鮮活語言。我們非常注意平時的積累,打算每年暑期把它整理成冊,預計六年后,一套完整的《現語》副產品就誕生了。

對教師來說,《現語》是進行課改實驗的抓手,《新課標》中的新理念是一種思想,如何從實踐中來體現呢?這套《現語》教材正是體現新理念的試驗田,如《小馬腳疼》課后有一個題:如果小鳥說:“腳疼就想辦法把刺拔出來吧!”那結果會怎樣?這一問題,就體現了《新課標》中“讓孩子有個性化的體驗,答案多元化”等理念(......)。又如《明天要春游》這篇課文中寫道:明天要春游,心兒多歡暢,備好飲料和干糧,早早上了床。翻過來......哎!睡不著。翻過去......哎!睡不著......教材體現了《新課標》中“貼近生活,走進生活”的新理念。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三年來,我們梅小已喜結碩果,據不完全統計,我們寫出有關《現語》案例、隨筆等文章已不少于五、六十萬字,已整理成冊的有《星星拾掇》、《我的自留地》、《成長的故事》等。再說,在我們嘗試、探索、研究《現語》和《新課標》之間的關系時,與《現語》編委會的聯系日益密切,從而獲得更廣泛的宏觀信息,得到了更多與使用《現語》教材的學校交流切磋的機會,更磨練了我們。《現語》這套教材,是我們教師學習《新課標》,研究《新課標》,探索《新課標》,實踐《新課標》的載體,《現語》在實踐操作中,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雖然在探索過程中,我們也有困惑,但當我們挺過困境后的喜悅是難以形容的,可以說,我們梅小教師是和《現語》一同成長。所以,今天,我們要感謝提供這套教材的編委會,感謝楊明明老師對我們教學工作的悉心指導。《現語》,我們將繼續實踐、繼續改進、繼續推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