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年度考核評優工作方案
為了保證學校考核評優工作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圓滿完成,并通過考核評優工作,充分肯定每一位教職員工為學校工作做出的貢獻,同時,找出差距,促進隊伍建設,推進南周事業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領導:
考評領導小組成員:z
考評工作小組成員:z
二、考核與評優對象:
1、在編(含自收自支編)在職在崗的專業技術人員、行政職員、工勤人員按學年度參加考核與評優;
2、校聘人員(臨時工和代課人員)和尚未入編的在崗人員參加考核但不參加評優;
3、行政干部單列一組考核,行政職員分處室考核;
4、有嚴重違反師德規范(如體罰學生、亂收費以及家教家養屢禁不止等)、違犯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或違犯國家法律構成犯罪事實者,有在維護學校安全穩定工作中負有重大失職責任者,考核執行一票否決;在全員聘任制中屬非正式聘任者,有曠工一次或全年累計事假一周、病假一個月者,在維護學校安全穩定工作中負有一定失職責任者和工作中有不服從學校安排者,評優實行一票否決。
三、考核等級與評優指標:
1、考核等級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
2、評優候選人名額到組,按各組人數20%的比例提名(7舍8入);
3、評優名額全校平衡,基數420人,比例15%,共有指標63人。
四、工作程序:
領導小組會→大會動員→年級組長、教研組長會議、個人總結填表→分年級組、教研組述職、民主評議、雙線提名候選人→領導小組會→候選名單公榜→歸納核實候選人情況→考評小組會→領導小組會→初榜→定榜→上報。
五、日程安排:
16周:領導小組會。
17周:大會動員、組長會議。
17-18周:分組述職、候選人公榜,整理材料。
19-20周:考核小組會、初選名單公示、定榜、結束工作。
六、分組和候選人名額分配情況:
1、按學科分組:
北校區:第一組:語文組8個;第二組:數學組7個;
第三組:外語組7個;第四組:物理組3個;
第五組:生物組2個;第六組:政治組2個;
第七組:地理組2個;第八組:化學組3個;
第九組:歷史組2個;
第十組:音樂、美術組1個;
第十一組:體育組2個;
第十二組:研究性學習、計算機1個。
南校區:第一組:語文組4個;第二組:數學組4個;
第三組:英語組4個;第四組:物理組1個;
第五組:化學組1個;第六組:生物組1個;
第七組:政治組1個;第八組:歷史組1個;
第九組:地理組1個;第十組:體育組1個;
第十一組:藝術組1個;第十二組:綜合組1個。
2、按年級分組:
北校區:第一組:高三年級16個;第二組:高二年級13個;
第三組:高一年級12個;
第四組:實驗室、信息中心、圖書館3個;
第五組:教務、教科、招辦3個;
第六組:教育處:3個
第六組:總務、辦公室、工會、保衛:4個;
南校區:第一組:初三年級5個;第二組:初二年級9個;
第三組:初一年級6個;
第四組:職員工人組8個;
3、行政單列組(含北校區、南校區)3個。
七、注意事項:
1、本次考核雖然已經停止執行原三年連優晉升一檔工資的政策,但考核是否稱職必將成為今后每年一次晉升工資的重要依據,特別是在考核中被評為優秀者,亦有可能享受今后的獎勵政策,故有請全校教職員工認真對待;
2、填表按年度,述職和考核按學年度;
3、填表統一用碳素筆,不能折疊表格;
4、每人述職時間為三分鐘,重點談實績;
5、各小組提名不得突破候選指標,如出現得票并列,必須進行多次篩洗;
6、各小組提交名單,一定要附推薦票數。
長沙市南周中學
篇2:中學教師節評優方案
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樹立師表風范,激勵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默默奉獻、崗位爭先的積極性,推動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全面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健康、有序、和諧開展,以更好的教育服務、更優的教育質量開創我校教育的新局面。經學校研究決定,值此第3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學校將開展評選和表彰一批優秀教職員工的活動。
一、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監督:z
成員:z
二、評選項目
1、優秀德育工作者
2、優秀教學工作者
3、優秀科研工作者
4、優秀管理服務獎
5、青年崗位能手
三、評選條件
(一)基本條件
1、參評對象為我校在崗在編在職教師或從事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工作兩年以上的教職員工。
2、堅持黨的領導,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求真務實,勇于探索,模范履行崗位職責,默默奉獻,任勞任怨,顧全大局,團隊合作意識強,善于溝通,師德高尚,充滿正能量,能夠充分展現新時期人民教育和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3、滿量工作以上,并高質量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教育教學實績突出。
4、具有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能自覺運用科學、民主的方法創造性開展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育人、學校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二)項目條件
1、優秀德育工作者
(1)在南周中學班主任或年級組長崗位上工作不少于3年。
(2)3年內所帶班級有2次以上(含2次)被評為學校優秀班集體。
(3)班級或者年級管理有特色和可以推廣的經驗。
2、優秀教學工作者
(1)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堅守崗位,默默奉獻,工作滿量,服從安排,無任何教學事故或其他不良記錄。
(2)教學常規堅持好,在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學案編制、公開課等教研活動中表現突出。
(3)教學成績優異,平時成績在同類班級中名列前茅,高考、中考成績亮點突出。
(4)能勝任本崗位工作,課堂教學水平高,上課通俗易懂,學生易于接受,教學有激情,對學生有吸引力,教學測評滿意率高,深受學生歡迎。
(5)輔導學生,成績突出。
3、優秀科研工作者
(1)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堅守崗位,默默奉獻,工作滿量,顧全大局,服從安排,無任何教學事故或其他不良記錄。具有自我發展和自我超越意識常進行探研性學習和創造性反思。
(2)教學常規堅持好,在集體備課、公開課等教研活動中表現突出。
(3)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在市學科組、各級課題研究、教師培訓、外出講學等活動中起骨干帶頭作用,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
(4)教研成果豐富,近三年來每年至少有一篇文章獲省級以上獎勵或公開發表。
(5)積極參與課題建設,近二年至少主持或參與一項課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就。
4、優秀管理服務獎
(1)在南周中學行政管理或服務崗位上工作不少于2年。
(2)在學校管理、服務崗位上默默奉獻、任勞任怨工作,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能為營造團結、和諧、上進的辦公室文化氛圍起積極作用。
(3)管理意識強,主動熱情服務,深受同事好評。
5、青年崗位能手
(1)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工作滿量,服從安排,無任何教學事故或其他不良記錄,充滿正能量的35歲以下青年教師。
(2)教育教學工作成績突出,如擔任班主任,所帶班級成績和常規管理水平名列同類班級前茅,如為任課教師,應在集體備課、公開課等教研活動中表現突出,教學成績名列同軌班級前茅。
(3)能勝任本崗位工作,教學測評滿意率高,深受學生歡迎。
(4)積極參加青年教師培訓活動,缺勤少,表現優秀。
(5)近兩年內至少獲得過校級教學比武一等獎一次以上。
四、評選辦法和工作要求
1、堅持實事求是、好中選優、寧缺勿濫的原則,嚴格評審,認真把關。在評選推薦人選時,按照評選條件和規定,充分依靠廣大教職工,民主評選,公正推薦。
2、人選的推薦和評選要注意推薦近年來在實際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嚴格按本方案的指標推薦上報。
3、推選人員原則上新人面孔不少于三分之一。
4、不服從工作安排,有家教家養和社會兼職等違反師德師風規定的、受到學校以上處分的不予評選。
五、評選指標和時間安排
1、指標分配:優秀德育工作者10名,優秀教學工作者10名,優秀科研工作者5名,優秀管理服務獎5名,青年崗位能手5名。
推薦指標分配:
初中各年級推薦指標各4個;高中各年級推薦指標各10個;學校各處室推薦指標為:行政、辦公室、工會2個;教育處、團委、保衛科2個;總務處1個;教務處、教科室、信息中心、實驗室、圖書館3個。共計50個。
2、推選辦法:個人自薦、年級組、處室推薦相結合。
3、時間安排:
(1)制定和公示評選方案(8月31日-9月1日);
(2)各年級組、各處室召開評選會,進行推選,并將推選結果上報學校辦公室。(9月2日-4日);
(3)學校黨委審核確定擬評定名單,并予以公示(9月5日-7日)。
六、表彰形式
1、舉行表彰大會。
2、利用學校宣傳陣地,對受表彰員人員進行宣傳。
長沙市南周中學
篇3:中學田蘭杯教學評優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普陀區中小幼教師教學專業能力評優與展示活動方案》的精神和學校評優活動的精神,為進一步提升我校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學科素養,進一步發揚教研組備課組的團隊合作精神,使教師學會分析教學現狀,尋找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突破口;使教師學會反思,通過聚焦課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教師主動發展,形成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通過評優活動,旨在打造一支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教師隊伍,從而讓教師在教育事業上實現自身的教育價值。
二、活動目標:
1、聚焦課堂教學,研究教學,推動課堂教學轉型。
以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功為重點,課堂教學綜合能力為核心,從教師對新課程方案、新課標的理解、在“以學定教”教學理念指導下對教材的研究、對課堂教學的駕馭及反思等能力進行全面評比,突出評價教師是否由研究“教”向研究“學”轉變。
2、在觀評課活動中,推進教研組備課組建設,營造團隊研修氛圍。
把本次評優活動作為推動校本研修、推進教研組備課組建設的重要抓手。開展合作學習和研究,倡導研討風氣。通過伙伴互動、團隊合作開展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
3、完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工作主動性,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
通過評優與展示,建立完善各個層面的評價、激勵、導向機制,進一步從整體上提升學校教師專業素養。
三、初賽參評對象及決賽推薦名額:
1、初賽對象:各學科教師(五年內退休及外聘教師可以不參加比賽,但是教研組備課組內的教學設計交流、說課、聽課活動要求積極參加)
四、工作安排和具體要求:
(一)教研組制定評優活動暨校本研修推進方案
教研組圍繞學校研修方案,結合本學期校本研修主題:基于教學反思的課堂教學行為改進,制定本學科的評優活動暨校本研修實施方案。要求在上學期“百人百課”教學反思的基礎上,提煉出本學科教學的共性問題,并思考如何在本輪活動中加以改進和突破。
(二)組內初賽
組內初賽由教研組長負責組織及具體落實各項工作(無教研組的學科由教務處臨時組建小組活動),教研組內自行評選,各組推薦若干名教師參加校級決賽,并做好相關活動的記錄和資料的積累工作。
具體參考如下:
1、成立教研組評審小組
組長:教研組長
組員:學科高級教師或骨干教師組成
2、組內初賽時間安排及基本要求
第一階段:20**年9月17日-20**年9月28日(第三、四周)
要求:(1)參賽教師必須按正常的教學進度確定參賽教學內容,撰寫教案和教學設計說明(要求按教研組統一格式),各備課組利用備課活動或其他時間組織教師進行教學設計交流,參賽教師根據交流意見進行修改。
第二階段:20**年10月8日-20**年10月19日(第六、七周)
要求:各教研組安排時間組織參賽教師進行說課活動和上課活動,課后評審組對其作出書面評價。評審組根據參賽者的教學設計及說課、上課情況,確定參加校級決賽名單。
第三階段:20**年10月15日-20**年10月26日(第七、八周)
要求:(1)每位初賽教師撰寫初賽教學反思或案例。
(2)每位參加校決賽教師與教研組或備課組組成合作小組,選擇參賽課題,合作參與校級決賽全過程;在合作伙伴支持下,參賽教師完成“四個一”:一份教案及設計說明、一次說課、一堂評優課、一份課后教學反思。
(3)對非參賽教師的要求:同組教師參賽課必須觀摩,并提出相關意見;非同組教師參賽課應積極觀摩,以《課堂評價表》記錄為準。
(二)校級決賽(20**年11月26日-20**年11月30日)(第十三周)
1、工作小組:(負責學科教師參賽的組織工作)
組長:z
副組長:z
組員:z等
2、評審小組
相關學科專家
3、具體上課時間安排(見附表)
4、要求:
(1)參加校決賽教師課前將自己的教案和設計說明提交給評委;
(2)網絡中心教師將課堂教學全程錄像,刻錄成光盤。
(3)教研組督促參賽教師做好課后的教學反思工作,并撰寫本次校教學評優活動總結報告。
(三)校評優活動總結(20**年12月底前)
1、學校反饋本次評優活動情況。
2、學校設若干獎項并表彰參加本次專業能力評優活動的教師,以此評價及鼓勵。
3、學校設若干優秀“合作伙伴”工作小組(教研組或備課組)并表彰。
篇4:中學常規管理先進班級考核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落實學校關于加強對教職工進行崗位考核的相關規定,建立健全學校管理體制,強化激勵競爭機制,促進我校班級管理工作再上臺階,特制定本考核辦法。
二、考核辦法
1、考核內容:常規管理、宿舍管理、公物愛護、年級考核、文明就餐、課間操(活動課)、班級圖書管理、班會課和活動組織、完成德育處臨時交辦的工作等。
2、考核辦法:
⑴.德育處常規管理,滿分10分,由德育處組織檢查,采取加分制度。主要檢查內容包括:班級衛生、教室環境布置、校徽佩戴、自行車排放、儀容儀貌、眼保健操、課間操學生滯留教室等。有違反紀律的,視情節輕重,酌情扣分。有嚴重違反學校紀律制度的,該班當月考核常規管理部分為0分。做到檢查情況及時公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⑵.年級組管理,由年級組統一組織檢查。采取分類檢查、積分統計制度。做到檢查內容次日公布,每周統計,每月由年級部按考核排名折算成標準分匯總至德育處。
⑶.宿舍管理,滿分20分,由住校生工作處采取每日檢查加分制度。對衛生值日、就寢紀律等進行嚴格考核。
⑷.公物愛護(包括節約水電等),滿分10分,由總務處實行加分考核。
⑸.文明就餐考核滿分10分,由餐廳根據學生就餐情況實行加分考核。
⑹.班會課暨活動組織滿分10分,將班會課挪作他用,發現一次,扣3-4分。活動組織不到位或出現安全問題,有一次,扣3-5分。
⑺.班級圖書管理,滿分10分,由學校圖書館實行加分考核。
⑻.課間操(跑操)考核,滿分40分,由體育組實行加分考核。
⑼.完成德育處、團委布置工作,由德育處、團委根據班主任完成所布置的工作情況酌情予以加分。
實行月度考核制度。每月月底德育處將根據各項考核成績進行綜合考評,并將考核結果在校園辦公系統中及時公布,做到在量化中比較,在競爭中提高,促進班級管理工作不斷上水平。
三、注意事項
1、本考核辦法自公布之日起開始試行。
2、學年結束,根據全年月度綜合考核成績,評選校常規管理先進班級。晉升一級表彰,在入圍人員中再次評比。對全年月度綜合考核處于后1/3的,評選先進班級時采取一票否決制。
3、年度綜合考核中,對所帶班級月度考核長期處于末位的班主任,德育處將建議學校免去該同志下一年班主任任職資格。
德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