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養成教育校本教材編寫方案
百靈小學養成教育校本教材編寫方案
我校從20**年開始探索學生習慣養成教育,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改理念,提出了從十個方面進行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并將要培養的十個習慣結合縣教育局《養成教育工作指南》,制定了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訓練序列。同時,在養成教育推進過程中,構建了百靈小學養成教育整體評價體系。因此,在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推行方面,學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校園文化、制度建設、管理機制等方面均逐步走向了成熟,在20**年下學期還成功承辦了z縣教育局教育工作大會的養成教育現場會,同時,湖南教育電視臺也在教視新聞欄目對我校的養成教育舉措進行了專題報導,《z教育》第二期也聚焦于我校養成教育。
如何更好地發揮我校養成教育資源優勢,讓特色更突出,內涵更豐富,品牌更知名。我們有必要,也有可能將我們的養成教育資源進一步挖掘與開發,使之地地道道地成為校本教材,使我校的德育教育踏踏實實地再上臺階。為此,我們特擬訂《百靈小學養成教育校本教材編寫方案》:
一、組織機構
組長:劉z
副組長:zzz
組員:z
二、編寫原則與要求
1、吸納先進的課改理念和一些有鮮明編寫特色的校本教材,力求體現內容具有綜合性、科學性、開放性和創新性。
2、體現價值、精神、態度、行為的有機結合,學校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思想。
3、根據學校《養成教育序列》及《課程內容標準概括與解讀》,遵循教育規律和各年齡段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原則進行編寫。
4、可以借鑒相關學科(《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體育與衛生》等),但不能與那些學科的內容重復,更不能全盤照搬。
5、貼近學生生活,從學生生活本身挖掘素材,要求高于學生生活,能指導學生生活。
6、注重文化傳承,從民族傳統文化中挖掘素材,充實資源。
7、富有時代特色,結合時政與潮流,能體現時代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編寫框架
1、課時規劃:依據百靈小學《養成教育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提綱》及《課程內容標準概括與解讀》的相關規定與要求,本套教材共分12冊,每冊10課,每課的內容與學校養成教育序列中的“十好”習慣相對應。
2、每課內容規劃:
(1)導語:(文字出示)
此部分內容主要包括:
本課內容的概念解釋;
學習本課內容的基本意義(原因);
本課內容對學生的整體要求。
(2)百靈小使者:(圖文出示)
此部分內容主要是本課內容對學生習慣上提出的具體要求--每項要求盡可能借助具體的場景出示,可以結合人物對話、人物活動來構建場景、明確要求、進行示范......
(3)好習慣體驗(課堂實踐活動-圖文出示):
此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體悟上一部分的要求--下面提供的實踐活動請根據本課內容的要求適當選擇2-4項構建教材內容--
“讀一讀”: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兒歌、童謠、詩詞等;
“說一說”:構建場景,根據場景,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
“議一議”:提出相關主題,讓學生進行討論;
“試一試”:提出要求,學生用相關行動來實踐;
“演一演”:提出場景、情節的要求,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表演,推進情節和場景;
“想一想”:提供相應試題,由學生進行解答、分析;
“練一練”:提出相關要求,學生當堂按要求進行訓練;
“找一找”:進行行為習慣正誤方面的判斷;
“做一做”:
“寫一寫”:
......
(4)好習慣鏈接:(圖文出示)
此部分內容主要是聯系傳統文化與時代要求進行知識遷移與進一步教育,主要可以包括如下內容:
“知識卡片”:補充本課主要內容的相關知識;
“小百靈講故事”:古今中外與本課主要內容相關的故事,也可以是編者自編的故事;
“名言警句”:與本課主要內容相關的名人名言、諺語等;
(5)好習慣實踐:(圖文出示)
此部分內容主要是進行課后實踐訓練,要求根據課文主要內容設計課外實踐體驗作業,進一步深化課堂學習,加深學生的體悟。
3、每課篇幅規劃:作為校本教材其內容不宜過于繁復,初定為16開本,30-40頁面(不含封面和扉頁),每課內容為3-4頁。
四、編寫步驟
(一)、準備階段:(3月6日-4月11日)
1、成立百靈小學校本教材編寫的組織機構;
2、根據學校校本課程內容,做好編寫人員的培訓工作;
3、確定編寫教師名單,并做好明確的分工;
(二)、實施階段:(4月12日-4月29日:出臺文本文檔初稿;5月6日-5月29日:出臺美術配圖初稿;6月5日-6月29日:請專家進行修改定稿)
1、按十大模塊分6個年級12個學期確定編寫的120個課題;
2、根據編寫內容分配編寫任務;
3、分開進行編寫;
4、對編寫的教材進行討論、修改;
5、定稿美化。
(三)、總結階段:(7月4日-以后)
1、出版百靈小學養成教育校本教材。
2、對編寫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進行反思解決。
3、能過實驗教學,對教材進行檢驗,提出、匯總問題,為第二稿做準備。
五、編寫工作安排
1、學校成立責任編輯和編委會,責任編輯由十位老師組成(每種習慣一個編審老師),編委會由三十位老師組成(每種習慣三位編委);
2、責任編輯:(1)負責整體安排本組編寫工作,構建編寫的綱要,明確組內成員的編寫任務;(2)負責督查本組的編寫工作進度,及時完成編寫任務;(3)負責本組教材編寫的審編,及時進行初審定稿;(4)負責本組所編寫教材插圖的整體設計,同時與平面設計人員進行溝通,爭取設計意圖能得到完整的體現。
3、編委:(1)充分理解學校的編寫意圖,在教材編寫中落實好學校的編寫意圖;(2)根據組內任務安排,及時完成編寫任務;(3)進行教材編寫時,負責任務內各課的文本編寫,同時負責相關插圖的設計,形成設計思路;(4)根據編審的意見,及時對教材進行修改。
4、編寫任務分配:
編寫項目責任編輯編委
5、總編:劉zz--(1)負責編寫工作的工作部署與整體組織;(2)負責與業務單位洽談相關業務,組織版面設計與付印;(3)負責與上級部門溝通及成果的推介;(4)負責組織審稿及定稿。
篇2:初中物理教材校本化心得體會
周三下午去鄭州市第75中參加物理學科集體研究成果教研活動,75中的老師和我們學校的李陽老師給出了具體可行的原則和方法,頗有所得。
兩位老師不僅給我們講述了一些理論知識,而且還跟我們分享了一些教學上面的故事,那些理論的知識比較多,我覺得我得慢慢地品讀,研究,才能更好的實踐。
我印象最深刻且立馬能記住的是老師講述的一些關于實踐的實例。她說,在講述聲音的傳播的時候,她帶領著學生去高架橋上觀察隔音板,明白聲音傳播的條件,我想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明白了為什么高架橋上要放隔音板,或者更有一些機智的孩子能夠體會到我們不管在創造或發明什么東西時,不應該打擾或破壞周圍的生活,如果真的有傷害,但又非做不可,盡量減少傷害,不要破壞生態環境。我想,他們即使現在沒明白,這些事情也已經潛移默化地成為了他們意識的一部分,就像我對面老師對學生說的,你可能不記得你十年前那天吃的是什么飯,但那些食物的營養已經融入了你的骨血,成為了你的一部分,讀英語課文也是,學習這些原理也是,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學習流體流速與壓強時,帶領學生去坐地鐵,深刻地體會到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的道理,以及更讓學生近距離地知道地鐵外面黃色警戒線的意義所在,使物理真正地服務于生活,在老師講這些時,我好想突然間真正地明白了初二物理老師說的那番話的意義,物理物理,識物明理。真的是一語道破物理的真諦啊!
這些都是物理知識很好的引入和回歸,我之前可能是太單純地講解知識,急于求成,只想讓學生的成績高一點兒,忽略了物理的真諦,聽了這兩位老師的講解以及一位老師的聽課點評,我突然覺得自己又明白了一點點。
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他們只是初中生,沒有很強的自制力和學習能力,我們作為老師的,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盡可能地使教材更生動,更有意思,其實課本編寫的時候已經很有意思了,只是我沒有很好的挖掘教材,使學生能多學一點兒是一點兒,或者他們能夠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我就是在講解生活用電,安全用電中時更深刻地明白了這一點兒,有的學生不愛學習,在電功率等難題的狂轟亂炸下,一些學生已經舉手投降,這一節沒有什么難的知識點,很大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安全用電知識和安全用電意識,了解常見的觸電事故和正確的處理方法,學生對于這些好奇心比較強,結合教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學生覺得這一節課很有意思。
我想,這次培訓我接受到的這些信息不管我現在有沒有完全消化,都對我起到了很多積極的意思,同時,教研與我、我與學生都是相似的,我會以這次教研為基礎,努力提升自我水平,爭當一名對學生有用的老師。
篇3:暑假校本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20**年暑假校本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我認為,做一名現代化不落伍的老師,應當積極適應素質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轉換,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同時,不斷的充實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終身學習,不斷進步,這是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也是為人教師的重要內容。所以校本培訓已成為我們教師每學年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學習活動,雖然只是課時量不多,但在每次學習中都使我們老師受益匪淺。
今年的校本培訓,主要從觀摩永威中學的課堂教學實例、學科經驗交流以及學會試卷分析單個板塊進行學習,我覺得很有意義。
先談課堂教學實例的校本培訓。且不說永威學校的教師素質如何,起碼授課教師給我們展示的是一節常態課,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對課文進行深入學習,充分說明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是十分重視語文素質培養的。第二節課是浙江省的俞老師為我們展示的一節漫畫習作指導課,語言生動,從教師給予的指導來看,教師的基本功十分扎實。一節課下來,不但學生意猶未盡,就連我們觀看視頻的老師們也感到回味無窮。不過我也有自己的觀摩見解,就是覺得俞老師可能在教學時牽引的痕跡過多,學生按照老師的思路進行習作,沒有創造性。如果將這兩節課綜合起來,放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來,我想我的課堂一定是既生動有扎實的,今后我會努力朝著這個方向邁進。
再談談學科經驗交流。這是我們學校的傳統教研活動,每個學期都會舉行全校性的經驗交流,而且很有收獲。我能夠從別人的身上吸取經驗或教訓,這比自己閉著眼睛找馬要快得多了,我很喜歡這種方式,也更希望老師們能夠以教學案例的形式進行匯報,這樣的話會比聽理論要來得有意思多了。
兩天的校本培訓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會試卷分析”的培訓。這次仇校長要求我們從“試卷題型”、“學情分析”以及“存在問題和整改方案”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次這樣認真地進行總結本班的考試情況,并跟平行班級進行比較,我發現自己所教的班級在這次考試中進步明顯,但與兄弟班級存在的差距依舊很大,主要就是雖然我們班級打破了不及格現象,但是優等生的人數有限,這讓我感到僅僅抓學困生是不夠的,培優工作要重視,否則目標也只能停止在合格率上了。
總的來說能夠這樣靜下心來進行培訓實在難得,我很珍惜這次暑期培訓的機會。但我更希望校本教研不要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培訓上,還要注重實際,而且形式得多樣化,范圍也不要僅在校內,要是有條件能夠與兄弟學校一起培訓,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