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某高級中學見習觀課總結報告

某高級中學見習觀課總結報告

2024-08-01 閱讀 4143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高級中學見習觀課總結報告

地點:*高級中學

成員:12級買利*買爾*董*張*(組長)

見習課程:人民版選修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

時間:**年4月29號

小結:

在周三的見習觀課學習中,我們組成員分別從教學目標、教師教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及教學效果四個方面對人民版選修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一課進行了實際的觀課總結。現將我們組的觀課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教學目標(教師角度)

(1)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中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吳老師將教學目標具體化,分為三點,概括來講分別是主要史實的掌握概述;感受革命精神: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歷史作用。三個層次,從史實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對歷史人物事件的深層認識。

(2)目標分解

課堂上吳老師將這節課的內容分解為爭取共和維護共和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的講述配合教師講敘、基礎知識提問、圖片史料展示具體的環節,將目標細化為小的知識點,同時設置合作探究問題,通過學生積極探究展示,促進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再構建再深化,培養學生問題探究的能力與興趣。

二教的活動

(1)時間分配

這節課是選修內容,學生在必修一和必修三中對基礎的一些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掌握,所以在這節課的觀課活動中,所看到的是老師對基礎知識以填空的形式進行檢測,老師講述的時間很少,學生對于老師課前設置的問題進行探究討論以及展示的時間比重比較大,在這其中老師加以適當引導,把握課堂的進展方向。

(2)環節轉承

吳老師將這節課內容分解為爭取共和維護共和等三個部分講述,在三個部分的銜接環節,最后的研討活動中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提出環節轉承部分沒有處理好,比如從爭取共和部分到維護共和這個銜接的環節,在精煉上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有懸念地自然過渡到維護共和這一新內容的學習,比直接進入第二部分的環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這也是我們所要學習的,一節課的內容,總體目標分解為幾個具體的學習組塊之后,各個組塊之間的聯系以及前后組塊如何科學自然的過渡,使學生系統全面的接受所學知識,這也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

(3)教學方法

a圖片的應用:

選擇一些正確傳達歷史信息的代表性圖片進行展示,有助于學生形成歷史表象,同時,能夠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掌握歷史知識的精華。針對一些重點問題附加圖片進行解釋說明,有利于促進學生對重難點問題的理解。

b史料閱讀:

史料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史料的選擇需要教師深思熟慮,一節課的容量時間是有限的,史料的選擇盡量“短小精悍”,同圖片的選擇類似,以最具代表性的史料與課本內容相聯系,以最有價值的史料出發設置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而在觀課中,吳老師選擇太多的史料,而且大多數史料已經被老師處理過,所謂關鍵詞字體被改為紅色,學生甚至不用看整個材料,只需要看紅體字就可以回答老師的問題,史料選擇只是對基礎知識的重復,對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沒能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

c名人名言:

課堂中在感受孫中山革命精神這一部分內容時,吳老師選擇了孫中山的遺言和一些孫中山的名人名言,這些內容只要是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針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是合理的,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一些不盡合理的地方。比如在對孫中山遺言的處理上,老師缺少必要的講解,使得遺言只是遺言,沒有與課本知識之間形成一個緊密的聯結。再者,對于孫中山的名言處理上,老師的初衷是深化學生思想中對于這個人物的認識,加之吳老師說話的整體特點是輕聲細語娓娓道來,所以她在朗誦孫中山的名言時,欠缺目標人物深邃凝練的味道,結果就是名人名言這樣很好的一個資源,沒有發揮它的作用,對于這樣的問題,后來幾名老師也提出建議,可以讓學生自己起來朗誦,這樣效果會比老師娓娓道來好一點。

(4)重難點處理

對重難點的處理,老師多是采取了設置問題,學生合作探究最后展示的方式開展,充分體現了學生學得主體地位。不足之處就是,對于重難點的討論結果,老師沒有做一個深度的講解,學生得到得只是一些概念性的東西,很標準,卻沒有一個準確清晰地理性認識。

三學的活動

學生學的活動主要由閱讀、聆聽、觀看、交流、探究、檢測等方式,其中交流方式包括學生在探究問題時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以及回答問題時與老師的一個交流,學生學的活動包括教師在對基礎知識梳理之后,設置的一個填空題的完成,這一環節中,教師設置了清一色的填空題,對于基礎知識的測驗可以采取多種題型對點訓練,比如選擇判斷糾錯,而且對于大量填空的回答可以選擇多個同學完成,脫離課本,出現問題啟發思考或者同學之間自我糾正,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與深化。

學生學的活動與教師教的活動大部分的匹配的,學生大多能在教師的引導一下進行課堂學習活動,還存在一些環節學生無所事事,比如這堂課需要學生討論的問題有多個,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進行預先的設計分析,一些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分配給它的討論時間可以適當壓縮,對于一些形式新穎內容深刻的話題,分配時間可以在可控制范圍內予以增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參與的廣度與深度在我們組的觀察來看,與老師的活動范圍有一定相關性,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學生和知識之間的紐帶,教師的在課堂上的活動所能輻射到的學生參與度高于教室后面兩側那些“非輻射區”,同時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會點誰來回答問題,而且所點的同學分布規律一般在老師周圍或者坐落于中間的同學,導致一些“冷門區域”的同學參與度下降,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有時候教師在選擇同學回答問題時,可以讓每個組派一個代表來回答,這樣可以保證機會的分配大致合理公平。

4教學效果

首先這節課的課型比不是新授課也不是復習課,是在必修的基礎學習上深化對人物的認識和系統評價,所以在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方面的重點著色是一大亮點,吳老師分別采用圖片、遺言音頻、名言、《天下為公》來升華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們認為,吳老師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師范生或者新手教師對于課堂的設計把握僅僅是基于課本的理論性教法或者是對一些教學視頻的感性認識,實際操作中的技能是需要花費以年為單位來學習的,這節課上的這些資源再加以整合充分利用,教學效果將會增進不少。

第二,我們認為一些簡單的史實性問題可以適當減少分配時間,在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探究題上增加學生討論和老師講解時間,有的放矢,有利于學生把握重點,精確學習目標提高課堂效率。

最后,通過這次教育見習活動,我們了解到大學時期學習歷史知識、學習師范生技能、學習教學論與實際上課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的專業成長道路是艱辛的,教師專業成長道路大概要經歷新手教師、熟練新手教師、勝任型新手教師、業務精干型教師以及專家型教師,而我們現在正處于校園師范生到新手教師這一階段的知識儲備環節,專業成長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我們付出不懈的努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篇2:觀課評課點滴思考

日前,有幾位博友在談如何聽評課的問題,心里有所觸動,遂覺得想寫點什么。

提起聽評課,我們做老師的并不陌生,或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聽評課在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中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因為不管是要讓別人聽課還是要去給別人評課,自己都要精心準備,不容大意。也許,我們做老師的最緊張的事情之一就是上公開課,面對苛求完美的專業和非專業的挑剔眼光,你往往會有一種莫名的焦慮。也許最難為情的事情之一就是聽評課,作為教研組內的同仁,礙于情面往往都是避重就輕,多說好話。所以,在聽評課這件事情上真的可以說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把贊美送給了別人,把苦水留給了自己。

其實,這種磨礪對教師的成長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成長還是很有好處的,很少有老師在專業成長道路上是一帆風順的。對于這我是有親身經歷的,回想起自己十年從教之路,從剛站講臺時的懵懂無知,到組內公開課的語出驚人,再到校級公開課的形神兼備,這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全憑自己摸索和付出。而其間的批評也是很多很嚴厲的,當時的年輕的我只能選擇默默承受和面對,并堅韌地彳亍著。所以,不管別人怎么對你的課說三道四,你都要相信別人為你指出不足可以促進你的更快成長,而你自己要有信心和毅力。

事實上,為什么我們的上課老師(被聽課的老師)會有如此大的壓力?原因在于我們的聽評課制度存在著弊端!在我們學校里,聽評課既是一種個人行為,又是一種教研組的集體行為,甚至是某些領導的教學管理行為。作為個人專業發展的行為,聽評課主要是借鑒與學習的價值;作為教研組的集體行為,聽評課大多是要提供研討和探索的價值;而學校領導們的聽評課有帶有督導和管理的性質。每個人好學善思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每個學校的教研組的聽評課的教研氛圍也是不同的。有的學校聽評課的現場讓人膽戰心驚,幾近窒息;有的學校教研組聽評課卻能做到開誠布公,其樂融融。形式不同,效果可能也不同,但我覺得聽評課要本著“對事不對人”的態度,讓上課的老師和評課的老師都能放下思想包袱,以誠相待,共同為了課堂質量提升而努力。

針對這些傳統的聽評課的弊端,近年來有些專家提出了對于聽評課新的理念和方法。如上海華東師大的崔允

篇3:聽在觀課議課中成長專題講座心得

作為語文教研組長的我,今天有幸聽到了武漢市新洲區教研室朱幼菊老師關于“在觀課議課中成長”的專題講座。以教研員豐富的經歷為我們清晰地區分了以往的“聽評課”和現在的“聽議課”的區別。通過與我們的互動環節讓老師們更清晰的了解到了學校的教研工作是如何實施的,取長補短。

本節課朱老師從區別“聽評課”和“聽議課”開始,到觀課效益最大化,再到議課的最佳境界,最后講授了如何才能提高“觀課議課”的能力。可以說這節課朱老師從教研前最初的準備工作到教研后的實施方法面面俱到,是一節值得關注的課程,雖然說朱老師是語文教研員,但對于各科教研組來說她所講授的內容也是有可取的。

聽著朱老師課,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校的語文教研工作。回到學校我該如何更好地把本次的學習融入到我們學校的語文組教研中呢?

1、反思語文組教研中的不足之處,把有可行性的方法融入教研中。

我校的教研現在正處于朱老師講授的“聽評課”的階段,我們也會在教研前進行同頭班的小備課,小備課結束后教研組內進行集體智慧的碰撞。可是在評課中,我們現在只關注與單一性的對執教老師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一句話或幾句話的點評,正如朱老師所說,這樣的教研只能對執教者有些許的幫助,而對其他教師的幫助卻不大,要想全體語文老師都有所提高,必須讓老師們參與到授課中去,改變聽課老師“聽”的重點。

2、加強語文組素養的培養

只有語文組老師們的素養在不斷的提高,帶給孩子們的才會是精彩的人生。建議老師們多讀書,不僅讀有關語文、教育等方面的書,還要擴展視野,關注與各科書籍,讓語文老師在書中汲取知識的源泉,成為學生的百科全書。讓學生真正成為老師們的朋友,更加喜歡語文。

3、提升認知度

老師們對教研的態度決定著每一次教研的質量,好的教研就要遵循教研的規律,把每一次的講課作為一次提升自己的機會,把握才是道理。

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帶著朱老師的方法走進語文教研組,引領者我們鄭州市金水區柳林鎮第三小學的語文老師們奔上另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