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火災應急處置預案
一、前言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發展,長隧道及特長隧道不斷增多,隧道自身的結構特點和隧道安全管理已成為新的研究課題。我國高速公路建設事業步入了一個歷史上空前發展的時期,隨著已建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斷增加,我國公路建設的發展,長隧道及特長隧道不斷增多,如何安全管理好高速公路隧道,充分發揮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這一問題已明顯的擺在了高速公路營運管理者面前。隧道是高速公路的中心樞紐,隧道安全管理,重點是遏制隧道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避免隧道內二次事故發生,是保證高速公路安全,保障過往司乘人員的生命安全,減少國家財產損失的重要舉措。
在我國,隧道大多位處山脈縱橫、丘陵溝壑的區域,高速公路相對平坦的特點決定了多數隧道較長距離的空間近似封閉。在相對狹窄的空間,高速公路交通量、車型、車載可燃物等因素決定了高速公路隧道發生消防安全、交通事故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可以說,高速公路隧道越長,交通量越多,隧道內發生交通意外、消防意外的可能性就越多、越大。
二、隧道火災概率及特點
據國外20世紀90年代的統計資料顯示,隧道火災發生的概率是10次(億車*km)~17次(億車*km)。由于較長隧道近似封閉空間,火災發生較之于正常界面,具有明顯的特點。
1.蔓延快,不易控制。隧道因車輛事故,汽車相撞等引起火災后,除本身攜帶一定數量的燃油外,有時還運載相當數量的可燃品、化學品、危險品,火勢蔓延快,很難加以控制。
2.通道易堵塞,隧道縱深距離窄長,發生火災時,隧道內大量車輛難以疏散,極易造成堵塞,火勢順著車輛蔓延,擴大損失。
3.濃煙高溫,撲救因難。發生火災后,煙霧迅速向四周擴散,雖有通風設備,也難以及時排出煙霧。當隧道內因車輛碰撞等事故引起大火時,油料燃燒,溫度很高,往往使滅火人員無法靠近,以致延長滅火時間,加之出口少,環境惡劣受空間限制,通信聯絡因難。隧道大多遠離城市,缺乏可靠的水源,隧道滅火條件有限。雙向交通隧道、特長隧道內容易產生滅火救援路線與疏散路線、煙氣流動路線的交叉,救援面和救援途徑有限,火災撲救難度極大。
4.供電中斷,疏散因難,著火后,可能損毀供電系統,造成供電停止,會給撲救工作帶來極大的因難。隧道內通道狹長、照明條件差,著火后能見度低,人員難以及時疏散,易引起人員驚慌,從而造成更大的慘禍。
5.高溫有毒煙霧積聚,不易排出。隧道密閉環境,一旦發生火災,隧道內煙霧大、能見度低、散熱慢、溫度較高、火災產生的高溫、有毒濃煙迅速積聚,不易排出。這不僅嚴重危險被因人員的生命,而且使消防隊員也難以及時施救。
6.起火點附近的隧道承重混凝土容易崩落。由于山區高速公路隧道襯層內含有水分,當火災發生時,襯層中的水變成蒸汽,在襯層內快速膨脹,從而產生巨大的壓力。國外隧道襯層火災試驗研究表明,混凝土表面溫度達到200攝氏度時,10~15分鐘內混凝土襯層就會發生爆裂、崩落。
因此,隧道火災可能只造成一輛車的損失,也有可能造成群死群傷,隧道倒塌、交通中斷的重、特大惡性火災。
三、隧道火災處置的戰術要點,滅火措施和行動要求
(1)隧道發生火災時,隧道管理部門要堅持“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正確處理救人與滅火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救人與滅火同步實施。積極疏散,搶救被困人員,隔離或封洞滅火,有效地控制火勢,消滅火災。
(2)火情偵察。率先抵達現場的人員,要查明火勢發展情況及其危害程度,調查起火燃燒的物質、性質,起火部位,是車輛起火還是貨物或油箱燃燒,有無爆炸可能。
(3)滅火措施。查明滅火路線方向和堵截陣地后,撲救人員要采取不同措施進行撲救。
1)直接滅火法。當隧道內失事汽車火勢較小或處于陰燃狀態,且隧道內無爆炸,倒塌危險時,滅火人員可在做好個人防護、照明、通信聯絡等各項準備工作后,攜帶滅火器材深入隧道內滅火。
2)轉移處置法。當失事車輛位于隧道深處,滅火救援行動無法開展,且有爆炸、倒塌危險時,要采用機車、拖車等將正在燃燒或泄漏的車輛牽引出洞,置于安全地帶而后采取滅火堵漏等措施。
3)封洞窒息法。當隧道內發生火災時,內部人員已全部撤出,且無法采取進洞或牽引至洞外滅火時,即可采取封堵隧道進出口及其它相關孔洞,斷絕空氣,窒息滅火。
(4)火場排煙
1)利用隧道內的固定排煙設施排煙。
2)利用公安消防隊的排煙裝備排煙。
3)利用噴霧水槍排煙。
(5)積極搶救人員
1)搶救的途徑是隧道右側的人行道。
2)搶救的重點是已經中毒或受傷的人員,對其他人員,應引導疏散到緊急避難場所或安全地點。
3)如果是載客車輛,要立即打開車門疏散乘客,在緊急情況下,打碎玻璃,從窗口疏散。
4)隧道倒塌,有人員被因,可選擇距被困人員最近,構筑物較為薄弱的部位,打洞或破拆救人;如果隧道倒塌嚴重,一時難以打通,應設法先向隧道輸送空氣。
篇2:某隧道火災撲救處置預案
隧道是指建造在山嶺、河道、海峽及城市地面以下,供車輛、行人、水流、管線等通過,或供采掘礦藏、軍事工程等使用的地下建筑物和構筑物。我市的經濟不斷發展,各種隧道不斷的增多,特別用于交通使用的比較多,根據宜昌市的隧道特點和中隊實際情況制定此預案。
一、基本特點
隧道的種類很多,但與滅火工作關系密切的一般是交通隧道。
隧道種類不一,功能各異。
(1)鐵路隧道,一般在山巖中開鑿的通道,供火車通行。
(2)公路隧道,一般是在城市下挖掘的通道,供汽車通行,也有在山巖中開鑿而成的山洞。
(3)江、河、海底隧道,是在江、河、海底的地殼中開鑿的通道,通常供汽車、火車通行。
1、隧道空間小,通道窄。以江、河、海底隧道為例,截面為圓形,結構分三層,中間為通車部分,上層鋪設頂棚,為照明線和通風管道;下層為排水、消防通道和電纜線等。
2、容易自然形成進出風口。
二、火災特點
1、蔓延快,不易控制。隧道因車輛事故、汽車相撞、火車顛覆等引起火災后,除本身攜帶一定數量的燃油外,有時還運載相當數量的可燃物品、化學品、危險品,蔓延快,很難加以控制。
2、通道易堵塞。隧道縱深距離長、路面窄,發生火災時,隧道內大量車輛難以疏散,極易造成堵塞,火勢順著車輛蔓延,擴大損失。
3、濃煙高溫、撲救困難。隧道發生火災后,煙霧迅速充滿地下空間,雖有通風設備,也難以及時排出煙霧。當洞內因車輛碰撞、列車顛覆等事故引起大火時,油料燃燒,溫度很高,往往使滅火人員無法靠近,以致延長滅火時間;加之出入口少,環境惡劣,受空間限制,通信聯絡困難。
4、供電中斷、疏散困難。著火后。地下密閉環境,使火災產生的高溫、有毒濃煙迅速積聚,不易排出。這不僅嚴重危害被困人員生命,而且使消防隊及其他搶救人員也難以及時施救。
三、滅火基本要求
周密部署,積極疏散、槍救被困人員,隔離或封洞滅火,有效地控制火勢,消滅火災。
四、滅火戰術要點
1、堅持“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正確處理救人與滅火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救人與滅火同步實施。
2、采取分隔措施,隔斷火源。起火車輛距隧道口較遠,火勢猛烈或前方有車輛阻擋,應將著火車輛與其他車輛分隔,如汽車在通道內著火,應盡可能疏散隧道內被堵塞的車輛,停止其他車輛駛入隧道。
3、采取封堵隧道滅火。首先利用水槍射流降低隧道口周圍的燃燒溫度,隨即再噴射泡沫,撲滅隧道口油液流淌火焰,而后封堵隧道。滅火梯隊在水炮和噴霧水炮掩護下,利用沙袋等由下至上實施封洞滅火。
?五、滅火措施和行動要求
(一)戰斗分工
指揮員:王俊
后勤保障組:李海川陶則永
通訊報道組:梁健何小龍
偵檢小組:黃帥、馮飛、歐陽晃兵
救人小組:高露清徐小宋陳健高前進馬超雷偉濱雷壯
滅火組:李祥飛王蒙鄒俊杰汪亭
后勤保障組:李海川陶則永
(二)火情偵察
一班偵察小組和救援小組負責火情偵察和被困人員的救助工作。到達現場后,首先進行外部偵察,根據相關人員提供的情況偵察小組攜帶相關器材裝備有確保個人安全的情況下深入內部展開偵察救助。
1、外部觀察和詢問知情人。
(1)查明火勢發展情況及其危害程度。
(2)查明進攻路線方向和堵截陣地設置位置。
2、深入隧道內部偵察
(1)起火燃燒的物質、起火部位。如果是車輛起火,要搞清是車輛燃燒、還是貨物或油箱燃燒。
(2)人員傷亡、被困人員數量、所處位置、疏散搶救措施和方式、隧道內堵塞車輛情況、火車出軌顛覆狀況等。
(3)燃燒狀態、有無爆炸可能性。
(二)充分發揮移動裝備的作用
二班、三班、四班負責火場供水和滅火工作。
1、用消防車就近占領水源,展開內攻滅火。
2、組織力量出水,掩護被困車輛駛出隧道。
3、乘坐輕便交通工具,設法靠近火源;或利用通風口、預備出入口、維修隧道口,作為消防車進入隧道的入口,消滅火災。
4、有固定消防設施的,應充分發揮其作用。
(三)積極搶救人員
一班救小組在偵察小組提供的情況下,根據現場當時情況,按照指揮部的命令采取有效的手段開展救助工作。
1、搶救的途徑是預備維修隧道出入口。
2、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防護器具,在水槍掩護下進行疏散。
3,搶救的重點是已經中毒或受傷的人員,對其他人員,應引導從最近的出入口處到安全地點。
4、如果載客車輛,要立即打開車門疏散乘客,在緊急情況下,可打碎玻璃,從窗口疏散。
5、隧道倒塌,有人被封閉在內,可選擇被困人員最近,構筑物較為薄弱的部位,打洞或破拆救人;如遇隧道倒塌嚴重,一時難以打通,應設法先向隧道輸送空氣。
6、破拆工具可調集企業單位的風鉆、風鎬、氣泵、起重機、氧、乙炔切割等設備。
(四)滅火措施
隧道一般情況下位置都比較偏遠,水源缺泛,為滅火工作帶來逐多不便,在指揮領導的分工下,在滅火救援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現有器材的優勢,按照各班的戰術分工開展救援工作。
1、直接滅火法。當肇事火車、汽車隧道位于縱深處,滅火救援行動無法展開,且有爆炸、毀洞潛在危險時,滅火人員可在做好個人防護、照明、通信聯絡等項準備工作后,攜帶滅火器材深入隧道內,邊搜索邊滅火。
2、轉移處置法。當肇事火車、汽車位于隧道縱深外,滅火救援行動無法展開,且有爆炸、毀洞危險時,要采取用機車、拖車等將正在燃燒或泄漏的詞車輛牽引出洞,并且置于安全地帶,而后再采取滅火、制止泄漏等措施。
3、封洞窒息法。當隧道內發生火災,內部人員已撤出,且無法采取進洞或牽引至洞外滅火時,即可采取封堵隧道進出口及其他相關孔洞,斷絕空氣,窒息滅火。
4、泡沫灌注法。當發生火災的隧道空間較小時,滅火可采取先將下風方向、低洼處洞口封堵住,而后,在上風向、高端處洞口灌注高位數泡沫覆蓋滅火。
5、注水排險法。在隧道滅火先期限已采取了封洞措施的情況下,為降低隧道內部溫度、可燃氣體濃度,可燃液體殘流量和洞體、鐵軌等設施的毀壞度,縮短滅火救援時間,可在低端洞口開口或插管(用于排水)、在高端處洞口注水的方法,盡快滅火,結束戰斗。
(五)火場排煙
隧道發生火災,隧道會變成濃煙的通道,由于出入口少,煙霧不易散出,可迅速打開通風口、預備出入口、維修隧道口排煙,也可用中隊移動排煙機和一班車載排煙機以及水霧排煙機在下風隧道口排煙。
?六、注意事項
1、參戰人員必須按各自的分工和任務,搞好個人防護、攜帶好器材工具后,方可進入隧道內,投入戰斗。
2、在滅火戰斗中,要注意觀察,發現隧道洞壁有裂縫或有爆炸危險跡象時,應提前撤出內攻人員,防止人員傷亡。
3、進入隧道內偵察的人員,應攜帶通信設備或導向繩等,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4、深入隧道的滅火人員可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由3~4人組成,組與組之間距離50m左右,保持聯絡,互相照應。火災時,可以交替掩護;救人時,可以配合行動;遇險時,可以相互救護。
5、在控制火勢的情況下,應采取一切措施排除煙霧,如打開通風口、出入口、開動排風設備等,但要防止造成火勢擴大蔓延。
6、當隧道火災處于燃燒猛烈階段,隧道壁溫度很高,水槍射流不宜直接射到墻上,應用噴霧水或開花水進行降溫,以防熱浪反撲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