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老師文本解讀培訓心得
**年7月3日--5日,參加了培育站為期三天的集中研訓。這三天,是思考著的三天;這三天,是反思著的三天;這三天,是頓悟的三天。教育生涯中有許多個三天,但這三天,無疑是收獲滿滿的三天。
這次研訓主體是“文本解讀”,雖然從教16年,一直在教學一線,每天都進行文本解讀,但直到參加此次研訓,才真正知道什么是“正宗”的“文本解讀”。“原來文本解讀有這么多學問!”這是我培訓后最大的感受。
一、先有文本解讀,后有課堂教學
為什么教師要進行文本解讀?因為先有文本解讀能力,后有課堂駕馭能力。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師說:“備課要備到字都站起來對話才行。”這句話對我的震撼很大,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偉大之處不在于她做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在于她能將工作中最平常的小事做到最好。于漪老師為我們做了生動的示范,她將文本當做教學活動中的孩子,讓文本中的每一個字“站起來”,站起來還要“對話”,還要“研討”,這是多么鮮活的生命,原來文本是這么鮮活有生命力的生命存在。
我們再不能拿著課本、教材就去上課了,只有敬畏知識、敬畏課堂才談得上教育。課堂教學的前提一定是教師對文本進行了深刻的解讀,讀通、讀懂,才談上課堂教學。文本解讀,就是對課堂教學最大的敬畏。
二、先有言語審美,后有文本對話
語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審美訓練,使學生學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提高自身思想文化修養,促進精神成長。所以運用語言文字的第一步就是學生要有言語審美的能力,知道什么樣的語言是美的語言,什么樣的文字是美的文字。這就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學不能只解讀教材,還要用審美的眼光去審視教材,讓教材煥發出美學的光輝。當然,這需要教師靜下心來,深入進去,與教材合二為一,物我兩忘。
在文本解讀中,教師要與文本、作者、編者做面對面對話,問一問:“您想要告訴我們什么?”“您最想表達的愿景是什么?”這樣不斷地追問,文本的生命才能被喚醒。
三、先有主題重點,后有文脈框架
每篇文章都有“題眼”,他像人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解讀文本一定要看看文章的眼睛,從眼睛這扇窗戶中看到文本內心所想,找到文本要著力表達的側重點。比如傳說類文章表達的側重點往往是傳說故事本身巨大的神秘魅力,傳說故事的動人之處就是我們要抓的側重點;再比如優美的詩歌、散文,文本中語言文字的美妙、精妙就是文章的側重點等等。
抓住了文本的主體與重點,才能進一步把握文章的脈絡與框架。從重點出發,解讀不同文本的結構層次安排、思路發展脈絡、段落邏輯層次。
四、先有情感基調,后有細節把握
每篇文章都有它的情感基調,教師在解讀文本時要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是歡快活潑的,還是濃重深厚的,亦或是溫情感人的?從整體把握情感基調才能進一步細細探究文本的細節表達。無論是文章中的修辭手法,還是細節描寫、詞語表達效果,都不能割裂文本單獨去分析,應該在文本整體的情感基調中分析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這樣的語文才是有審美視角的語文。
文本的審美解讀是聽了華校長的講座才有了清晰的認識,在此之前覺得自己的文本解讀真的是糊里糊涂,為教而教。“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個道理孩子都懂,接下來,我將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實踐、反思、鉆研,讓教學研究從文本解讀開始,從課堂教學開始。
前行的路,有燈塔,我將不畏艱險,一路前行。
篇2:初中語文老師教學心得語文作業批改
初二學生學習科目多,每天都要寫幾門作業,語文作業也是每天必布置的,每天批改作業也成了老師的家常便飯。
如果晚上只布置了背誦內容,第二天我會讓學生一個一個給我背。以前讓他們給自己的組長背,但是效果并不好,便改前策。有的老師會說,那么多學生,這樣子背多浪費時間。其實有時我會讓沒背的學生站在我旁邊給另一個背過的學生背,但是距離在兩步之內。
如果布置的是字詞抄寫題,我會一本一本仔細批改。對于這類題,老師一定要仔細,一定要對學生負責。我曾經批改這類作業時沒有仔細去看。結果再次寫相同的詞時,我把它改出來了。在課堂上強調這個詞時,有個學生就說:“老師,我上次都是這樣寫的,你都給我改對了。”下面又有幾個學生也這樣說。所以老師犯的錯也會讓學生一錯再錯。
如果布置的是資料書上的題,通常會把學生的作業掃一遍,對于寫的差的,會單獨叫出來讓其改正。
作文的批改通常是學生互評與老師批改相結合。詢問是在課堂上完成的,一般是兩節。第一節讓學生自己構思,開始動筆,第二節再用半個小時,剩下的時間學生互評,評完后上交,我再進行批改。
除以上所說語文作業類型,還有印的試題卷等等。總之,不管是哪種類型的作業,都需要認真批改,做到對學生負責。
篇3:小學語文老師心得必須重視學生書寫
今天拿到縣調研時學生的答題卡,先整體翻看了一遍,選擇題暫不追究做得咋樣,推測也是不好。沒看試卷題目前,重點只能放在答題卡的作文一欄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一張張翻過,整體感覺是:
一是書寫太差,不但不夠整潔美觀,書寫更是太潦草。
二是少數幾個同學作文字數寥寥無幾,答題卡的反面沒用,經過詢問才知是竟然是不知道反面還有格子,真是暈透頂了。
三是一些同學為了把格子寫滿,寫了六百多字,稍微細看,全是廢話,嚴重影響作文得分。
一張答題卡可以說除了選擇題,能看到學生字的只有作文了。這作文完全能體現出一個學生的綜合素養,我看著自己班級的作文書寫及出現的格式上內容要求上的漏洞(沒寫作文題目的,開頭沒空兩格的,題目和要求不符的),肯定是考不好了,分數暫且不管也沒下來,就這字看了都想多扣幾分。近幾年學校也不安排專門的寫字課了,有心想給學生練練字,卻很難找到這個練字的時間,想利用自己的課又怕耽誤了進度,看著學生的字寫得如此差,真希望學校每天能安排一點統一練字的時間,哪怕一天半個小時、二十分鐘也會有所好轉的。
盡管現在電腦日益普及,但硬筆書寫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傳遞信息和知識的技能,寫一手好字或者寫一手規范的漢字仍是一個優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平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一方面強調寫字姿勢、握筆姿勢;另一方面滲透一些必要的書寫知識,如字的基本構成、間架結構、占格問題等。
“字如其人”,練好字讓人受益多多,一定要擠時間幫孩子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寫一手漂亮的,哪怕工整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