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

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

2024-08-01 閱讀 7728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令

  第19號

  《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現予發布, 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主任:宋健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科學技術成果(以下簡稱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的管理,正確判別科技成果的質量和水平,促進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科技成果鑒定是指有關科技行政管理機關聘請同行專家,按照規定的形式和程序,對科技成果進行審查和評價,并作出相應的結論。

  第三條 科技成果鑒定工作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科學民主、客觀公正、注重質量、講求實效的原則,保證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的嚴肅性和科學性。

  第四條 科技成果鑒定是評價科技成果質量和水平的方法之一,國家鼓勵科技成果通過市場競爭,以及學術上的百家爭鳴等多種方式得到評價和認可。

  第五條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科委)歸口管理、指導和監督全國的科技成果鑒定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歸口管理、監督本地區的科技成果鑒定工作。

  xx各有關部門負責管理、監督本部門的科技成果鑒定工作。

第二章 鑒定范圍

  第六條 列入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xx有關部門科技計劃(以下簡稱科技計劃)內的應用技術成果,以及少數科技計劃外的重大應用技術成果,按照本辦法進行鑒定。

  科技計劃內的基礎性研究、軟科學研究等其他科技成果的驗收和評價方法,由國家科委另行規定。

  第七條 下列科技成果不組織鑒定:

  (一)基礎理論研究成果;

  (二)軟科學研究成果;

  (三)己申請專利的應用技術成果;

  (四)已轉讓實施的應用技術成果;

  (五)企業、事業單位自行開發的一般應用技術成果;

  (六)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必須經過法定的專門機構審查確認的科技成果。

  第八條 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對社會公共利益或者環境和資源造成危害的項目,不受理鑒定申請。正在進行鑒定的,應當停止鑒定;已經通過鑒定的,應當撤銷。

第三章 鑒定組織

  第九條 鑒定由國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以及xx有關部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以下簡稱組織鑒定單位)負責組織。必要時可以授權省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組織鑒定,或者委托有關單位(以下簡稱主持鑒定單位)主持鑒定。

  第十條 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可以根據科技成果的特點選擇下列鑒定形式:

  (一)檢測鑒定:指由專業技術檢測機構通過檢驗、測試性能指標等方式,對科技成果進行評價。

  (二)會議鑒定:指由同行專家采用會議形式對科技成果作出評價。需要進行現場考察、測試,并經過討論答辯才能作出評價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會議鑒定形式。

  (三)函審鑒定:指同行專家通過書面審查有關技術資料,對科技成果作出評價。不需要進行現場考察、測試和答辯即可作出評價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函審鑒定形式。

  第十一條 采用檢測鑒定時,由組織鑒定單位或者主持鑒定單位指定經過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xx有關部門認定的專業技術檢測機構進行檢驗、測試。專業技術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是檢測鑒定的主要依據,必要時,組織鑒定單位或者主持鑒定單位可以會同檢測機構聘請三至五名同行專家,成立檢測鑒定專家小組,提出綜合評價意見。

  第十二條 采用會議鑒定時,由組織鑒定單位或者主持鑒定單位聘請同行專家七至十五人組成鑒定委員會。鑒定委員會列會專家不得少于應聘專家的五分之四,鑒定結論必須經鑒定委員會專家三分之二以上多數或者到會專家的四分之三以上多數通過。

  第十三條 采用函審鑒定時,由組織鑒定單位或者主持鑒定單位聘請同行專家五至九人組成函審組。提出函審意見的專家不得少于應聘專家的五分之四,鑒定結論必須依據函審組專家四分之三以上多數的意見形成。

  第十四條 組織鑒定單位或者主持鑒定單位聘請的同行專家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高級技術職務(特殊情況下可聘請不多于四分之一的具有中級技術職務的中青年科技骨干);

  (二)對被鑒定科技成果所屬專業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熟悉國內外該領域技術發展的狀況;

  (三)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和職業道德。

  被鑒定科技成果的完成單位、任務下達單位或者委托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同行專家參加對該成果的鑒定。公安、安全、國防等特殊部門確因保密需要的,可以另行規定。

  非特殊情況,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一般不聘請非專業人員擔任鑒定委員會、檢測專家小組或者函審組成員。。

  第十五條 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在鑒定工作中應當對被鑒定的科技成果進行全面認真的技術評價,并對所提出的評價意見負責。

  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應當保守被鑒定科技成果的技術秘密。

  第十六條 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在鑒定工作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獨立對被鑒定的科技成果進行評價,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干涉;

  (二)要求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或者個人提供充分、詳實的技術資料(包括必要的原始資料),向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或者個人提出質疑并要求作出解釋,要求復核試驗或者測試結果;

  (三)充分發表個人意見,要求在鑒定結論中記載不同意見,可以拒絕在鑒定結論上簽字;

  (四)要求排除影響鑒定工作正常進行的干擾,必要時可以向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提出中止鑒定的請求。

第四章 鑒定程序

  第十七條 需要鑒定的科技成果,由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或者個人根據任務來源或者隸屬關系,向其主管機關申請鑒定。

  隸屬關系不明確的,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或者個人可以向其所在地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申請鑒定。

  第十八條 申請科技成果鑒定,應當符合本辦法第八條的規定,并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完成合同的約定或者計劃任務書規定的任務;

  (二)不存在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或者人員名次排列異議的權屬方面的爭議;

  (三)技術資料齊全,并符合檔案管理部門的要求;

  (四)有經國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或者xx有關部門認定的科技信息機構出具的查新結論報告。

  第十九條 組織鑒定單位應當在收到鑒定申請之日起三十天內,明確是否受理鑒定申請,并作出答復。對符合鑒定條件的,應當批準并通知申請鑒定單位。對不符合鑒定條件的,不予受理。對特別重大的科技成果,受理申請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可以報請上一級科技成果管理機構組織鑒定。

  第二十條 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由組織鑒定單位從國家科委或者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xx有關部門的科技成果鑒定評審專家庫中遴選,申請鑒定單位不得自行推薦和聘請。

  第二十一條 組織鑒定單位或者主持鑒定單位應當在確定的鑒定日期前十天,將被鑒定科技成果的技術資料送達承擔鑒定任務的專家。

  第二十二條 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在收到技術資料后,應當認真進行審查,并準備鑒定意見。

  第二十三條 科技成果鑒定的主要內容是:

  (一)是否完成合同或計劃任務書要求的指標;

  (二)技術資料是否齊全完整,并符合規定;

  (三)應用技術成果的創造性、先進性和成熟程度;

  (四)應用技術成果的應用價值及推廣的條件和前景;

  (五)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第二十四條 鑒定結論不寫明"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的,應退回重新鑒定,予以補正。第二十五條 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應當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核,并簽署具體意見。鑒定結論不符合本辦法有關規定的,組織鑒定單位或者主持鑒定單位應當及時指出,并責成鑒定委員會或者檢測機構、函審組改正。第二十六條 經鑒定通過的科技成果,由組織鑒定單位頒發《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

  第二十七條 科技成果鑒定的文件、材料,分別由組織鑒定單位和申請鑒定單位按照科技檔案管理部門的規定歸檔。

第五章 鑒定管理

  第二十八條 參加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的有關人員,應當嚴格遵守科學道德和職業道德規范,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對鑒定工作的干擾,保證科技成果鑒定的嚴肅性和科學性。

  第二十九條 科技成果完成者在申請鑒定過程中,應當據實提供必要的技術資料,包括真實的實驗記錄、國內外技術發展的背景材料,以及引用他人成果或者結論的參考文獻等。

  科技成果完成者不得以任何名目和理由向參加鑒定的有關人員贈送禮金(含有價券)和禮物。

  第三十條 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應當對被鑒定的科技成果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評價結論應當科學、客觀、準確。

  第三十一條 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應當嚴格控制鑒定會的規模,除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和少數必要的管理人員外,不得邀請其他人員參加。 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對在科技成果鑒定中出現的不正之風,應當及時制止并嚴肅查處。

  第三十二條 國家科委對正在進行或者已經完成的科技成果鑒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責令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或者xx有關部門及時糾正;錯誤嚴重而又處理不當的,有權組織復核和查處。

  第三十三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xx有關部門,對正在進行或者已經完成的科技成果鑒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責令授權組織鑒定的機關及時糾正;錯誤嚴重的,可以直接進行查處。

  第三十四條 對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組織鑒定單位可酌情發給技術咨詢費。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完成科技成果的單位或者個人竊取他人的科技成果的,或者在鑒定過程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一經查實,組織鑒定單位應當中止鑒定。已經完成鑒定的,應當予以撤銷。已經給國家、社會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

  第三十六條 組織鑒定單位或者主持鑒定單位的工作人員在鑒定工作中玩忽職守、以權謀私、收受賄賂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 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玩忽職守,故意作出虛假結論,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并取消其承擔鑒定任務的資格。

  第三十八條 參加鑒定的有關人員,未經完成科技成果的單位或者個人同意,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和轉讓被鑒定科技成果的關鍵技術的,應當依據有關法規,追究其法律責任;給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或者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涉及國家秘密技術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和科學技術保密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九條 本辦法由國家科委解釋。

  第四十條 本辦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1987年10月26日國家科委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同時廢止。

篇2:病險水閘安全鑒定成果核查工作細則

一、核查范圍

《全國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內全部大中型病險水閘安全鑒定成果進行核查,對專項規劃內約100座中型四類水閘核查工作進行抽查。

二、核查依據

1.水利部《關于印發〈病險水閘安全鑒定成果核查實施方案〉的通知》

2.《水閘安全鑒定管理辦法》(水建管〔2008〕214號)

3.《水閘安全鑒定規定》(SL214-98)等相關技術標準

三、大型水閘核查程序

(一)書面核查

1.核查承擔單位收到申報的安全鑒定成果后,應立即進行登記(見附表一)。安全鑒定成果不完備的,核查承擔單位應及時通知申報單位補報。

2.由核查承擔單位組成核查專家組,按專業分工,對安全鑒定成果的具體內容進行核查。書面核查中發現的問題,核查承擔單位應及時與申報單位溝通,必要時應由申報單位補充說明或修改完善。

3、專家組組長在此基礎上提出《大型病險水閘安全鑒定成果書面核查意見》(見附表二)。

(二)現場核查

在書面核查基礎上,專家組組長負責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現場核查。

1、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查看、座談等形式,收集核查評判依據,進一步核實安全鑒定成果所反映的病險問題以及其它安全隱患。

2、經專家組討論,形成《大型病險水閘安全鑒定成果現場核查意見》(見附表三)。

(三)提出核查意見

經書面核查、現場核查,認定為三類閘或四類閘的,核查承擔單位應及時提出《大型病險水閘安全鑒定成果核查意見》(見附表四),蓋公章后一式5份送水利部水利建設管理總站確認印發。

每年底,水利部水利建設管理總站組織各核查承擔單位匯編核查意見,完成核查工作總結,報送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

四、大型水閘核查內容

(一)書面核查

書面核查應首先核查安全鑒定成果是否完備。安全鑒定成果應包括安全鑒定報告書以及必要的工程現狀調查分析報告、現場安全檢測報告、工程復核計算分析報告、水閘安全評價總報告等。

水閘安全鑒定報告書的核查重點為:是否為專項規劃內的大中型病險水閘;水閘安全類別評定是否為三類閘或四類閘;安全鑒定組織程序、專家組成、安全鑒定承擔單位資質等是否符合《水閘安全鑒定管理辦法》;水閘安全鑒定結論中是否提出明確的病險問題及處理建議措施;安全鑒定報告書格式是否規范,主要內容和結論是否與各分項報告一致。

書面核查主要根據《水閘安全鑒定規定》(SL214—98)、《水閘安全鑒定管理辦法》(水建管〔2008〕214號)及相關技術標準進行,對上述報告成果內容進行核查。

1、工程現狀調查分析報告核查

(1)水閘基本情況的核查:水閘工程概況、設計和施工情況、技術管理情況是否清楚,包括工程規模等主要特性指標、施工中的質量問題、控制運用過程中的最大水位、重大工程事故及處理措施情況等。

(2)工程安全狀態初步分析的核查:水閘的土石方結構、混凝土結構、閘門等項目的安全狀態,啟閉機、電氣設備等的完好程度,觀測設施的有效性等三方面判斷的合理性,對工程存在的問題和缺陷產生原因的分析是否科學。

(3)工程現狀調查分析結論的核查:報告中提出水閘現場安全檢測和工程復核計算項目建議的全面性和合理性,特別是工程資料缺失時提出的檢測項目和工程復核計算項目是否合理。

2、現場安全檢測報告核查

(1)檢測項目核查:現場檢測項目的確定是否全面、合理,是否與工程復核計算需要相協調;閘孔抽樣的數量是否滿足規范要求,是否能夠全面的反應水閘的性狀;檢測測點的選擇是否合理,能否較好的代表水閘目前性狀;現場安全檢測所用儀器設備的有效性、可靠性是否符合有關規范要求。

(2)滲流檢測核查:檢測方法是否合理,對止水失效、結構斷裂、基土流失、沖坑、塌陷等異?,F象是否開展了有效的檢測,檢測結果能否為復核計算提供清楚明晰的依據。

(3)位移檢測核查:檢測方法是否規范,位移測點布置是否合理,對結構異常沉降、傾斜、滑移等情況是否進行了檢測,對位移異常情況的原因分析中是否考慮了地基土和填料土的性質指標,檢測結果是否給出位移量化指標。

(4)混凝土結構檢測核查:檢測方法是否規范,對強度、尺寸、保護層厚度等參數是否開展了檢測,檢測結果是否對上述參數給出了量化指標并進行了判別。

(5)閘門和啟閉機安全檢測核查:檢測方法是否規范,對閘門腐蝕、銹蝕、焊縫、尺寸、振動、啟閉性能和啟閉機考核等基本內容是否開展了檢測,檢測結果中是否合理的對閘門和啟閉機安全狀況進行了評判。

(6)電氣設備檢測核查:檢測方法是否合理規范,對備用電源、防雷設施、配套電動機、輸電線路、安全保護裝置、動力成套配電(控制)柜等內容是否開展了檢測,檢測結果中是否對電氣設備的安全狀況進行了評價。

(7)觀測設施有效性檢測核查:檢測方法是否合理規范,對檢測基準高程點、測壓管的有效性、河床變形觀測斷面樁、伸縮縫及裂縫觀測固定觀測標點等內容是否開展了檢測,檢測結果能否判定水閘目前觀測設施的有效性。

(8)現場安全檢測結論核查:結論是否全面反映了現場安全檢測的各項成果,對檢測結構安全狀態的評價是否客觀公正,對水閘存在的問題是否提出了相關處理措施和建議,是否提出了工程復核計算的項目。

3、工程復核計算分析報告核查

(1)復核計算項目是否全面,是否與工程現狀調查分析、現場安全檢測成果的內容一致。

(2)防洪標準核查:建筑物等別和建筑物級別的確定是否有依據,是否依據了最新規劃數據;水閘特征水位計算成果是否可信;水閘過流能力計算選取的計算參數是否準確合理,計算方法是否符合現行規范,計算結果是否可信。

評價結果:洪水標準和水閘實際抗洪能力是否滿足國家現行規范要求;最大過水能力能否滿足安全下泄要求。

(3)消能防沖核查:消力池長度、深度等消能工的計算分析中選取的計算參數是否準確合理,計算方法是否符合現行規范,計算結果是否可信。

評價結果:水閘消能工各項指標能否滿足現行規范要求。

(4)抗滲穩定性核查:水閘防滲與反濾排水設施是否完善,是否滿足規范要求,工程運行中是否出現滲流異?,F象,抗滲計算分析選取參數是否準確合理,計算方法是否符合現行規范,計算結果是否可信,水閘在現狀及可能高水位下關鍵部位的滲流性態是否安全。

評價結果:水閘滲流性態和抗滲穩定性是否滿足現行規范要求。

(5)結構安全核查:漿砌石閘室變形及穩定;混凝土閘室強度及穩定;其他輸、泄水建筑物結構穩定和強度;計算分析中選取的計算參數是否準確合理,計算方法是否符合現行規范,計算結果是否可信。

評價結果:水閘基底應力、抗滑穩定性、抗傾覆穩定性是否滿足規范要求;水閘是否產生危及安全的變形;混凝土閘室、翼墻及其他輸、泄水建筑物的強度、變形及穩定性是否滿足規范要求。

(6)抗震安全核查:采用的地震基本參數是否依據相關規范或經過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專門研究論證;地基土是否存在可液化土層;水閘閘室的抗震穩定性、水閘結構構件的抗震強度計算分析中選取的計算參數是否準確合理,計算方法是否符合現行規范,計算結果是否可信。

評價結果:水閘抗震穩定是否滿足規范要求;結構強度是否滿足規范要求。

(7)金屬結構安全核查:鋼閘門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驗算和啟閉機的啟閉能力復核中采用的計算參數、評價方法是否合理、正確,是否符合現行規范要求,結果是否可信。

評價結果:鋼閘門、啟閉設備工作是否正常,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各種檢測與復核是否滿足規范要求。

4、水閘安全評價總報告核查

(1)工程現狀分析調查報告、現場安全檢測報告、工程復核計算分析報告之間的數據、結論等是否一致、前后對應。

(2)水閘安全評價總報告的結論與水閘抗洪能力、滲流安全、結構安全、抗震安全、金屬結構安全的結論是否矛盾,與工程現狀的實際情況是否一致。

(3)是否明確、合理地提出了水閘存在的主要問題、水閘安全類別評定結果和處理措施建議。

(二)現場核查

現場核查應在書面核查的基礎上,重點對安全鑒定成果中反映的病險情況、書面核查發現的問題或其他可能安全隱患,進行針對性查證。

核查主要根據《水閘安全鑒定規定》(SL214-98)、《水閘技術管理規程》(SL75-1994)及相關規范、標準的規定,通過現場查勘、座談等形式進行。

現場核查的主要內容如下:

1、土工和石工結構

水閘土工和石工建筑物檢查應注意其穩定、滲漏、變形、動物危害等現象。

(1)土工結構:雨淋溝、塌陷、裂縫、滲漏、滑坡、和白蟻害獸等;排水系統、導滲及減壓設施有無損壞、堵塞、失效。

(2)石工結構:塌陷、松動、隆起、底部淘空、墊層散失。

(3)堤閘連接段:滲漏、異常沉陷等。

(4)墩、墻:傾斜、滑動、裂縫等。

(5)排水設施:堵塞、損壞等。

(6)消能設施及下游基礎沖刷情況。

(7)其他異常情況。

2、混凝土結構

水閘混凝土結構檢查應注意剝蝕、滲漏、裂縫、沉降、位移等現象。

(1)閘室:沉陷變形、裂縫、錯動;剝落、磨損、腐蝕、凍融損傷。

(2)翼墻:沉陷變形、裂縫、錯動;剝落、磨損、腐蝕、凍融損傷。

(3)鋪蓋:滲漏、變形、裂縫、沖刷;剝落、磨損、腐蝕、凍融損傷。

(4)消力池、海漫:滲流出水、變形、裂縫、沖刷;剝落、磨損、腐蝕、凍融損傷。

(5)交通橋和工作橋:變形、裂縫;剝落、腐蝕。

(6)其他異?,F象。

3、鋼閘門、啟閉機及電氣設施

閘門主要檢查門體及梁系結構變形、腐蝕、涂層質量、焊縫質量、支承行走機構、止水裝置及閘門運行情況等。

(1)啟閉機:主要檢查是否運轉靈活、制動準確,有無腐蝕和異常聲響;鋼絲繩有無斷絲、磨損、銹蝕、接頭不牢、變形;零部件有無缺損、裂紋、磨損及螺桿有無彎曲變形;油路是否通暢,油量、油質是否合乎規定要求等。

(2)機電設備及防雷設施:主要檢查設備、線路是否正常,接頭是否牢固安全保護裝置是否動作準確可靠,指示儀表是否指示正確、接地可靠,防雷設施是否安全可靠,備用電源是否完好可靠。

4、觀測設施

主要對必要觀測項目的設施進行現場核查。

(1)垂直位移基準觀測點、起測點及河床斷面觀測樁、水位觀測標尺等設施是否完好。

(2)裂縫觀測、混凝土碳化觀測是否按照規范規定開展。

(3)測壓管是否完好、有效。

5、其它

檢查水閘管理范圍內的堤防、管理用房等其他設施的損壞情況,主要檢查項目如下:

(1)堤防:按土工結構的要求檢查,重點檢查存在著繞滲現象。

(2)管理用房:沉陷變形、裂縫、結構老化。

(3)其它異常情況。

五、中型四類水閘抽查

流域機構確定專項規劃內本流域中型四類閘的抽查項目,報送主持單位,抄送組織單位。抽查工作方式、內容參照大中型病險水閘,并針對每個抽查項目,提出中型四類病險水閘安全鑒定成果核查工作抽查意見(見附表五)。抽查全部完成后,各流域機構提交本流域抽查工作總結報告。

篇3:科技成果鑒定規程

科技成果鑒定規程(試行)

國家科委關于發送《科技成果鑒定規程》的通知

國科發成字[1995]04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國務院各有關部委、直屬機構、事業單位:

為了貫徹執行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六日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第19號令發布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明確規范科技成果鑒定操作規程,現將《科技成果鑒定規程)發送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科技成果鑒定規程》

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三日

科技成果鑒定規程(試行)

(國家科委1994年12月)

為了貫徹執行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第19號令發布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以下簡稱《鑒定辦法》),正確理解《鑒定辦法》的有關內容,規范科技成果鑒定的操作程序,特制訂本規程。

一、科技成果鑒定的一般原則

(一)科技成果鑒定是指有關科技行政管理機關聘請同行專家,按照規定的形式和程序,對科技成果進行審查和評價,并作出相應的結論。科技成果鑒定工作是主管科技工作的政府機關的行政行為。

(二)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的目的是正確判別科技成果的質量和水平,促進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三)科技成果鑒定工作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科學民主、客觀公正、注重質量、講求實效的原則,確??萍汲晒b定工作的嚴肅性和科學性。

(四)科技成果鑒定是科技行政管理部門評價科技成果的方法之一。國家鼓勵科學成果通過市場競爭、社會實踐和生產實踐,以及學術上的百家爭鳴等方法得到評價和認可。

(五)科技成果鑒定嚴格實行歸口管理,杜絕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帶來的不良后果,以保證《鑒定辦法》的有效貫徹。

國家科委歸口管理、指導和監督全國的科技成果鑒定工作,具體由國家科委科技成果司負責執行。

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歸口管理、監督本地區的科技成果鑒定工作,具體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負責執行。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負責管理、監督本部門的科技成果鑒定工作,具體由各有關部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負責執行。

二、鑒定范圍

(一)根據《鑒定辦法》第六條的規定,科技成果鑒定的范圍是指列入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計劃內的應用技術成果,以及少數科技計劃外的重大應用技術成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