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研員聽評課交流研討總結

教研員聽評課交流研討總結

2024-08-01 閱讀 6861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教研員聽評課交流研討總結

**x月9日*教研室教研員一行17人在盟教研室主任白雪峰的帶領下,前來*x旗音一中、音二中、音五中、音六中及旗、蒙兩所公辦幼兒園進行聽課調研,教研員們走進課堂,累計聽課120余節,并在課后與授課教師及同學科教師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交流研討。此次聽課調研歷時兩天,于10月10日結束。

本次聽課調研活動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分學科交流。教研員針對教師授課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點評,充分肯定了教師們課堂教學的亮點,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進建議,講課教師虛心聽取了教研員的意見。第二階段聽課匯總。教研室各學科的教研員就聽課情況作了集中反饋,他們高度肯定了各學校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教師扎實的專業素養、業務能力和一絲不茍、勤奮務實的敬業精神,以及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和效果,也肯定了學科教師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備課模式,同時就課堂教學中細節把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的取舍和中、高考備考研究、幼兒園區域化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寶貴的意見。總結會上,盟教研室領導分別做了總結發言。

*旗各學校一直非常重視教學常規管理、教研教改和教師業務提高工作,推門課、研討課、示范課等各種類型的聽評課活動已經常態化,各種培訓活動和業務競賽活動的開展在學校形成了濃厚的業務學習氛圍。此次盟教研室到校聽評課調研指導,對提升全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x旗各校將借這次調研的東風,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和教學研究的開展,使全旗各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個新臺階。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邀請式聽評課活動方案

為激發我校教師參與課堂教學研究的主動性,提高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進一步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經學校研究,制定邀請式聽評課活動方案如下:

一、目標與主題

強化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規范性,優化現代化教學媒體手段的輔助作用。

二、方式與程序

采用邀請式聽評課方式開展全員聽評課活動,活動圍繞統一主題,確定統一目標,通過聽課、評課等方式,不斷強化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規范性,不斷優化現代化教學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進一步提升廣大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具體實施程序如下:

第一步:講課教師主動邀請聽課。

要求講課教師在學校統一劃定的周次范圍內(見附表),提前一天邀請部分教師來聽課(邀請人員包括教務處人員一名,同學科教師不少于3人)。提出邀請后,學校教科室根據邀請先后順序每學科每天最多安排兩人講課,因行動滯后造成當周沒時間講課的按未落實聽課邀請處理。

第二步:學科組長發布講課信息。

講課教師所在學科組長面向全校教師,提前一天在qq群發布該教師講課公告,公告內容包括講課時間、地點、節次、班級和學科等,以方便其它學科教師選擇性聽課。

第三步:組織評課交流。

要求講課教師上完課當天主動聯系教務處和同學科聽課教師進行評課交流。

第四步:追蹤聽課。

教學管理人員就當節課存在的典型問題做好記錄,并在講課后某個時間對講課教師選擇性進行推門聽課,以驗證問題的改進情況。

三、考核與評估

1.本次活動學校將根據教師參與情況進行量化考核,講課教師能按第一步要求主動完成聽課邀請記量化分5分,講課教師能按第三步要求主動聯系相關人員評課交流記量化分5分。被邀請聽課和評課的教師如拒絕參加聽評課活動每次扣2分。

2.集中聽課活動學校一學期集中安排一次,故本次活動開始后,各任課教師一定要積極參與,根據學校規定聽完規定數量的課,并力爭多聽幾節,以便相互借鑒和學習,相關聽課數量量化標準參見以前規定。

*實驗小學

*年x月*日

篇3:聽王彥明博士講座《課堂聽評課藝術》有感

4月24日下午,在贛榆區黃海路小學聆聽了王彥明博士的《課堂聽評課藝術》,感觸頗多。王博士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中聽評課水平,從五個方面做了闡述:聽評課及其分類;聽評課的現實問題;聽評課現存問題的原因分析;聽評課的藝術和慕課時代聽評課。現將會議記錄和點滴感想記錄下來與各位分享。

王彥明,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博士,課程研究專家,特別強調王博士是著名的專家。

會議伊始,黃海路小學校長梁培斌致簡短歡迎辭后,王博士進行了兩個小時的學術報告。

王彥明博士幽默風趣的開場“破冰”把全場的老師都逗樂了。他說:“首先,我不著名,雖然我的名字里有一個‘明’字。其次,我不是專家,因為專家都是用‘磚頭’拍出來的。我是南師大課程與教學論這個專業畢業的,在坐的各位應該有好多是我的校友。”簡短的開場白,拉近了和臺下聽報告的老師的距離,全場氣氛輕松活躍。

下面的內容是我做的會議記錄,大屏幕的內容看不清,只能靠速記,不當之處,請各位見諒。

一、聽評課及其分類。

自從有了教育,就有了聽評課,古今中外,聽課和評課已經作為一個教育手段。

聽評課是聽課和評課兩個方面的過程,是檢驗教師上課的法寶。聽課是對課堂進行觀察,評課是對課堂的評價,對照目標中肯地分析與評估。評課的過程是價值判斷的過程,對一節課的成敗得失給予分析和評估。

(一)、聽評課的分類:

1、主題式聽評課:

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把教學分成不同的主題,然后對這些主題進行評價,特別是導課環節中有沒有情境的創設。問題設計如何?是按什么方式設計問題的,問題鏈?問題軸還是問題環?問題鏈是滿堂問的方式,線形的、單向的。

2、視導式聽課(包括指導式):

領導檢查叫視導,師徒之間(結隊子)聽課叫指導。

3、比較式聽課:

優質課評比,同課異構等。

4、推廣式聽課:

介紹某種先進的教學理念,經驗總結式。由名家、特級教師上示范課,其他老師根據示范課去學,目的是推廣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

(二)聽評課的價值取向:

1、只聽不評。

2、作為教學管理的手段和依據。

3、為了研究而聽課。

(三)、聽評課的群體:

1、評課專業戶:即聽課是為了評課。(評選)

2、仿課專業戶:即聽課是為了模仿。(學習)

3、聽課專業戶:聽課就是為了聽課。(檢查)

4、做課專業戶:(推廣)

二、聽評課的現實問題。

(一)、聽評課成為負擔。

1、對開課者來說,不愿意呈現。

2、對評課者來說,耽誤時間。

3、對組織者來說,確定人選難。

4、對學生來說,增加壓力。

(二)、聽課沒有準備,隨意進入。

1、推門課:對上課老師而言,開始和結束大腦都是短暫空白,不提倡。

2、隨意課:為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隨意地上課。

3、安全課:追求平穩,不求創新,但求無過。

(三)、評課時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1、評課的過程是大家相互吹捧的過程,十句話有九句半是假的。按規則出牌,缺乏質量,沒有新意。

2、專家一言堂。專家一發言,一錘定音。王博士建議對專家要有碰撞。

3、王博士說了自己平時評課時的做法。(我是山東人,性子比較直,有什么說什么,但我對事不對人,我就直接說了。)

(四)、聽評課缺乏合作性。

聽課單打獨斗,沒有分工,評課各自為政。

(五)、聽評課注重程序,忽視理念。

聽課只注意完整的環節與知識,評課形式忽視教學理念的滲透。

(六)、聽評課只注重教師,忽視學生。

聽課應該在教室的左右兩邊和學生之間看學生的反應,而不是坐在教室后看學生的后腦勺。不是看教師講得多好,而是看學生的掌握,學生非常喜歡上的課就是好課。

翻轉課堂,什么能翻,什么不能翻。要有高度、有深度,不學理論真的不行。

(王教授推薦閱讀《什么是教育》中的一、二、六、七、十章。)

(七)、教師評價素養的不足。

1、有沒有規劃。

2、評價建議針對性不強。

3、評價的改進功能沒能得到體現。

4、缺乏評價的技術與能力。

我們在聽評課的時候,更多的是和自己的經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