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液化氣儲罐氣體置換作業具體操作措施

液化氣儲罐氣體置換作業具體操作措施

2024-07-23 閱讀 6410

儲罐氣體置換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已經投入生產多年,需開罐檢修的置換;另一種是新建的儲罐或檢修合格后準備投入生產時的置換。兩種情況下的置換原理是一致的,即首先用一種載體來替換原介質,然后再用目標介質來替換載體,通過載體來完成兩種介質的互換工作,使兩種介質不致發生直接混合而遇火爆炸。在具體操作時,還應注意載體與空氣或目標介質的密度關系,利用三者間的不同密度來確定置換方法。現以某航空公司液化氣儲罐的開罐檢修為例作具體介紹。

1置換作業的方法及步驟

1.1N2置換

1.1.1打開儲罐放空閥,對殘存在儲罐內的液化氣進行放空,當壓力降至5000Pa左右時,關閉放空閥。使罐內壓力保持在3000~5000Pa(在此要特別強調,防止儲罐產生零壓或負壓)。

1.1.2開啟N2鋼瓶閥門,經減壓閥減壓后,進入置換管線,在a管口閥門前設排氣口,將管線內的空氣排除。經取樣分析,當含氧量<1%即為合格,關閉排氣閥。

1.1.3開啟a管口處閥門,使N2進入儲罐內,為了盡量減少置換時的稀釋混合作用,以及盡可能少地攪

動罐內的原有氣體,一般應使置換管管徑盡量增大以縮短置換時間,并控制N2在管內的速度,以0.6~0.9m/s為宜。

1.1.4開啟b管口的閥門開始置換作業,操作時應控制閥門的開度,使儲罐內壓力始終保持在3000~5000Pa的范圍內。

1.1.5定時測量和記錄b管口處的液化氣及氧氣的含量,根據這兩項含量的情況,調整排放閥的開啟度和置換時間。

1.1.6經取樣口取樣化驗,當液化氣的含量低于爆炸極限的下限,并且含氧量<1%指標后,儲罐N2置換即合格(以兩次化驗結果為準),并經有關檢驗單位確認。

1.2空氣置換

1.2.1利用鼓風機由b管口將空氣送入儲罐內,將N2由a管口吹掃出去,以便檢修人員開罐檢修。

1.2.2吹掃過程中應定期檢測a管口處的氧含量,當氧含量達到21%指標后,儲罐內空氣置換作業即合格。

1.3入罐檢修

1.3.1開罐后應再一次進行含氧量和液化氣含量的化驗,兩項指標均應合格后方可入罐。

1.3.2由于殘留在罐壁銹層內液化氣不可能被全部地置換出來,吹掃后仍在不斷的揮發,因此,入罐作業時應隨時監控可燃氣體的含量。

1.3.3入罐人員應配帶防毒呼吸器,呼吸器的進氣端應在罐外。

1.3.4入罐人員應配帶安全帶,安全帶一端應在罐外。

1.3.5罐內人員應隨時與罐外監護人員保持聯系,聯系一旦中斷應立即將入罐人員拉出,以查原因。

1.4檢修后的N2置換

1.4.1關閉儲罐的人孔及其它檢修時打開的閥門,由a管口向罐內注入N2,同時打開b管口閥門,以便空氣排出。

1.4.2通過檢測,當b管口排出氣體的含氧量低于液化氣爆炸極限的下限時,關閉b管口閥門。

1.4.3繼續向儲罐內充N2使儲罐保持3000~5000Pa的壓力,進行氮封。

1.5檢修后的液化氣置換

1.5.1連接液化氣槽車,由a管口向儲罐內注入液化氣。

1.5.2開啟b管口閥門并控制閥門的開啟度,使儲罐內保持3000~5000Pa(此時應特別注意防止儲罐內產生零壓或負壓)。

1.5.3當儲罐內的N2全部置換完畢后,液化氣置換即合格,儲罐即可投入正常運行。

2置換時應注意的有關事項

2.1置換作業人員的素質

2.1.1作業人員應熟悉氣體置換工藝流程和規程。

2.1.2作業人員應按制定的置換方案進行作業。

2.1.3作業人員應具備安全防火、防爆的基本知識,并有消防滅火的基本技能。

2.2安全措施

2.2.1建立置換工作指揮部,委派業務精干人員任指揮,工作人員要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堅守崗位,動作協調,全體工作人員要服從命令、聽指揮,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嚴禁違章操作。

2.2.2所用工具應為銅質或有橡膠襯面的工具,以防產生火花;作業人員應穿膠底鞋,嚴禁穿帶鐵釘的鞋上崗作業;不得配帶移動電話或尋呼機;作業人員的衣著應為棉織品,不得穿化纖衣服,防止靜電積聚,引起放電火花。

2.2.3絕對避免作用鐵器敲擊儲罐、設備和管線,儲罐頂部人員不得隨意走動。

2.2.4在置換作業時,100m內設警戒線,杜絕明火,停止一切與置換無關的電氣操作。設消防警示牌。

消防設施要齊全,安排一定數量的消防人員和醫務人員在現場待命。

2.2.5拆除作業區內所有臨時電源,置換作業涉及的電器開關等應為防爆等級。儲罐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Ω;嚴禁使用明火在儲罐內進行含氧量測試;在儲罐的各排放口處應加設60目以上的銅網阻火,排放口要遠離現場和作業區,并使之通良好。

2.2.6在N2置換時,要密切注意罐內的壓力變化,當發生壓力急劇變化時,要立即報告,并聽從指揮部命令,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2.2.7每次取樣化驗應取兩個樣品,以平均值為準,最終取樣化驗至少應兩次均為合格,才能確認合格。

篇2:管道注氮置換操作規程

作業前準備

(1)操作人員到位,熟悉設備工藝流程,明確職責;

(2)準備操作工、用具,置換檢測儀器;

(3)設備、閥門所處狀態必須符合置換操作要求;

(4)注氮設備、機具布置完成,管道連接可靠;

(5)明確注氮和置換的進氣、放空位置的閥門,檢測點位置;

(6)組建的保駕搶修隊伍、搶修機具必須配齊到位;

(7)注氮罐車停置在工藝裝置區之外,由管道接入裝置區;

(8)注氮設備的布置位置應符合消防安全規定,留出必須的安全距離和消防通道;

(9)注氮設備最好布置在下風位置;

(10施工區域應設置警戒區。

(11)界定現場作業警戒范圍,非工作人員清場完畢。

操作規程

1、分清工作界面,注氮點的注氮速度不低于3噸液氮/小時。注氮車加熱裝置氮氣出口溫度范圍為10~25℃。注氮時,必須采用加熱設備,并根據注氮速度、環境溫度等因素確定加熱設備選型和供熱能力備用系數,確保加熱裝置出口氮氣溫度。

2、確定的注氮位置,提前加工制作好注氮接頭,不得泄漏。

4、專人負責注氮車及其輔助設施的操作,專人負責拆卸及安裝與之有關的管段及注氮接頭,保證裝卸接頭的完好無損。

5、所用車輛必須加帶防火帽(包括注氮罐車),操作人員必須遵守投產的各項安全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

6、置換所用的氮氣屬窒息性氣體,注氮期間做好人員和設備的安全工作,確保人員和設備安全,防止泄漏液氮與氮氣,不準用手直接接觸運行中的管道,防止人員凍傷或臨時窒息中毒。

7、注氮作業期間,及時監測各項參數,并做好以下記錄:

1)沿線各點的測試記錄;

2)各注氮點的記錄,包括注氮流量、壓力、溫度。

8、完成所有注氮后,要做好場地衛生清理工作。

HSE保證措施

(1)參加注氮置換升壓的所有人員均應服從置換升壓投運領導小組的決定,按指揮組的指令行動,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不違章指揮不違章操作。

(2)置換升壓投運前組織參加置換升壓投運人員認真學習由投運領導小組審批的相關方案,并進行詳細技術交底,達到崗位明確,職責清楚。

(3)對管道沿線居民進行廣泛安全宣傳,配合管道置換升壓投運工作,以保證沿線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4)置換升壓投運前應對場站和閥室的各種設備和放空管、火炬及點火設施進行認真檢查、試驗。

(5)置換升壓投運工作應盡可能安徘在白天,確有必要夜間進行時應由指揮組決定,根據現場情況,在制定了可靠的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方可進行。

(6)置換升壓投運期間,嚴格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場站和閥室。現場操作人員應穿著統一工服(防靜電信號服),配戴胸卡、安全帽。

(7)置換升壓投運期間,各場站的可燃氣體濃度報警系統必須投入使用,進入閥室必須有二人同時在場,必須先用便攜式可燃氣體檢測儀測試,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

(8)臨時排放口應遠離公路交通線和居民點,距離不小于300m。天然氣放空時,應設置警戒區,范圍為放空管周圍300m。

(9)置換升壓期間,各種車輛必須服從安全保衛組的指揮,將車輛停放在站外指定的安全位置。

(10)天然氣進入管道后,如發現嚴重漏氣必須在50O米范圍內熄滅一切火源,并立即關閉漏氣點上、下游閥門以切斷氣源。

(11)接收清管器排污過程中應加強對排污池周圍的監測,防止天然氣大量外泄。

(12)現場安裝的安全閥、壓力表及報警探頭等應檢定合格并在有效期限之內。

(13)清管器接收和發送簡的快開盲板正面不得站人。

(14)置換升壓投運前,各場站與天然氣干線或站場工藝管線相連接的閥門預留頭處,必須加裝盲板。

(15)全線各放空排污口應設警戒區,范圍為放空排污處周圍300米,在放空排污處應有專人看管。

(16)置換升壓投運時必須使用可燃氣體檢測儀,隨時檢測天然氣濃度,禁止在超過爆炸下限20%的條件下作業。

(17)所有參加置換升壓投運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安全消防及事故搶救的培訓和演練。

(18)所有置換升壓施人員嚴禁在現場吸煙,不得將火種帶入現場。

(19)進入站場、閥室人員必須關閉呼機、手機等非防爆電子產品。

(20)置換升壓投運前,各場站應將各種醒目的安全警示牌設置完畢。

(21)工程車輛如需進入站內必須加帶防火帽,其余車輛不準進入站內。

篇3:氧化置換崗位操作規程

一、上崗操作前穿戴好勞護用品,檢查設備、中浸水情況確認正常后開始操作。

二、氧化操作:

1、加中浸水至氧化桶中約13M3(離地面40cm)開啟攪拌機,檢測中浸水的PH值、波美濃度,并做好記錄,按經驗加雙氧水(27.5%)至液面產生少量泡沫,停止加入;打開蒸汽加熱,使溫度在70-75度。

2、取樣定性測鐵,取少量溶液滴加2滴聯吡啶指示劑,注意看指示劑在液面上擴散的時候是否有紅色出現,若有紅色出現證明有鐵,須繼續加雙氧水除鐵;攪拌時間約50分鐘(憑經驗)。

3、加氧化鋅調PH值,控制PH值在4.5-5.0,攪拌15分鐘,再繼續定性測鐵,檢測至鐵合格后打開放料閥門,開啟壓濾開關進行壓濾,送樣品至化驗室檢測氧化水中的鎘、PH.

4、檢查壓濾機運行情況,出現漏液立即處理;壓濾機滿板,停機,安排卸板。

5、紅泥漂洗:紅泥漂洗桶加水至3/4,開啟攪拌機,開始卸板,攪拌30分鐘,啟動壓濾泵進行壓濾,濾液進入漂洗水池,紅泥化驗室取樣檢驗另行出售。

三、置換操作:

1、加氧化水至置換桶中約13M3(離地面15cm)開啟攪拌機打開蒸汽加熱,使溫度控制在53-65度,根據氧化水中鎘含量計算投入鋅粉所需的量;(加入鋅粉量=11.6335*化驗的鎘含量/1000,例:氧化水鎘含量為900ppm,加入鋅粉量為11.6335*900/1000=10.4701公斤),攪拌20分鐘。

2、定性檢測鎘含量:取過濾后樣品5ml于25ml試管中,加2滴硫酸,7滴碘化鉀試液,

4滴亞硫酸液,搖勻,沿試管壁滴加14滴鎘試劑,使試液與鎘試劑溶液保持清晰的分界面,靜置10分鐘,在二種液面交界處沒有白色沉淀即無鎘.

3、如果檢測有鎘需繼續加鋅粉,每次需逐步加入(按定性測鎘白色沉淀的多少憑經驗加入),合格后打開放料閥門,開啟壓濾開關進行壓濾。

4、檢查壓濾機運行情況,出現漏液立即停機處理,確認壓濾機無如何泄漏再檢測濾液是否有鎘,如果有鎘立即停機,嚴禁含鎘溶液進入成品池(Cd小于10ppm,若Cd大于10ppm須返回置換桶重新除鎘)。

5、壓濾機滿板后,停泵,將濾液置入一次置換桶,推開濾槽,松壓濾機卸板,并將壓濾板洗凈,卸完板后將場地、濾槽清洗干凈,任何其他水、泥渣不得進入成品水池。

6、工作完成后及時關好水、電、汽,檢查設備,整理清潔現場,做好生產記錄和交接班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