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生培養方案
中央民族大學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生培養方案
(學術應用復合型)
一、專業簡介
高等教育學是學校長期以來在教學科研過程中發展比較成熟、科研成果較為豐碩、富有特色和競爭力的二級學科。本專業特色在于培養學生掌握民族學、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管理等多學科的知識,具有跨文化的獨特視角,既關注國內外教育學科新進展,又對民族文化傳統傳承方式、民族院校發展和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等重要問題進行田野研究和理論探討。與國內同領域研究相比,本專業已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二、培養目標
政治目標:以馬列主義、*思想和*x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重要思想,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水平創新人才。
專業學習要求:系統掌握教育學、管理學、民族學等基本理論和知識,熟練掌握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具備既能研究普通教育問題,又能解決民族教育(學校與非學校教育)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的能力。
就業目標:培養能勝任高質量的教學、科研、管理、項目策劃、成人培訓等專業工作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三、授予學位:教育學碩士
四、研究方向
1.民族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管理
3.高等教育與民族地區發展
五、學制與學分
標準學制為三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期間,應至少修滿36學分,其中:必修課不少于25學分(公共必修課7學分、學位核心課程不少于18學分)、選修課不少于10學分、實踐調查1學分。
六、培養方式
以導師指導下的研究型學習與討論為主,完善課程設置,兼顧本專業基礎知識理論和學科前沿知識理論,在夯實專業基礎的同時,培養學生跨學科的探究興趣;以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具備實踐能力為目標,以碩士生自學和思考為基礎,以師生共同討論為主要教學形式,以學術匯報和學術論文為學習成果;指導學生參加導師的有關科研課題,學習與研究結合,注重在社會實踐和科研實踐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國內外學術研討和學術交流活動,培養學生具有寬廣胸懷、國際視野、品德高尚、一專多能的全面素質。
七、論文撰寫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應以中央民族大學為作者單位,在國內外期刊上至少公開發表1篇與本專業相關的學術論文;學位論文一般為3-5萬字。
八、課程設置
1.必修課程
(1)公共必修課程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第一外國語
(2)學位核心課程
《教育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哲學》
《高等教育學》
《中國高等教育史》
《外國高等教育史》
《民族高等教育概論》
2.選修課程
(1)公共選修課
第二外國語
《外語口語與聽力》
《外語閱讀與寫作》
(2)專業選修課
《民族高等教育政策》
《高等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與社會發展》
《課程與教學研究專題》
《現代培訓理論》
《高等教育名著選讀》
《民族地區社會發展研究》
《高等教育評估與質量保障》
3.其它必修環節
開題報告
實踐調查
4.補修課程
《教育原理》
《普通心理學》
(跨學科、同等學力考取者須修讀至少2門以上本專業本科階段核心課程,只計成績,不計學分。)
九、必讀書目
1.《高等教育哲學》.約翰?S?布魯貝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年.
2.《大學的功用》.克拉克?克爾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3.《高等教育不能回避歷史》.克拉克?克爾.浙江教育出版社.20**年.
4.《走出象牙塔――現代大學的責任社》.德里克?博克.浙江教育出版.20**年.
5.《高等教育新論――多學科的研究》.伯頓?克拉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年.
6.《研究生教育的科學研究基礎》.伯頓?克拉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年.
7.《高等教育系統》伯頓?克拉克浙江大學出版社1994年
8.《國際高等教育政策比較研究》.弗蘭斯?范富格特浙江教育出版社.20**年.
9.《學術權力――七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比較》.約翰?范德格拉夫.浙江教育出版社.20**年.
10.《現代大學論》.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浙江教育出版社.20**年.
11.《大學的使命》.奧爾特加?加賽特.浙江教育出版社.20**年.
12.《大學之理念》.卡爾?雅斯貝爾斯.上海市及出版集團20**年.
13.《比較高等教育:知識、大學與發展》.菲利普?阿特巴赫.人民教育出版社.20**年.
14.《科技發達時代的大學教育》.阿什比.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
15.《大學運行模式》.羅伯特?伯恩鮑姆.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年.
16《21世紀的大學》詹姆斯?杜德斯達北京大學出版社.20**年
17.《高等教育研究進展與方法》.馬爾科姆?泰特.北京大學出版社.20**年.
18.《大學戰略與規劃:美國高等教育管理革命》.喬治?凱勒.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年.
19.《成功大學的管理之道》.邁克爾?夏托克.北京大學出版社.20**年.
20.《學術領導力》.羅伯特?伯恩鮑姆伯恩鮑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年.
21.《增進知識――美國研究型大學的發展(1900―1940)》.羅杰?L?蓋格河北大學出版社.20**年.
22.《教育組織行為學》.羅伯特?G?歐文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年.
23.《新編高等教育學》.潘懋元.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
24.《高等教育學》潘懋元,王偉廉.福建教育出版社.20**年.
25.《高等教育學(修訂版)》.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6.《面向21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王翼生.陜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27.《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當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陳學飛.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28.《中國高等教育研究50年》陳學飛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
29.《中國高等教育史》.熊明安.重慶出版社.1988年.
30.《中國高等教育史》.鄭登云、余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
31.《多學科觀點的高等教育研究》.潘懋元.福建教育出版社.20**年.
32.《中國高等教育百年》.潘懋元.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33.《外國高等教育史》.黃福濤.上海教育出版社.20**年.
34.《比較高等教育》.薛天祥,符娟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
35.《比較高等教育概論》.楊漢清.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36.《教育研究及其方法》.葉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年.
37.《教育經濟學》.靳希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38.《高等教育管理學》薛天祥.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年.
39.《教育政策學》.袁振國.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40.《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文集》.教育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領導小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
41.《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威廉?維爾斯曼.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年.
42.《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
43.《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
44.《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
45.《西方教育的歷史和哲學基礎》.
S?E佛羅斯特.華夏出版社.1987年.
46.《教育哲學通論》.黃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47.《管理思想演變》.丹尼爾?A?雷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48.《西方管理思想史》.孫耀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49.《民族教育學通論》.哈經雄、滕星.教育科學出版社.20**年.
50.《文化傳承與教育選擇》.王軍.民族出版社.20**年.
51.《中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學》.哈經雄.廣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
52.《少數民族傳統教育學》.曲木鐵西.民族出版社.20**年.
53.《種族與族類》.約翰?雷克斯著.顧駿譯.桂冠出版社.1991年.
54.《族群、文化與教育》.滕星.民族出版社.20**年.
55.《文化模式》.(美)本尼迪克特.三聯書店.1992年.
篇2:農業推廣碩士林業領域研究生培養方案
農業推廣碩士林業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根據全國農業推廣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關于修訂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農推指委[20**]5號文)精神,為規范農業推廣碩士林業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確保培養質量,特制訂本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和要求
1、培養目標:
農業推廣碩士林業領域專業學位是與林業相關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學位。主要為林業技術研究、應用、開發及推廣,林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
2、培養要求:
(1)農業推廣碩士林業領域專業學位獲得者應較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x理論和“****”重要思想;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樹立*****,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2)農業推廣碩士林業領域專業學位獲得者應掌握林業領域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承擔林業技術推廣、研究或林業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林業領域的外文資料。
二、入學條件
報考條件、入學考試時間及科目以國家相關文件規定為準。
三、培養方式及學習年限
1.攻讀農業推廣碩士林業領域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采取“進校不離崗”的方式學習。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實行多學科綜合、寬口徑的培養模式。在校學習時間累計不少于6個月。
2.學位論文實行雙導師制,由校內、校外導師聯合指導。校內導師應由本單位具有碩士研究生指導經歷、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校外導師應由來自林業生產實踐部門的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由培養單位按程序辦理聘任手續。
3.攻讀農業推廣碩士林業領域專業學位的學習年限一般為三年,最長不超過五年。
四、課程學習
農業推廣碩士林業領域專業學位的課程應針對林業技術推廣、林業管理的特點設置,教學內容應具有實用性、綜合性和前瞻性。為了進一步規范各學校的辦學要求,提高辦學質量,在會議討論和匯總相關學校書面意見基礎上,設置農業推廣(林業領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體系:包括領域學位課、領域學位課和領域選修課部分。總學分不少于30學分。
1.領域公共課:(10-13學分)
(1)政治理論課2學分
(2)外國語3學分
(3)林業經濟及產業政策2學分
(4)林業推廣理論與技術2學分
(5)文獻檢索與利用1學分
(6)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2學分
(7)現代傳播學2學分
2.領域學位課:(10學分)
每個研究方向設置5~6門專業課程,設置要求由各培養單位根據需要確定。
(1)林業方向
森林生態學2學分
現代森林培育技術及應用2學分
森林保護技術及應用2學分
水土保持與防護林工程學2學分
森林資源與林業可持續發展2學分
林木遺傳改良與良種工程2學分
現代林業信息技術2學分
(2)園林方向
城市園林綠地規劃2學分
城市生態學2學分
現代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2學分
園林樹木學2學分
園林植物保護學2學分
園林植物與植物造景2學分
3.領域選修課:(8-10學分)
由各培養單位根據培養目標、研究生的工作需要和學校具體情況自行確定。每門課程原則上不超過40學時。
4.必修環節
必修環節應包括開題報告、論文中期檢查報告等。各培養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其他的必修環節。
五、學位論文工作
1.農業推廣碩士林業領域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應服務于林業事業發展、林業科技推廣、林場經營管理、林業與生態環境建設,應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和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專業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林業行業或與林業相關領域應用技術問題的能力。
2.論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論文、項目(產品)設計、調研報告等。
3.評審與答辯
學位論文的評審應著重考察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林業行業或與林業相關領域應用技術實際問題的能力;審查學位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
攻讀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成績合格,方可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
學位論文應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專家評閱,其中應有來自實際工作部門的專家。答辯委員會應由3~5位專家組成。導師可參加答辯會議,但不得擔任答辯委員會成員。
六、學位授予
課程考試成績合格取得規定學分,且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的研究生,由培養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合格者可授予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學位證書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統一印制。
七、本方案解釋權歸全國農業推廣碩士林業領域培養協作組
篇3:碩士學位研究生定向培養協議書
甲方(招生單位):
乙方(定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
丙方(定向生本人):
根據《20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招生管理辦法》,就丙方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事宜,甲、乙、丙三方經協商達成如下協議:
一、甲方為乙方錄取丙方為20年____________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
二、甲方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對丙方進行管理,按培養方案對丙方進行培養。甲方按學校規定向丙方發放碩士研究生普通獎助學金。丙方學習期滿、符合碩士研究生畢業條件,甲方準予畢業,符合碩士學位授予條件,甲方授予碩士學位。丙方學習結束離校后,甲方將丙方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碩士期間檔案等一并直接寄送乙方,乙方負責指導丙方就業。
三、丙方人事檔案、戶口轉入甲方。黨、團組織關系轉入基礎培訓學校,基礎培訓結業考核合格后轉入甲方,丙方在甲方的學習結束后必須回到乙方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就業,且服務年限不得少于5年。甲方在丙方畢業后負責將其人事檔案、戶口及黨、團組織關系直接轉回到乙方。
四、丙方必須遵守學籍管理規定等各項規章制度,按時完成學業。丙方在校期間受警告、記過、留校察看等處分,由甲方通知乙方。丙方中途退學、受開除學籍處分,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學習,由甲方依據有關規定處理。丙方在學期間欲變動學籍(休學、延期畢業等),須提供乙方的同意證明,否則不予辦理。
五、丙方第一學年須到教育部指定的基礎強化培訓基地進行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甲方繼續碩士學位培養階段學習。
六、本協議一式三份,經甲、乙、丙三方簽字并蓋公章后,自丙方取得正式學籍(到民族碩士基礎強化培訓基地報到)之日起生效。甲、乙、丙三方各持有一份,按本協議執行全部條款。
七、違約情形及處理
丙方有以下情況,乙方有權追究其相應的違約責任:
畢業后未按本協議去定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工作的,應在違約處理決定公布后1個月內,一次性向乙方退還所享受的免費教育經費、普通獎學金,并繳納該費用50%的違約金。
八、未盡事宜,由甲、乙、丙三方分別簽訂補充協議。
甲方單位公章:
乙方單位公章:
丙方簽字:
甲方負責人簽字:
乙方負責人簽字: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