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小學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工作方案

小學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工作方案

2025-05-11 閱讀 5750

  江衛小學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為指導,全面貫徹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認真實施《浙江省愛國衛生促進條例》,根據《寧波市20**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為提高學生和教職工的健康素質,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整合各類資源,實施以“健康傳播、健康生活、健康管理、健康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全民健康促進行動,傳播健康理念,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師生自我保健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不斷滿足教職工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為扎實推進我校“人文和諧校園”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二、總體目標:

  通過實施以“全民健康、品質生活”為主題的全民健康生活行動,到20**年,建立起符合醫改要求、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健康促進與教育體系,努力營造健康環境,培育健康人群,建設健康校園,普及健康知識,提高教職工健康素養,促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三、主要指標:

  (一)教職工基本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90%,健康行為形成率達到95%。

  (二)教職工重點疾病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90%。

  (三)教職工健康素養總體水平達到60%以上。

  (四)少靜多動,動則有益,不拘形式,貴在堅持,積極投身“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的“健康一二一”行動。

  (五)每周參加一次體育鍛煉的人群比例達到95%以上,教職工體質監測合格率達到95%。

  (六)執行學生“每天一小時鍛煉制度”每名學生至少掌握兩項日常鍛煉運動技能。

  (七)每年分發健康知識讀物2種以上,覆蓋90%以上師生,每年開展一次以上師生廣泛參與的健康生活方式活動。

  (八)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下降20%(現為日均9.6克),力爭80%的人群能夠達到6克以下。人均每日油脂攝入量下降10%(現為日均39克),力爭80%的人群能夠達到30克以下。

  (九)總人群吸煙率下降到15%以下,男性吸煙率下降到20%以下。

  (十)健康教育宣傳櫥窗或板報覆蓋率達到100%。

  (十一)建立健全以辦公室為單位的健康促進與教育專兼職網絡,對專兼職人員的培訓率達到95%以上。

  四、主要任務:

  (一)健康傳播項目:

  1.輿論宣傳活動。通過廣播、校訊通、校園網絡、等大眾媒體,廣泛宣傳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的目的意義、主要內容、工作要求,提高全校師生參與的自覺性;廣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傳播綠色、低碳、環保、循環利用等健康環境理念,發布健康核心信息,播放健康知識;廣泛宣傳正確的價值觀、生活觀和健康觀,弘揚健康道德,增強個人和社會對健康所承擔的責任意識,努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2、衛生宣傳日活動。學校結合“文化、科技、衛生活動,在世界衛生日、世界無煙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衛生宣傳日前后開展征文、健康及心理健康咨詢、文藝演出、知識競賽等師生喜聞樂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

  3、防病知識普及活動。加強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知識的宣傳教育和行為干預,提高師生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積極開展預防控制傳染病、地方病的健康促進與教育,重點做好防治霍亂、禽流感、艾滋病、結核病、乙肝、血吸蟲病等傳染病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普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知識。編制內容新穎、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資料、墻報等宣傳資料,發放到各辦公室、班級。針對師生健康的主要問題,宣傳普及飲食安全衛生、吸煙的危害與控制、疾病防治等知識。

  (二)健康生活項目

  鼓勵師生自覺參與和自發組織各類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活動,引導師生逐步形成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控煙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1.全民健身運動。健全全民健身運動組織,定期組織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指導師生掌握科學鍛煉方法。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健康校園、健康辦公室、健康班級等建設,完善校園健身場地和健身設施。開展“二課二操”、大課間、健身操、太極拳等群眾性體育健身項目,引導師生養成日常健身鍛煉的習慣。

  2.食品安全與健康飲食。認真貫徹執行《食品安全法》,向師生提供安全可靠的飲食;加強食堂的規范化管理,普及安全飲用水、食品安全和營養知識,加強對食堂管理人員的營養知識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指導師生科學合理飲食,提倡健康節約的飲食文化,引導師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消費低鹽、低脂食品。教職員工合理膳食,少吃鹽,少吃油,多運動。要求廚師根據各種菜的特點,少放鹽,少放油,努力做到營養均衡、合理搭配、健康可口的膳食。

  食堂目前用鹽、用油情況測算如下:

  鹽:每天1.3斤(651克)油:每天7.8斤(3906克)

  學生432人,教工33人。每天人均每餐食鹽1.4克食油8.4克。

  3.控煙限酒。學校根據《浙江省愛國衛生促進條例》相關要求,制定公共場所控制吸煙規定。開展吸煙危害健康、控制吸煙的健康教育,樹立控煙意識,養成不在校園內不吸煙的行為習慣。嚴禁向未成年人銷售煙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煙草危害教育。以創建無煙學校為抓手,重點推進校園內控煙工作。開展酒精對健康和公共交通危害的宣傳,提倡文明健康飲酒方式,控制酒精攝入量,預防和減少酒精引起的各類傷害。

  (三)健康管理項目:

  1.學校健康管理。學校發揮公共衛生管理員、聯絡員的作用,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整合多方資源,營造健康支持環境。依托社區衛生服務專業力量,針對女教師、兒童、慢性病人等人群開展慢病綜合防治管理、生命孕育健康管理、孕產婦全程追蹤健康管理、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等,并提供個性化健康服務。積極開展家長健康學校建設,定期開展活動。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參與學校健康管理。

  2、個人健康管理。全校師生要主動學習健康知識和技能,增強健康自我管理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加強人際交流,積極參加有益身心的健康娛樂活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定期參加健康體檢并實施自我健康監測,及時了解自身健康狀況。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學校的方方面面。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文明辦公室的目標考核。建立健全學校主導、各辦公室協作、教師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建立工作交流、進度通報、信息報送等制度。加強統籌協調,明確職責,細化工作任務、目標和要求,共同做好各項工作。

  (二)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學校逐步建立可持續的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與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工作經費;要積極爭取社會支持,要積極整合與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相關的各種資源,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與具體工作有機結合。加強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活動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學校信息平臺,共享健康知識信息,發揮電子健康檔案在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與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開展監測,科學評估。每年對師生健康素養、吸煙控制情況、教職工體質水平等進行定期監測,掌握師生健康水平。開展膳食攝入量的監測評價,每年進行抽樣調查,了解師生營養膳食攝入情況,公布監測數據。建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的評價指標體系,開展項目評估,科學評價效果,為完善全民健康生活行動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四)強化督導,確保實效。加強對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實施情況的日常監督檢查和考核,及時發現存在問題,督促整改,對成效顯著的辦公室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的予以通報批評。

  z江衛小學

篇2:關注幼兒健康生活方式教育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關注幼兒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

何謂健康生活方式呢?健康生活方式就是追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的身心和諧發展的人類活動的全部。人是生活方式的主體,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活方式就是為一定價值觀所支配的主體活動,這種活動外顯為人們一定的生活活動的行為模式,使人的生活方式具有可見性,成為判斷一個人生活方式特點的依據。由于生活方式是生活活動主體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表現,它的健康與否應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的身心三個維度去判斷。擁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在與自然的關系上,表現出“生態優先”的倫理道德,自覺實行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保持和諧與平衡的行為;在與社會的關系上,有建立一種“相互關照的社會”的目標,與他人能和諧相處,具有“人類大家族精神”;作為個體,能將“健康第一”視為生活價值觀中首要追求的目標,注重物質和精神生活平衡,追求身心和諧。健康生活方式不僅僅可以挽救地球、挽救人類,它同時也是人們對美麗環境、美麗生活的關注的過程。

社會的文明有懶于文明的人類,人類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是社會文明的標志之一,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然而個體的生活方式是在后天形成的,所以要靠我們在后天的環境里養成。心理學家們都非常重視個體的早期經驗在生活方式形成中所起的作用。阿德勒認為,人的生活方式在其四五歲時就基本形成,以后就很少變化。因此,這也指出,我們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幼年期,按照健康的方式生活,不僅有利于兒童的成長,對其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幼兒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可以從幾方面進行呢?筆者認為:

1、營養與飲食衛生的教育。營養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健康身體的保證,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而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又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內容。

2、運動衛生教育。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保證人體體格強壯的重要標志,是保證身體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培養幼兒養成熱愛運動的習慣,教給幼兒關于運動和身體的知識,使幼兒有發展自身身體和運動能力的愿望,從而可以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

3、心理衛生教育。要求我們老師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不能忽視幼兒心理的健康。有著良好心理品質的人,就有一定的社會環境適應能力、抗挫折的能力、不怕困難,勇于競爭,能適應和改善社會生活。幼兒園心理衛生教育應是改善幼兒心理衛生知識、態度和行為,提供有益的學習經驗,從而逐步增強幼兒自身的心理強度,改善心理品質。

4、個人衛生教育。個人衛生涉及到個體健康的關鍵。健康的生活必須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我們應該幫助幼兒懂得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這對于維護機體的健康,預防疾病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幼兒行為的可塑性較大,正是培養個人衛生習慣和矯正不良行為習慣的良好時機。

5、環境衛生教育。一個有文化、有素質,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必須懂得除了保持個人衛生外,還應遵守社會的規范,保持環境的衛生,不僅為他人,更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對于幼兒,我們可以引導幼兒認識自然環境與人的生態和身心健康的關系;讓幼兒養成愛護自然,維護環境整潔的衛生習慣;形成熱愛大自然的健康情感。

6、行為習慣教育。社會需要的是有品味,高素質的人,素質體現的一方面就是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起居生活的習慣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內容,而良好的個人品德行為,也是健康生活的體現,是反映心理衛生的具體行動。

那么,幼兒園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怎么實施呢?筆者認為,幼兒園的生活涵蓋了幼兒一日生活的全部,我們可以從不同領域、不同層面引導、培養幼兒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教給幼兒一定的知識。

首先,幼兒對待健康的認識、態度和行為往往并不一致,但我們也不應為此放棄對幼兒知識的教育。一切行為的背后都有他的為什么,要讓幼兒有一個好的、健康的行為,就必須讓幼兒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幼兒知道、理解了,他們才有可能會去做。所以,我們應給幼兒一定的知識,做好認知上的鋪墊,再從幼兒的態度上去引導,從而使幼兒用行動來體現。

二、教給幼兒一定技能。

1、生活自理能力的技能。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會使用勺子或筷子自己進餐、會自己洗手、會自己入廁、會自己穿脫衣服、會自己睡覺等。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技能不是生來就會的,需要我們教給他正確的方法,從小就開始學習、掌握,以便將來形成自覺自主的良好生活習慣。

2、生活的技能。

生活技能培養包括:做出決定與解決問題,認識自我與理解他人,批判與創造思維,人際交往,控制情緒和行為等。生活需要智慧,需要適應與創造,良好的生活技能能夠讓我們在生活中游刃有余,更好的體現自己,促進社會的發展。

三、通過各種教育途徑和方法。

1、在日常生活進行。

日常生活是幼兒進行學習和練習的最好途徑。如,我們可以在吃飯的時候把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教給幼兒,幫助幼兒認識常見食物的名稱、種類及其特點,知道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人體的生長發育需要各種營養,并教給他們怎樣使用筷子,及飯前要洗手,飯后漱口、擦嘴等衛生行為習慣。

2、通過各領域進行。

各科不同領域的教學活動,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為幼兒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和練習的途徑。但是,我們也應該要注意,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注重從各個感官,調動幼兒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切實能夠讓幼兒有體驗、有感受,從而激發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3、集體教育。

在培養幼兒健康行為方式的過程中,有時與其針對某個幼兒,不如從改變幼兒群體的行為習慣入手。社會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不同的群體會對個體產生不同的影響,個體與群體之間常處于平衡狀態,這種平衡如被破壞,會引起個體的緊張,這種緊張刺激會促使個體通過努力與群體取得新的平衡。這也是針對幼兒常有的心態:“大家都這樣,我也要這樣”的原因。

4、督促指導。

幼兒有了對健康行為的認識,并不是就能產生相應的健康行為,還與幼兒對健康行為的態度有關。有的幼兒不僅能夠認識,并在有大人或沒有大人在的情況下都能夠產生積極的、健康行為;但有的幼兒即便能夠認識,有時在大人不在的情況下,就不這樣做了。而我們就要除了幫助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健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外,還必須幫助他們學會改變自身不好的一些習慣,讓他們真正做到是在為自己,自覺自主的養成健康的行為。在指導中,如有的幼兒又不能保持良好的行為了,教師應該從幼兒發展出發,尊重幼兒,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從而觀察到幼兒行為背后的真正動機,而不是簡單地判斷該幼兒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地發展。

幼兒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每個內容都不是獨立的,教育方法也不是單一的。從引導幼兒了解與生活方式有關的知識和認識,到增進幼兒對健康生活的態度,養成自主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一個整合的關系,我們應該看到幼兒未來的健康生活方式,朝著這個長遠的目標,才能在教育實踐中更好的培養幼兒健康的生活方式。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