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石油化工火災滅火救援預案

某石油化工火災滅火救援預案

2024-07-15 閱讀 2578

一、指導思想石油化工是石油的煉制過程,即將地下開采出來的原油加工制成石油產品的過程,在石油煉油過程中,從原料、產品、半產品的儲存到各種裝置等都是易燃、易爆、高溫、高壓(或負壓),危險性程度極高。而且一旦發生火災,火情復雜,燃燒與爆炸共存,易出現立體、大面積、多火點燃燒和復燃、復爆現象,滅火難度相當大。為了建立健全石油化工火災應急機制,提高消防部隊應對石油化工火災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事故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危害和社會影響,維護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性,特制定本預案。二、災情設定假設早上九點鐘,天空電閃雷鳴,廣盛電力有限公司儲油罐區2號罐因遭雷擊,閥門損壞,大量重油泄漏并引起火災,工人發現后立即向“119”指揮中心報警。三、災情特點(一)爆炸引起火災,火災引起爆炸,爆炸與燃燒交替進行??扇細怏w、可燃易燃液體蒸汽和煉油裝置、設備發生爆炸后,使易燃易爆液體或氣體外溢,形成火災;在火場上受熱輻射、熱傳導作用和導流抽液時,產生的回火現象,極易引起其他設備的爆炸;在發生爆炸或燃燒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及時控制事態,會引起連鎖反應,造成爆炸與燃燒交替進行。(二)燃燒速度快,易形成立體燃燒。煉油廠的原料和產品大多是易燃易爆物質,燃燒速度快,蔓延速度快,容易形成大面積火災,撲救困難;裝置區架空管道或裝置起火,容易出現易燃可燃液體由上向下流淌的現象,形成立體火災。(三)火災撲救困難,易發生復燃復爆,易造成人員傷亡。石油化工火災出現的高溫、火焰、爆炸、毒氣等,使戰斗人員很難及時接近著火區域,滅火后,如果油品、可燃氣體繼續外溢和泄漏,若冷卻和控制不利,就會發生復燃或復爆現象,會直接威脅參戰人員的生命安全。四、組織指揮(一)中隊指揮組人員構成指揮小組組長:中隊長或指導員副組長:副中隊長或副指導員成員:各戰斗班班長(二)指揮組下設機構及職責1、警戒組:組長由戰斗班班長擔任,成員由本班的號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現場的警戒、車輛、人員疏導和維護現場的治安秩序。2、通訊保障組:組長由火場通訊員擔任,成員由指定分工人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現場前后方通訊聯絡,保障上傳下達、警令暢通,并記錄好有關情況。3、醫療救護組:組長由中隊衛生員擔任,成員由指定分工人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現場簡單的醫療救護工作。五、應急響應(一)分級響應災害事故等級根據災害事故的特點和火災損失嚴重程度,分為四個等級。一般火災(Ⅳ級):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較大火災(Ⅲ級):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重大火災(Ⅱ):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特別重大火災(Ⅰ):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二)應急預案啟動的條件1、當轄區內石油化工場所發生一般火災事故或較大火災事故時,啟動三級預案,在大隊或支隊司令部火場值班人員組織、指揮事故現場的滅火救援應急工作下,我中隊到達現場參與救援工作。2、當轄區內石油化工場所發生重大火災害事故時,啟動二級預案,在支隊滅火救援指揮部組織、指揮事故現場的滅火救援應急工作下,我中隊到達現場參與救援工作。3、當轄區內石油化工場所發生特別重大火災災害事故時。在上級的統一組織、指揮事故現場的滅火救援應急工作下。我中隊到達現場參與救援工作。(三)應急滅火救援響應程序1、為確保應急滅火救援行動的迅速、有序進行,應急滅火救援分為三級響應。2、一級響應119調度指揮中心首先獲得緊急信息并調度我中隊。我中隊在接到報警后1分鐘之內消防車出庫,趕赴現場或集結點。3、我中隊接到“緊急出動”的行動命令后,即進入應急狀態,按預案和職責分工,立即投入到滅火救援行動或集結點待令。六、啟動程序中隊接到支隊“119”指揮中心調度后,認真做好接處警工作,同時根據現場情況啟動預案。七、力量調集事故發生后,中隊接到119調度指揮中心命令,調出相應的車輛到達現場救援。到場后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需增援力量和社會有關聯動部門到達現場協助。出動力量:迅速出動水罐車、UD泡沫水罐車、大功率水罐泡沫車,趕赴現場。八、處置程序(一)現場詢問,我中隊到達事故現場后,通過外部觀察和詢問知情人,迅速了解燃燒部位、燃燒物性質、有無人員被困等情況,同時向119調度指揮中心報告情況和請求增援力量。1、力量部署常備一:(五十鈴水罐消防車)停在1號水源處,雙干線四出水,3、4號員各拿水帶在車的右側打開連接班長的分水器,1、2號員各拿一支水槍兩盤水帶連接班長的分水器1號員一號罐實施冷卻,2號對員2號罐實施冷卻,3、4號員回車拿兩盤水帶一支水槍利用另一個分水器,3號員進行現現場對2號罐實施冷卻,4號員進行對3號罐實施冷卻,司機負責取水,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常備二:(泡沫水罐車)停在2號水源處,雙干線四出水,3、4號員各拿水帶在車的右側打開連接班長的分水器,1、2號員各拿兩盤水帶連接班長的分水器,進入現場對2號罐實施冷卻,3、4號員回車拿兩盤水帶一支水槍利用另一個分水器3號員對3號罐實施冷卻,4號員對4號罐進行冷卻阻止火勢蔓延,司機負責取水,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常備三:(大功率水罐車)停在3號水源處,雙干線四出水,3、4號員各拿水帶在車的右側打開連接班長的分水器,1、2號員各拿兩盤水帶連接班長的分水器,進入現場對二號罐實施冷卻,3、4號員回車拿兩盤水帶一支水槍利用另一個分水器,3號員對2號罐實施冷卻,4號員對1好罐進行冷卻阻止火勢蔓延,司機負責取水,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常備四:(多功能搶險救援車)停在安全有利位置,副班長帶領2號員負責現場偵檢可燃氣體濃度,司機利用電子氣象儀確定風向風速,3、4號員負責事故現場要劃出警戒線,斷絕一切火源,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經過近30分鐘的奮力撲救,大火被控制,隨后指揮員下達總攻的命令。常備一:(五十鈴水罐消防車)水槍陣地不變常備二:(泡沫水罐車)停在2號水源處,3、4號員撤出水槍陣地,協助司機利用車載炮進行滅火,1、2號員水槍陣地不變,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常備三:(大功率水罐車)停在3號水源處,3、4號員撤出水槍陣地,協助司機利用車載炮進行滅火,1號員水槍陣地不變,2號員對1號罐實施冷卻,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常備四:(多功能搶險救援車)班長帶領1、2號員對泄漏處進行堵漏處理,班長負責指揮全班戰斗。2、做好火場供水。利用著火區域周圍的高壓消火栓(泡沫栓)直接出水冷卻滅火;利用附近消火栓,直接向消防車供水滅火;集中消防車輛或其他運水車輛,利用廠內外就近水源接力供水或運水,保證火場用水。九、保障措施石油化工火災特點決定了火災撲救任務的艱巨性,中隊必須要統一指揮,統一計劃,周密組織,密切協同,對火場上出現的各種需求實施快速保障(一)滅火劑保障石油化工火災現場,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泡沫等滅火劑,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也可以采用CO2、干粉、沙和水泥等多種滅火劑。因此,中隊應及早做好“打大仗、打惡仗”的準備,通過社會各方面力量調集足夠的滅火劑保障火場的需要。(二)器材、裝備保障撲救石油化工火災,參戰人員通常需要在高溫、濃煙、毒氣、高空條件下作戰,必須做好個人防護和滅火工作,準備足夠的燃油、防護器材、偵檢器材、堵漏器材、破拆器材、照明器材、通信器材。(三)通信保障中隊指揮員與本中隊戰斗班長、駕駛員、戰斗員之間通過400MHz民用對講機保持通信聯絡,組成滅火戰斗網。十、注意事項(一)參戰人員必須做好個人防護。(二)加強警戒,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三)做好監測,選準停車位置。(四)做好充足的準備,實施總攻。(五)充分冷卻,防止復燃復爆。

篇2:Z油罐火災滅火演練預案

一、單位概況武警學院油罐裝置區建于2007年,主要用于石油產品儲存,占地3600平方米,其中一號罐為5000立方米拱頂罐,二號罐為5000立方米浮頂罐。裝置區地處武警學院校區西南角,北面為學院綜合訓練靶場,西面為學院圍墻和小樹林,南鄰油罐儲存區,東面為人員密集場所。該油罐裝置區的氣候為典型的華北平原氣候,空氣濕度大,常年刮風,夏秋季節以西風、南風為主,冬春季節以北風為主,常年平均氣溫為18度左右。二、責任區中隊及鄰近中隊情況責任區中隊為一中隊,中隊有大功率水罐車1臺,泡沫水罐車1臺,高噴車1臺。鄰近的消防中隊還有四中隊,二中隊、三中隊。三、可供調集的力量單位車輛噸位/t編制/人一中隊大功率水罐車87泡沫水罐車67高噴車4二中隊大功率水罐車1510三中隊大功率供水車1211四中隊大功率水罐車810四、災情假設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某化工廠內。該區域內有3600m3油罐兩個,儲存為輕質油。油罐附近布置有成套的自動噴淋系統。但是由于天氣炎熱、油罐使用時間過久,部分機件、保護設備等出現老化磨損現象,從而導致其中一個油罐的反應釜上的管道出現泄露自燃。在雨淋系統做出反應后仍未能控制住火勢的蔓延,火災成敞開是燃燒狀態。五、撲救程序:1一中隊接到指揮中心出警命令,迅速出動大功率水罐車、高噴車、泡沫車各一輛奔赴火場。2臨近火場時,中隊長通過外部觀察,向指揮中心匯報,火場處于猛烈燃燒狀態,火勢較大,請求支隊調派二次增援力量到場。3一中隊長下達偵查,警戒命令。偵查小組通過詢問技術人員對火場進行詳細的偵查,警戒小組迅速劃分出危險區和安全區兩條警戒線,嚴格控制進入人員,并對進入戰斗員進行登記。4命令頭車強攻一組強攻二組采用泡沫水槍撲滅地面流淌火,強攻三組使用噴霧水槍對著火罐進行冷卻并掩護救援小組對被困人員進行救助。5向指揮員報告,地面流淌火已被撲滅;并迅速將兩只泡沫槍更換為一只移動泡沫炮,做好發起總攻的準備。6總攻結束后對現場進行清理后,向指揮部報告,請示歸隊。一中隊人員分工(共20人):中隊長:1人張曉衛偵查小組:2人?宋濱,王鍚濱警戒小組:5人?趙兵?徐瑜?王云騰?何良水?吳凡救援小組:3人?沈鵬?張偉強攻一組:3人?1號員郭超?2號員岳習澤強攻二組:3人?1號員張亮亮?2號員楊洋?3號員朱國平強攻三組:3人?1號員王繼栓?2號員邱杰?3號員汪松坤陣地設置:泡沫槍,水槍陣地設置:強攻一組出一支槍在著火罐東南方向強攻二組出一支泡沫槍在著火罐東北面強攻三組出一支水槍在鄰近罐正東面四中隊任務1聽到指揮中心調派命令,迅速到達火災現場。2作為第一增援力量到達火場后,向指揮部請示任務,總指揮下達作戰任務:占領油罐北側4號消火栓,出一支水槍對鄰近罐進行冷卻,另出一支水槍對著火罐進行冷卻。3接到任務后,四中隊指揮員下達作戰任務:強攻一組出一支水槍對鄰近罐進行冷卻,強攻二組出一支水槍對著火罐進行冷卻,派警戒小組進行現場西側進行警戒,派搜救小組進行搜救被困人員。4在著火罐火勢得到控制后,接到總指揮員的命令,命令強攻小組進行強攻。5火災基本撲滅后,接到總指揮員的命令,清點人數,收整器材,報告:四中隊收整完畢。6.向火場指揮部請示歸隊。二中隊任務1二中隊到達,向火場指揮部請示任務。2二中隊在油罐另一側出兩只水槍分別冷卻著火罐和臨近罐。(二中隊明白)3二中隊強攻一組出一支水槍對著火罐西側進行冷卻,強攻二組出一支水槍對鄰近罐東側進行冷卻,后勤保障組進行火場供水,偵檢救生組搜救被困人員強攻一組:一號員石強?二號員聞斌三號員馬杰強攻二組:一號員王福軍?二號員黃小明?三號員陳久彬?救生組:余阿龍?鄧希賢?竇海新(001我中隊在救生組在鄰近罐南側成功救出一名被困人員)(001繼續冷卻鄰近罐)二中隊明白001二中隊整理器材,清點人數請示歸隊。二中隊人員清點器材完畢001二中隊返回,注意行車安全三中隊任務三中隊到場,向火場指揮部請示任務主要負責現場警戒和為二中隊供水,可編為兩個小組:1、供水小組4人2、警戒小組6人任務分配:三中隊車輛??吭谥鸸薇泵?占據3號消火栓,主要負責火場警戒及向二中隊大功率水罐車供水。由供水小組負責供水。警戒小組負責現場警戒,避免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三中隊任務下達后向火場總指揮匯報任務分配情況,“報告火場總指揮,任務分配完畢,供水小組負責供水,警戒小組負責火場警戒?!碑敾饎葜饾u變小時,火場總指揮下達強攻命令,三中隊指揮員答:“三中隊收到?!碑敾饎葜饾u熄滅時,火場總指揮下達主管中隊消滅余火,其余中隊收整器材,三中隊指揮員答“三中隊收到?!泵钊w人員收整器材,保護現場。當火場總指揮下達收隊時,三中隊指揮員清點人員,器材。答“三中隊收到”后返回原中隊。六、注意事項1、火場指揮部的設置及救援車輛的停放,應與事故地點保持適當的位置,車頭朝外,并??吭谏巷L或側風方向。2、在處置過程中,指揮員應注意觀察現場情況,發現有爆炸的趨勢時,應立即下達撤退的命令。3、處置過程中保證通訊流暢不間斷。4、歸隊途中,注意行車安全。

篇3:某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應急預案

為建立健全深圳市發生重特大火災事故的應急機制,提高消防隊伍撲救高層建筑火災的能力,從思想上、組織上、物質上做好有效處置我市高層建筑火災事故的充分準備,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減輕火災造成的社會影響,根據《深圳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深圳市火災事故處置應急預案》和《深圳市公安局關于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消防保障預案》,結合我市消防隊伍的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適用范圍

高層民用建筑是指10層和10層以上的住宅建筑或住宅高度超過24米的公共建筑;高層工業建筑是指2層及2層以上、建筑高度超過24米的廠房或庫房。

本預案適用于我市各類高層建筑,發生重、特大火災,撲救難度較大,易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易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的情況。

二、基本原則

(一)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原則。高層建筑發生火災事故,特別是重、特大火災事故,必須在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的統一領導下開展滅火救援行動,保證滅火救援工作協調有序地開展。

(二)加強第一出動原則。撲救高層建筑的火災應調集足夠的消防警力,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勢和搶救人命,從而把握火場的主動權。同時更要加強舉高消防車和專勤消防車的調集,以充分發揮裝備的優勢,提高滅火救援效能。

(三)堅持“救人第一”原則。開展滅火救援行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積極搶救人命為首要任務。正確處理救人和其他滅火救援行動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救人應與滅火同步實施,即采用水槍射流撲滅被困人員周圍及疏散通道上的火勢,驅散煙霧,打通救人疏散通道。

(四)堅持“以固為主,固移結合”原則。撲救高層建筑火災,充分利用固定滅火設施,立足自救,適應立體作戰,加強第一出動,堅持“以固定滅火設施為主,固定滅火設施和移動消防裝備相結合”的原則,積極疏散搶救人員、有效控制火勢,消滅火災。

(五)協同作戰、統一行動原則。整個滅火救援現場一盤棋,各種參戰力量都要根據指揮部的指令,按照各自的任務分工統一行動,相互之間要密切配合、協調一致。

三、組織指揮機構及職責

(一)適時成立市公安局應急指揮部

在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的領導下,根據災情和現場滅火救援的需要,適時成立市公安局應急指揮部,負責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指示、命令,及時向上級匯報現場情況;統一指揮滅火救援警力,協調社會各參戰力量;決策有關滅火救援行動中的重大事項;調撥各種滅火救援保障物資和交通工具;發布現場信息;維護災情發生地區的社會秩序;協調有關善后工作。其辦公地點設在市公安局指揮中心。

總指揮:市公安局分管消防工作的局領導

副總指揮:指揮部領導、消防支隊領導

成員單位:指揮部、消防支隊、交警支隊、刑警支隊、屬地公安分局、裝備財務處、科技通信處等相關參與部門以及安監、醫療、供水、供電、燃氣、建筑、氣象等參戰的市屬、區屬政府單位。

(二)及時成立滅火救援現場指揮部

滅火救援現場指揮部負責貫徹執行上級指揮部的各項指示、命令,及時向上級指揮部匯報現場情況,提出對策和行動方案,聽取指示,指揮現場力量開展滅火救援行動。

現場指揮員: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長;

成員: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消防支隊各參戰大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長;消防支隊各參戰大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及參戰各中隊值班指揮員;市公安局現場各參戰部門領導;現場各參戰政府部門、社會力量領導;受災單位相關技術、管理人員;

現場指揮部下設十個工作組:

1、滅火救援行動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戰訓科值班人員),各參戰大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組值班指揮長及負責戰訓值班指揮助理,參戰中隊指揮員組成。負責組織指揮消防力量,積極疏散、營救被困人員,搶救財產,控制、撲救火災。

2、后勤保障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裝備科及行政科值班人員)、各大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組相關指揮助理及黃貝嶺特勤大隊修理中隊人員組成。負責做好支隊參戰救援力量的飲食、飲用水等保障工作;保證滅火救援行動所需器材裝備、油料、滅火劑和特種器材配件等消耗品的供應;組織技術人員及時對現場車輛、裝備進行維修保養,避免因車輛、裝備故障損壞而影響滅火救援行動。必要時,市公安局裝備財務處,市物資部門統一調撥滅火救援所需的物資。

3、通信聯絡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指揮科及科技辦值班人員)和相關技術人員組成。負責保證指揮體系和現場通信聯絡暢通;事故現場有線、無線通信及與各級組織之間信息的傳遞;現場信息的記錄;必要時,可由相關技術部門進行現場通信組網,增強火災現場通信頻率覆蓋的強度。

4、滅火救援專家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專家組成員;防火、建審有關技術人員,受災建筑有關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建筑、氣象等有關部門的技術人員組成。負責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解決滅火救援中的技術性問題,對滅火救援行動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提出意見或建議。

5、政工宣傳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政秘處政工監察科、防火處宣傳科值班人員)及參戰大、中隊政委、教導員組成。負責深入滅火救援的第一線,開展政治工作,鼓舞士氣,收集好人好事,起草新聞報道稿,進行火場攝像及現場的督察工作。

6、醫療救護組:由現場醫療單位人員組成。負責做好現場救治和傷病員轉運。

7、工程搶險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建審處聯絡員、各大隊技術人員,受災建筑相關技術人員和現場供水、供氣、供電等單位人員組成。負責建筑內固定消防設施的充分利用;根據現場指揮部的命令,加強對事故區域的供水;截斷現場區域內電力、可燃氣體和液體輸送,限制用火用電等。

8、現場控制警戒組:由屬地公安分局人員(或地鐵治安大隊人員)組成。負責維護現場秩序,協助組織人員進行疏散;根據現場指揮部劃定的警戒范圍對現場外圍進行警戒;保護滅火救援物資和現場重要物資的安全,防止不法份子乘火打劫。高層建筑內部受火勢威脅的人員疏散和內部的警戒由消防支隊負責。

9、交通管制組:由交警支隊人員組成。負責對事故現場的警戒區、控制區進行交通管制,并開辟綠色通道保障滅火救援等車輛順利進出事故現場;

10、火災調查組:由消防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值班指揮助理(防火處值班人員)、轄區大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組值班指揮助理(防火科或其他值班人員)和刑警支隊有關人員組成。負責對火災現場進行勘查,固定現場證據,調查火災原因,確認火災責任。刑警支隊負責執行調查取證、破案、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任務。

四、力量調集

市公安局消防支隊119指揮中心接到火災事故報警后,迅速按類型級別分類處置,采取就近原則,調集6—12臺消防車到場。同時,通知轄區大隊全勤指揮組到場,必要時調集特勤大隊、鄰近大、中隊作為為增援力量,轄區大隊全勤指揮組指揮長,應不間斷地向消防指揮中心反饋現場情況,消防指揮中心可根據現場情況及現場指揮長的請求,調集支隊滅火救援全勤指揮部及通知醫療救護、建筑、供水、供電、燃氣等有關部門到場協助。同時,向其他支隊領導及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報告情況,請求調集相關警種協助滅火救援。

五、滅火戰術及處置措施

(一)滅火戰術要點

1、堅持“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正確處理救人和其他滅火救援行動的關系。

2、確定進攻起點層。進攻起點層一般選擇在著火層下一層或下二層。進攻起點層既是進攻起點,又是前沿指揮所,還是人員、器材的集結處。

3、內攻為主,內外夾攻,上下合擊,堵截火勢。首先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設施實施內攻;其次用消防車載水炮、舉高消防車等出水,堵截控制從外部窗戶、陽臺竄出的火焰及飛火。力量部署順序是先著火層,其次著火層上層,后是著火層下層。力量部署數量應是著火層大于著火層上層,著火層上層大于著火層下層。水槍陣地要依托防火、防煙分區,且靠近火點或各種豎向管井的開口部位。

(二)滅火救援措施

在現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滅火救援行動組指揮到場的滅火警力采取的處置措施為:

1、組織火情偵察

第一到場的消防中隊要迅速組織火情偵察,及時反饋情況;現場指揮部成立后,火情偵察由消防支隊、大隊、中隊各級偵察小組分別組織,確保在火災撲救的各階段,前線第一手信息的及時傳遞,為調整滅火作戰行動提供依據。具體方法有:

(1)外部觀察和詢問知情人。迅速了解起火的樓層、被困人員情況;有無易燃、易爆及貴重物品;起火建筑職工的初戰情況。

(2)轄區消防大、中隊到場后迅速占領著火建筑的消防控制中心,利用消防控制中心了解:接受火災報警、發出火災信號和安全疏散指令情況;自動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通風、空調系統的運作情況;非消防用電是否切斷及消防電源和消防電梯的運行情況;燃氣管道關閉情況;消防控制中心對建筑消防設施聯動控制的情況;通過屏幕顯示,明確起火部位、火災范圍、火災發展蔓延趨勢、人員受煙和火勢威脅程度,并根據救人、滅火的需要,指導消防控制中心人員發出相關指令。

(3)組織內部偵察。消防員佩戴好空氣呼吸器和通迅、照明器材深入建筑內部進行偵察,了解:被困人員數量、位置和疏散路線、方式;燃燒的物質、范圍、火勢蔓延的方向及進攻路線和堵截陣地設置的位置;消防給水系統是否正常運轉。

2、組織疏散和搶救人員

(1)利用應急廣播系統,穩定被困人員的情緒,組織引導被困人員有秩序的疏散,防止驚慌、擁擠和跳樓;

(2)疏散和搶救人員的基本順序。首先是著火層,其次是著火層上層,爾后是著火層下層。在力量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能同時進行。

(3)疏散和搶救人員的途徑。從疏散通道(走廊)、出口,經消防電梯、防煙樓梯、封閉樓梯或室外疏散樓梯,直接下到地面建筑外、進入避難層(間)或起火層的下一層。同時利用云梯消防車、緩降器、其他救生器材(救生網、袋、氣墊、繩索)等救人。

3、充分利用消防設施登高進攻

(1)內部進攻。利用樓梯(防煙、封閉)、消防電梯進攻;

(2)外部進攻。利用登高裝備進攻(室外樓梯、建筑平臺、舉高消防車、消防梯等)

(3)內外結合進攻。

4、利用高層建筑固定給水系統進行火場供水。

(1)利用消防水箱供水;

(2)利用建筑物內部消防水泵向豎管供水;

(3)利用水泵結合器向室內管網補充供水;

(4)利用登高裝置供水;

(5)消防車直接供水。當室內固定給水設施以及水泵結合器不能滿足火場供水的需求時,可通過消防車或消防水泵直接耦合串聯,沿樓層垂直鋪設水帶供水。

5、火場排煙

利用機械排煙系統(均為固定防、排煙系統)排煙,排煙塔、排煙豎井、排煙窗、自然排煙口排煙以及噴霧水、高倍數泡沫、移動排煙裝備和破拆排煙等。

六、處置工作保障

(一)警力保障

處置高層建筑火災應加強轄區大、中隊第一出動力量,消防特勤大隊和鄰近大、中隊為增援力量。在值班警力無法滿足滅火救援需要時,消防支隊召回副班、休班警力,保證投入滅火救援力量的補充和輪換。

(二)裝備保障

消防支隊應加強對舉高、專勤消防車和特種裝備器材的日常維護和保養,保證隨時拉得出,用得上?,F場維修技術人員要及時排除裝備使用中的故障。

消防支隊加強滅火救援耗材和滅火劑的日常儲備。適時啟動物資緊急調撥機制,向消防部門戰備倉庫、生產廠家和消防設備公司,市公安局裝財處、市物資部門申請調撥。

(三)后勤保障

做好一線滅火救援人員飲水、飲食和休息輪換等保障。

(四)通信保障

消防支隊指揮處指揮科、科技辦日常加強對講機基地點臺和手持對講機進行檢查、維護,保障對講機的通訊聯絡暢通。爭取在基層消防中隊配備一定數量的插孔電話;戰時確保滅火作戰指揮迅速、準確、保密、不間斷。市局應急指揮部和現場指揮部之間通信聯絡保障由科通處負責。

(五)技術保障

消防支隊防火、建審技術人員,受災建筑的工程技術人員,市建筑、氣象、供水、供電等相關部門的技術人員為現場指揮部的指揮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六)訓練保障

消防支隊加強對全市高層建筑的“六熟悉”工作,完善各重點高層建筑滅火作戰預案的制定;加強對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理論和高層建筑內消防系統的學習;加強對車輛裝備、特種器材的熟悉使用;加強針對高層建筑滅火戰術、戰法的演練。

七、滅火行動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所有參戰人員應按照各自的任務分工,穿戴好個人防護裝備,攜帶器材和工具,方能投入戰斗。

(二)進入消防控制室,應向值班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了解情況,由他們操作設備。

(三)登高和疏散、搶救人員時,應首先使用消防電梯和消防樓梯。組織疏散和搶救人員時應注意選好疏散出口和通道,搞好人員分流。

(四)開通廣播系統時,應先通知著火樓層和受煙、火威脅的上層人員,以免整個大廈人員驚慌,造成擁擠,影響疏散。

(五)使用水泵結合器向室內管網供水時,一定要搞清該水泵結合器的供給范圍,防止誤接。并使消防車水泵出水口壓力與固定消防設施出口壓力基本匹配。在水泵結合器發生故障時,可使用底層室內消火栓向豎管供水。

(六)在進行排煙前,要關閉通風、空調系統;在煙霧流經部位和出口應相應做好射水準備;對密閉房間排煙時,應逐漸開啟排煙口,并用噴霧或開花水槍掩護,防止發生爆燃。

(七)防止玻璃幕墻在火焰、高溫和水沖擊的作用下爆裂,濺落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