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學導悟和樂閱讀實施方案
英育學校“學、導、悟”和樂閱讀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美麗學校”建設的總體目標為核心主題,按照“抓規范、強創建、出特色、育品牌”的總體要求,把握“狠抓校園環境創設、狠抓課堂教學改革、狠抓建教師隊伍建設、狠抓學生素質教育”四個環節。在“和樂育心,健康日善”辦學理念的引領下,結合“現代化精品學校”的辦學目標,以“讓我們的孩子喜歡我們的學校,讓我們的教師體驗成功的幸福,讓我們的課堂充滿創造的歡樂,讓我們的學校煥發出生命的華彩”為愿景,凸顯素質教育優勢,以和樂學生為載體,培育美麗學生。
以讀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閱讀為學生打開知識的大門,開闊視野,活躍思維,陶冶情操,讓學生體驗到:閱讀使校園充滿書香氣息,成為校園生活的主旋律,成為師生精神生命的呼吸。引導師生走上讀書道路上來,使每位師生熱愛讀書,以書為伴,以書為友,享受讀書的樂趣。讓讀書成為習慣,讓經典傳承文明,讓閱讀伴我和樂成長。
通過廣泛的閱讀和一定數量的積累,致力于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閱讀活動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平臺。踐行“以學生為本體、學習為本位、學力為核心”理念,因為把孩子帶上幸福的閱讀之路,是我們最大的功德,為此,推行“學、導、悟”的和樂書香閱讀工程,特制訂本方案。
二、活動目標
書香奠基人生,閱讀成就未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吸引著、感召著、帶動著、成就著每位師生。因此,讓校園書香四溢,讓閱讀蔚然成風,讓師生勃勃生機,讓生活充實靈性,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應讓學生有濃厚的閱讀興趣,會科學的閱讀方法,明"讀書好"之理,踐"讀好書"之行,做"好讀書"之人,成為博學多才的之人。學校圍繞培養學生的習慣與興趣的目標,引領全體師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探索科學的學習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營造人人熱愛學習、善于學習的氛圍,積極踐行“閱讀生活化、學習終身化”的學習理念。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抓手:
1、在教師中積極倡導“書香為伴”的思想,將樸素的“讀書是一種需要”上升為“讀書是一種責任”、“讀書是一種樂趣”、“讀書是一種有益的生活方式”,促進教師提高業務素質,享受閱讀、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2、在學生中倡導“與好書交朋友”的思想,以新穎活潑、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養成讀書好習慣,提升閱讀能力。讓讀書漸漸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3、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通過誦讀經典美文,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形成良好的語感;積累生活閱歷,豐厚學識素養。讓校園里充溢著濃濃的人文氣息,打造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
4、通過閱讀活動的廣泛開展,使學生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上,初步學會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豐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學素養,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寫作能力。
三、活動主題
以“立小求真,和樂閱讀”作為書香閱讀工程的核心理念,樹立“讀書是一種休閑,讓我們將讀書進行到底”的觀念,并以此作為美麗學校建設的特色之一,從小處著手,從點滴抓起,圍繞和樂閱讀工程,感受書香,品味經典,通過書香閱讀工程的推進,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培育“會讀書”的和樂學生。
四、活動措施
閱讀,是開啟孩子內心善良的鑰匙,徜徉書海,不僅是閱讀能力的提高,更是學會做人的啟示。我校將廣泛發動學生、教師及家庭共同努力,推進書香閱讀工程,促使人人讀書,人人學習,人人進步,人人提升。為此學校推進和樂書香閱讀:體現一個宗旨:人人讀書,天天讀書。突出兩個要求:①要求師生每周讀書不少于6小時,每周閱讀量不少于3萬字(每天5000字),寒暑假期間每天閱讀不少于2小時,每天不少于1萬字。②要求開設閱讀課,語文教師做好閱讀指導,寫好讀書指導教案。
(一)教師讀書
1、加強、完善閱覽室建設管理,讓“沉淀”的圖書“流動”起來,使之成為向教師開放的借書、讀書的港灣。
2、要求教師每學期精讀一本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理論素養的書籍,并寫好讀書心得,上傳校園網,以供相互交流。
3、教師要自我創造機會,養成每天讀書讀報習慣,可以和學生同閱讀,共享讀書樂趣。利用雙休日、假期,誦經典、品名著,充實自我。
4、一路書香伴我行,確立大語文觀,語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向學生推薦優秀課外讀物或拓展主題的相關優秀篇章,備課中應有所體現。做好拓展閱讀資料的積累。
(二)學生讀書
1、各班根據實際,制訂相應的班級讀書計劃。
2、開放閱讀室、電腦室,擴充學生感興趣的圖書,為學生的廣泛閱讀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與平臺。
3、設計班級、學校讀書標語,通過宣傳窗、走廊等張貼名人格言、讀書明星、好書推薦等,布置教室、校園等環境,讓校園、教室散發出文化氣息。
4、創建班級圖書角。積極倡導學生把自己愛讀的書帶到學校,與同學分享,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拓寬閱讀面。以圖書角為陣地,抓好班級讀書文化建設,營造書香氛圍。教師定期給予指導,提高閱讀效率。
5、開展家庭讀書樂活動。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讓家長引導孩子選擇合適的讀物,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書。
五、閱讀模式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基于此,開展“學、導、悟”的書香閱讀工程,就是在閱讀工程中做好“預讀、導讀、悟讀”三個環節。
(一)“學-預讀”,主抓學生的自主閱讀
1、組織形式
自主閱讀即預讀。堅持自主性原則,在教師推薦預讀的書目中,由學生結合興趣點,自主選擇預讀書籍。解決“有書讀”的問題,通過三個途徑:
(1)由學校購置書籍,根據不同年段的實際,分別規劃閱讀主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預讀。
(2)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引導學生自主交換閱讀。
(3)動員家長購書。做好宣傳發動,使家長明確閱讀的重要意義。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2、方法指導
自主預讀是在教師提示閱讀的目標的基礎上,學生帶著對問題的思考,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關的文學作品的預讀,形成對文本的初步感知,為“導”奠定基礎。
(1)查找勤翻工具書、參考資料的習慣。在預讀中遇到生字新詞、疑難問題能及時請教工具書,翻閱有關資料,加以有效利用,促進閱讀理解。
(2)圈點勾畫做批注,寫出見解抒感懷。養成讀書做記號的習慣,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圈畫重點、難點,或者加上點評注釋,積累知識、加深對讀物的理解。品評遣詞造句的精妙,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和感想,記錄預讀中或愛、或憎、或疑、或思。
(3)勤于摘抄做筆記,制作書簽重積累。指導孩子在閱讀中做摘抄、編提綱、寫體會。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并進,發展語言、激活思維、提升認識。
(4)靜心午讀貴堅持,強化方法重精讀。堅持每天午讀,端正閱讀態度,教師注重方法的指導:瀏覽,重在廣博,拓寬知識的視野;跳讀,重在“為我所用”,力求閱讀的數量;精讀,重在質量,汲取知識的精髓。實現學以致用。
(二)“導-導讀”,主抓師生的導讀合探
師生合探要注重教師的“導”,“導讀”要服務于學生的預讀。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獨立掌握知識,不能包辦學生開發各自的智能。
首先,教師要“導正”讀的航向。
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必須集中精力,全神貫注,一切圍繞閱讀、為了閱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其次,教師要“導好”讀的情景。
根據閱讀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閱讀情境,通過情境引導,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促進學生情境中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再次,教師要“導諧”讀的節奏。
學生情緒低落、心情不佳時,老師的鼓勵、幽默是改變學生心情的*。學生情緒浮躁時,老師的批評提醒就是清醒劑。既不浪費時間、又不影響目標達成,調整好學生在閱讀中的精神狀態,讓學生進入閱讀的理想狀態。
師生合探,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解決自探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合探”的過程是提問、評價、討論、講解。講解中,教師要針對問題答疑解難,精講點撥。
1、師生對話名著。做到勤讀、愛讀、會讀,蕩滌心靈,豐富人生。
2、師生共讀文本。整書閱讀和美文閱讀結合,做好導讀,理解文本。
3、師生閱讀展學。師生展示閱讀成果,教師點撥、學生質疑、師生討論,教師評價,尋找規律,讓學生知其所以然,談出體會,寫出感悟。做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悟-悟讀”,主抓學生梳理感悟
現代教學理念認為:教以“生”為本,學以“悟”為根,教是為了不教,學應當是活學。“教貴引導,學貴領悟”、“學思結合”、“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悟學”在我國古代教學思想中早有論述。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應當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的預讀,積極思維,主動領悟知識。“悟學”強調讀后的反思和領悟。
梳理創新,學生閱讀過程中,以知識累積和閱讀為載體,以導學展評為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知識智慧的“廣博性”,相互“共振”。形成對文本的知識結構化,結構圖示化。“學、導、悟”漸進化,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增長。在書香閱讀推進中,要開展四項工作:開展“百日讀書演講比賽”、“我讀過的一本好書”征文、“詩歌朗誦會”和“讀書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
1、開展讀書匯報和經驗交流。讓學生把近期的讀物介紹給同學,并談自己的讀書體會。
2、舉行閱讀、朗讀、演講比賽。指定課外篇目,比快、比多、比準,引導學生以各種形式進行閱讀。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更有效地訓練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舉辦讀書筆記展覽評比。每學期根據實際,開展讀書筆記展覽、評比,促進閱讀書香工程深入持久開展。
4、開展讀書記錄冊評比。養成閱讀與寫讀后感相結合的好習慣,善于總結心得,及時收集作品,形成讀書成長記錄冊。學期末開展讀書成長記錄冊評比活動。
六、活動評價
閱讀評價,重在平時落實與考核,從三個層面進行評價:學生個體--“讀書之星”;班級閱讀--“書香班級”;親子閱讀--“書香家庭”。
1、“讀書之星”:結合學生閱讀記錄,由家長、班級、學校綜合評議。給予表彰獎勵。在此基礎上,開展“八星”評比:即“演講之星”、“博學之星”、“寫作之星”、“藏書之星”、“誦讀之星”、“閱讀之星”、“集苑之星”、“智慧之星”。
2、“書香班級”:每月一評,一學期累計。
3、“書香家庭”:學期末,由家長把一學期來的閱讀情況進行評價,情況記錄在班級評價欄中展示,以供互相學習,每班推薦1-3個家庭參與學校聯評。
4、學校評價:學校成立閱讀評價考核小組,制定考核細則,逐項考核,并負責對各類評比結果表彰。
5、成果展示:在特色作業展示基礎上,以寫讀書心得為重點,匯編《智慧集苑》、《育心寫話》、《詩韻飄香》。
七、發展規劃:
在“和樂”閱讀推進過程中,打造和樂閱讀的特色,樹立大閱讀觀:書本學習是閱讀、實踐體驗也是閱讀、生活人生更是閱讀。一個人的人生閱讀,內容不僅限于文字、圖片,生活、人生、社會萬象都是閱讀的內容。閱讀的方式不只有讀讀、背背,參與、體驗、實踐也是閱讀的方式。閱讀的成果不只是能背出三字經,看過名著的數量,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更是一個人閱讀成果的最終體現。為此,學校做好基礎建設、課題引領、縱深拓展三個階段的工作。
1、基礎建設階段:建設好六大方式閱讀的平臺--景觀閱讀、資訊閱讀、漂移閱讀、誠信閱讀、情境閱讀、休閑閱讀。
2、課題引領階段:以《多元化的立體書香校園的構建研究》為引領,繼承創新,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挖掘潛力,拓展多維的藏書途徑;突破傳統,創設開放的閱讀空間;全面實施,形成多樣的閱讀策略;拓展平臺,開展多向的閱讀交流;潛移默化,構建多元的評價序列。
3、縱深拓展階段:以“和樂閱讀”主題系列校本課程為依托。秉承“綻放和樂閱讀,奠基書香人生”的主旨;堅持“閱讀與德育相結合,閱讀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規劃論證、開發實施、總結提升三個階段,逐步深入;達成“陽光書屋、課本劇場、種植園、野營園”四大基地的建設;呈現“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競艷的閱讀特色。
赤--誠信閱讀,紅色童謠,展現和樂折射的品質;
橙--情境閱讀,橙色劇聲,擁抱和樂散發的溫暖;
黃--史情閱讀,黃色印跡,穿越和樂流逝的空間;
綠--民俗閱讀,綠色家鄉,飽覽和樂普照的家園;
青--生活閱讀,青色田園,感受和樂沐浴的生機;
藍--名著閱讀,藍色經典,品味和樂積淀的文化;
紫--生命閱讀,紫色年華,探究和樂孕育的奧秘。
人生風景何處尋?閱讀更領新風騷。學校推進“和樂”書香閱讀,圍繞“健康、禮儀、智慧”為文化的“三原色”,以智慧衍生智慧,用責任帶動責任,讓愛心滋潤愛心,樹“會做人、會讀書、會健身”的“三會學生”新形象,營造色彩、詩意、人文并茂的和樂校園;吮吸知識的甘露,培養閱讀的技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陶冶豐厚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康的善真人格。校園盈溢書香,特色鮮艷明朗;學校文化常存、真情永駐,凸顯素質教育優勢,以和樂學生為載體,培育美麗學生。
英育學校
篇2: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實施方案
今年4月23日,是第16個世界讀書日。遵照寧文明辦[20**)15號文件及靈教體發〔20**〕99號文件“關于20**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通知”精神,結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及創先爭優活動,開展“全民閱讀”活動,進一步營造和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社會文化風尚。特制定《靈武三中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實施方案》。
一、主要活動內容
以“全民閱讀健康生活”為主題,以閱讀“百本”優秀經典圖書、《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為基礎,以學生閱讀對象為重點,以學校圖書閱覽室為陣地,廣泛組織全校師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推進“全民閱讀”活動的有效落實。
(一)開展讀書演講活動。在組織師生閱讀“百本”優秀經典圖書的基礎上,結合“學習型機關”建設、評選“青年文明號”、開展“巾幗建功”活動等,采取讀書演講的形式,圍繞主題,豐富內涵,突出特點,要求各年級各班發動學生積極參與,以講帶學,學講并行,以讀書演講促進全校性的閱讀活動。
(二)組織體會交流活動。按照學有所思、學有所獲的要求,在組織廣大師生閱讀的同時,要求積極撰寫讀書心得。在此基礎上,采取體會交流的方式,暢談讀書感想、講讀書體會,做到“一人談體會,大家受啟發”,以體會交流促進全校性的閱讀活動。
(三)開展知識競賽活動。結合填答我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黨史黨建百題知識競賽試題”、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等,采取知識競賽的形式,重點組織我校師生圍繞形勢政策教育、學習“十二五’’規劃及黨史知識、紅色經典等,開展試題競答活動,了解黨的歷史,豐富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以知識競賽促進群眾性的閱讀活動。
(四)舉辦讀書征文活動。結合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全校性的閱讀活動,采取讀書征文的形式,以“我與書的故事”、“我讀書、我快樂”、“開卷有益書香人生’’等為主題,辦好讀書征文活動。
二、加強組織領導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20**年的“全民閱讀”活動,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創先爭優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我校將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務求實效。
(二)突出重點,彰顯特色。組織開展好“全民閱讀’’活動,以開展活動為載體,以師生廣泛參與為重點,營造濃厚的讀書學習氛圍。
(三)強化措施,抓好落實。結合實際,強化措施,把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與創建“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班組”結合起來,與學習黨的歷史結合起來,與基層群眾性文化活動結合起來,抓緊抓實。
(四)抓好宣傳,確保效果。圍繞全校性閱讀活動、主題活動,利用校園廣播、板報、網絡宣傳等媒體做好相關的宣傳報道工作,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營造好氛圍。
篇3:《走進兒童文學享受快樂閱讀》課題實施方案
一、課題的提出
近幾年來,許多學校都將讀書活動放在了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廣大教師也充沛認識到了閱讀在小朋友健康生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審視當前同學的閱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吁讀書的同時,老師不知道該向小朋友推薦什么書,家長們不知道怎樣的書籍適合自身的小朋友,小朋友手中捧著的書則出現或缺乏價值、或缺乏樂趣的狀態。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于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動身,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同學進行閱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小朋友的閱讀質量與閱讀樂趣,培養同學的想象力、適應力和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同學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針對目前同學的閱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閱讀方式,根據同學的年齡層次,選擇適合的書籍,并通過閱讀指導課的形式,對同學的閱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理論假設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而童年的閱讀對于一個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于一個小朋友來說,意味著生長的伴侶,意味著心靈的雨露,意味著精神的家園,意味著美的存在,意味著笑的源泉,意味著第二個生命。
兒童文學是人類專門為兒童寫的,是兒童自身的“文學”,表示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適合兒童心靈的讀物,因而也是兒童最愿意接受的。兒童文學讓人善良,兒童文學增添人審美的意趣,兒童文學會讓人小朋友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銳,使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童年階段的閱讀是審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點,兒童文學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帶領小朋友走進童書的世界,協助小朋友選擇適合自身年齡的書籍,引領小朋友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小朋友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喜好,讓書籍成為小朋友快樂的源泉。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通過開展閱讀童書的活動,帶領小朋友走進童書的世界,協助小朋友選擇適合自身年齡的書籍,引領小朋友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小朋友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喜好,讓書籍成為小朋友快樂的源泉。
2.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閱讀當前優秀兒童讀物,尋找鑒別優秀作品,從兒童哲學、兒童心理與教育目的動身,考慮特定的兒童“應當讀什么”的問題。
(2)、選擇“共讀”童書,組織和開展班級讀書會,探索如何通過師生的一起討論,引領兒童在閱讀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發展。
(3)、借助家長與社會的力量,組織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研究親子共讀在小朋友生長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意圖在于通過童書閱讀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同學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進一步推進書香學校的建設。根據同學的年齡特點,研究中將采用分年段推薦、階梯性閱讀的方式開展閱讀活動。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童書閱讀的中外研究資料和他人勝利的閱讀課、讀書會的案例,借鑒其勝利之處,同時進行不時揚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研讀童書,引領同學閱讀童書,以閱讀課為陣地,課內外想結合,在實踐中不時地反思、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從理性和實踐層面上總結、提煉童書閱讀的具體方法與經驗
五、實施步驟
研究時間是3年。
1、準備階段(**.7~**.10)(1)分低中高三個年段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兒童階梯閱讀研究的內容與目標。(2)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童書的閱讀、選擇與推薦工作。提出若干兒童閱讀的“主題”,并把它們分配到不同的年級中。(3)總結分析學校近幾年讀書活動的經驗與效果和存在的問題,討論引進童書,進一步推進讀書活動的具體措施。
2.實施階段:(**.11~20**.1)按低中高三個年段,以閱讀課為主陣地,結合讀書節等活動對同學進行童書的推薦、介紹和閱讀指導,并由實驗教師和時做好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工作。
3.總結階段:(20**.2~20**.6)整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活動方案、閱讀隨筆、讀書報告、同學習作、優秀論文案例集等),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七、課題組組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