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共產黨宣言》及當代價值學習心得

《共產黨宣言》及當代價值學習心得

2024-08-03 閱讀 2038

《共產黨宣言》及當代價值學習心得

《共產黨宣言》本身是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而它的產生又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樹立了新的戰斗旗幟。從《共產黨宣言》中看到了共產黨人對真理追求的無限激情、對勞動大眾的濃厚感情、對現實問題的徹底批判、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共產黨宣言》同時又標志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創造了一個時代,即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時代。《共產黨宣言》的精神至今仍鼓舞著、推動著全世界有組織的無產階級,為實現它的偉大歷史使命而英勇奮斗。

《共產黨宣言》這篇宏偉巨著發表也有170年了。自出版的第一天起,它就寄托著全世界勞工大眾的理想:建立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一切公有,按需分配的理想社會。我在課下回顧講課時,腦海里深深浮現出一段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段話出自儒家經典之作―《禮記禮運》。可以說,早在千年之前,我們的祖先便為后世描繪了一個民族理想中的大同世界,這樣的一個大同世界,與后世馬克思所倡導的共產主義是何其接近、何其相似。

一、《共產黨宣言》是指引中國共產黨人在近代以來不忘初心、奮勇前進的燈塔。

近代以來,由于封建統治的落后腐敗,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深重苦難,不少仁人志士進行了救亡圖存的艱苦奮斗,但不管是太平天國、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還是洋務運動、君主立憲、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中國共產黨人在以*為代表的領導開始,中國革命便煥然一新。在同一切從照抄照搬外國經驗的教條主義的長期斗爭中,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的時間,“共產主義的幽靈”在這個有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東方大國化作噴薄而出的紅日,蒸蒸日上。

建黨96年來,《共產黨宣言》的真理之火在我們中華大地始終高高擎起,指引我們中華民族從貧困弱小走向繁榮富強。站在新時代的起跑線上,當我們以歷史的目光來洞察96年的風風雨雨,回顧中華民族頑強奮起的歷程,必然發現一個堅強的屬于我們人民的民族脊梁――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們黨領導中華人民進行偉大的gg開放事業,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開辟了***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世界潮流和時代發展步伐。

黨的**大以來,*****的黨中央,高舉***主義偉大旗幟,以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和對***主義偉大事業的責任擔當,帶領全黨奮勇前進,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黨、國家、軍隊全面深化改革面貌煥然一新,開創了***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

古人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20**年10月,主席率領全軍高級將領重回古田,在人民軍隊定型的地方開展新的政治整訓,糾正軍隊存在的突出問題。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回望過去,不是為尋找精神慰藉,也不是為取得的成績驕傲自滿,而是重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重溫中國共產黨人的苦難輝煌,重溫我們曾經立下的革命誓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中國共產黨人是在《共產黨宣言》的旗幟下成長起來的先進分子,必須始終保持定力、牢記初心。無論時事如何變幻、環境如何復雜,都永遠對黨絕對忠誠,對人民無限熱愛。

二、《共產黨宣言》是中國共產黨人進行偉大事業、偉大斗爭的思想武器。

當前,我們黨正在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著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等諸多考驗。面對復雜的斗爭環境,迫切需要我們從《共產黨宣言》中汲取政治智慧,不斷奪取偉大斗爭的新勝利。

要站穩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完全的人民性、徹底的革命性,是《共產黨宣言》的根本特征和政治立場。馬克思主義認為,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共產黨宣言》作為世界共產黨人的第一部黨綱,完全致力于實現最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正是其人民主體的政治立場,決定了《共產黨宣言》是革命群眾與*勢力斗爭的檄文。

黨的**大報告指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我們黨自一大以來的黨綱都秉持人民主體的政治立場,堅定地依靠人民、領導人民開展革命斗爭。延安時期,*曾用“松柳之喻”闡述群眾觀點和人民立場,幾十年過去了,革命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松柳之喻”的要求永遠不會過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政治立場本質上是政治價值觀問題。黨員干部站穩政治立場,就是站穩工人階級和廣大群眾的立場、黨性原則的立場、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立場。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決不能態度曖昧,決不能動搖基本政治立場,決不能被錯誤言行所左右。當人民利益受到損害、黨和國家形象受到破壞、黨的執政地位受到威脅時,要挺身而出、亮明態度,以實際行動愛黨護黨、愛國強國、愛民為民。

在學習《共產黨宣言》中把握善于斗爭的原則策略。無產階級政黨要領導革命事業走向勝利,要具體分析國際國內經濟、政治和階級狀況,制定正確的斗爭原則和策略,正確的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當前,我們進行的偉大斗爭情況十分復雜,國際國內、經濟政治、內政外交相互交錯,正確的方針原則是確保勝利的重要保障。我們必須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斗爭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三、《共產黨宣言》是指引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新機遇走向復興的不竭動力。

馬克思主義政黨歷來重視運用規律以贏得先機,推進革命事業向前發展。19世紀上半葉,歐洲大地正醞釀著一場空前的社會變革,馬克思、恩格斯深刻分析當時的階級矛盾,研究階級斗爭發生的機理,把握社會革命爆發的條件,適時改組正義者同盟,建立了第一個國際無產階級政黨,推動革命風暴席卷歐洲。雖然同盟最終分裂解散,但革命導師把握戰略機遇的高超藝術,卻為俄國布爾什維克黨提供了很好的革命經驗,直接促成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正確把握歷史機遇就能掌握戰略主動,反之就會處處被動挨打。中國曾是一個世界強國,進入近代以后逐漸落后了,產生這一結果的直接原因,就是未能抓住世界經濟近代轉型帶來的歷史機遇。如今,世界經濟面臨新的轉型,我們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綜觀世界形勢,本世紀頭20年是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和挑戰相互交織,我們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努力在戰略機遇期內加快自身發展,確保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格局中贏得戰略主動。

《共產黨宣言》彰顯的價值是勇于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的歷史使命。《共產黨宣言》的偉大之處是把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進步一致起來,進而賦予無產階級政黨推翻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使命。《共產黨宣言》中蘊含的馬克思主義歷史使命原理,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

20世紀上半葉,共產主義運動風起云涌,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歷史使命的激勵引導起到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創造性運用這一原理,提出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使命任務,激勵全國人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洪流。***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科學概括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主題,鮮明地向世界昭示了中國夢的奮斗目標,為中國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實現中國夢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國人世人的莊嚴承諾。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歷史把重擔壓在了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肩上,這是我們的光榮與責任。我們要緊密團結在**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篇2:《共產黨宣言》及當代價值學習心得

《共產黨宣言》及當代價值學習心得

《共產黨宣言》本身是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而它的產生又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樹立了新的戰斗旗幟。從《共產黨宣言》中看到了共產黨人對真理追求的無限激情、對勞動大眾的濃厚感情、對現實問題的徹底批判、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共產黨宣言》同時又標志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創造了一個時代,即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時代。《共產黨宣言》的精神至今仍鼓舞著、推動著全世界有組織的無產階級,為實現它的偉大歷史使命而英勇奮斗。

《共產黨宣言》這篇宏偉巨著發表也有170年了。自出版的第一天起,它就寄托著全世界勞工大眾的理想:建立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一切公有,按需分配的理想社會。我在課下回顧講課時,腦海里深深浮現出一段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段話出自儒家經典之作―《禮記禮運》。可以說,早在千年之前,我們的祖先便為后世描繪了一個民族理想中的大同世界,這樣的一個大同世界,與后世馬克思所倡導的共產主義是何其接近、何其相似。

一、《共產黨宣言》是指引中國共產黨人在近代以來不忘初心、奮勇前進的燈塔。

近代以來,由于封建統治的落后腐敗,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深重苦難,不少仁人志士進行了救亡圖存的艱苦奮斗,但不管是太平天國、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還是洋務運動、君主立憲、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中國共產黨人在以*為代表的領導開始,中國革命便煥然一新。在同一切從照抄照搬外國經驗的教條主義的長期斗爭中,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的時間,“共產主義的幽靈”在這個有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東方大國化作噴薄而出的紅日,蒸蒸日上。

建黨96年來,《共產黨宣言》的真理之火在我們中華大地始終高高擎起,指引我們中華民族從貧困弱小走向繁榮富強。站在新時代的起跑線上,當我們以歷史的目光來洞察96年的風風雨雨,回顧中華民族頑強奮起的歷程,必然發現一個堅強的屬于我們人民的民族脊梁――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們黨領導中華人民進行偉大的gg開放事業,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開辟了***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世界潮流和時代發展步伐。

黨的**大以來,*****的黨中央,高舉***主義偉大旗幟,以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和對***主義偉大事業的責任擔當,帶領全黨奮勇前進,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黨、國家、軍隊全面深化改革面貌煥然一新,開創了***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

古人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20**年10月,主席率領全軍高級將領重回古田,在人民軍隊定型的地方開展新的政治整訓,糾正軍隊存在的突出問題。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回望過去,不是為尋找精神慰藉,也不是為取得的成績驕傲自滿,而是重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重溫中國共產黨人的苦難輝煌,重溫我們曾經立下的革命誓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中國共產黨人是在《共產黨宣言》的旗幟下成長起來的先進分子,必須始終保持定力、牢記初心。無論時事如何變幻、環境如何復雜,都永遠對黨絕對忠誠,對人民無限熱愛。

二、《共產黨宣言》是中國共產黨人進行偉大事業、偉大斗爭的思想武器。

當前,我們黨正在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著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等諸多考驗。面對復雜的斗爭環境,迫切需要我們從《共產黨宣言》中汲取政治智慧,不斷奪取偉大斗爭的新勝利。

要站穩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完全的人民性、徹底的革命性,是《共產黨宣言》的根本特征和政治立場。馬克思主義認為,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共產黨宣言》作為世界共產黨人的第一部黨綱,完全致力于實現最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正是其人民主體的政治立場,決定了《共產黨宣言》是革命群眾與*勢力斗爭的檄文。

黨的**大報告指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我們黨自一大以來的黨綱都秉持人民主體的政治立場,堅定地依靠人民、領導人民開展革命斗爭。延安時期,*曾用“松柳之喻”闡述群眾觀點和人民立場,幾十年過去了,革命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松柳之喻”的要求永遠不會過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政治立場本質上是政治價值觀問題。黨員干部站穩政治立場,就是站穩工人階級和廣大群眾的立場、黨性原則的立場、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立場。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決不能態度曖昧,決不能動搖基本政治立場,決不能被錯誤言行所左右。當人民利益受到損害、黨和國家形象受到破壞、黨的執政地位受到威脅時,要挺身而出、亮明態度,以實際行動愛黨護黨、愛國強國、愛民為民。

在學習《共產黨宣言》中把握善于斗爭的原則策略。無產階級政黨要領導革命事業走向勝利,要具體分析國際國內經濟、政治和階級狀況,制定正確的斗爭原則和策略,正確的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當前,我們進行的偉大斗爭情況十分復雜,國際國內、經濟政治、內政外交相互交錯,正確的方針原則是確保勝利的重要保障。我們必須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斗爭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三、《共產黨宣言》是指引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新機遇走向復興的不竭動力。

馬克思主義政黨歷來重視運用規律以贏得先機,推進革命事業向前發展。19世紀上半葉,歐洲大地正醞釀著一場空前的社會變革,馬克思、恩格斯深刻分析當時的階級矛盾,研究階級斗爭發生的機理,把握社會革命爆發的條件,適時改組正義者同盟,建立了第一個國際無產階級政黨,推動革命風暴席卷歐洲。雖然同盟最終分裂解散,但革命導師把握戰略機遇的高超藝術,卻為俄國布爾什維克黨提供了很好的革命經驗,直接促成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正確把握歷史機遇就能掌握戰略主動,反之就會處處被動挨打。中國曾是一個世界強國,進入近代以后逐漸落后了,產生這一結果的直接原因,就是未能抓住世界經濟近代轉型帶來的歷史機遇。如今,世界經濟面臨新的轉型,我們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綜觀世界形勢,本世紀頭20年是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和挑戰相互交織,我們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努力在戰略機遇期內加快自身發展,確保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格局中贏得戰略主動。

《共產黨宣言》彰顯的價值是勇于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的歷史使命。《共產黨宣言》的偉大之處是把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進步一致起來,進而賦予無產階級政黨推翻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使命。《共產黨宣言》中蘊含的馬克思主義歷史使命原理,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

20世紀上半葉,共產主義運動風起云涌,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歷史使命的激勵引導起到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創造性運用這一原理,提出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使命任務,激勵全國人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洪流。***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科學概括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主題,鮮明地向世界昭示了中國夢的奮斗目標,為中國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實現中國夢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國人世人的莊嚴承諾。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歷史把重擔壓在了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肩上,這是我們的光榮與責任。我們要緊密團結在**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篇3:老年醫院神經血管介入中心進修學習心得

老年醫院神經血管介入中心進修學習心得

  20**年6月,在醫院領導及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我來到北京老年醫院神經血管介入中心開始為期半年的學習,重新開啟了“學生時代”。古人云:“人生四十不學藝”,當年近不惑的我再一次住進了條件簡陋的進修生宿舍,踏進了陌生的工作學習環境的時候,一剎間居然有點恍惚。老實說,開始的那幾天還真有些不適應。但隨著對學習環境的了解,對新的技術領域的適應,我重新燃起了學生時期的求知欲:白天,跟著帶教老師查房,做手術預案,連臺手術;晚上寫報告,復盤手術過程,回顧手術要點,總結手術技巧,查文獻反思手術心得,總結手術收獲。6個月里的每一天,我基本是在一樣的節奏度過,回首這段難得的進修時光,收獲滿滿,真的不虛此行。

  北京老年醫院是北京市醫管局直屬的三級綜合醫院,重點學科為老年病學,編制床位800張。醫院科室建制完善,具備成立多年、運行合理及診療經驗豐富的神經內科、急診科、神經外科、麻醉科、重癥監護室、檢驗科、放射科、導管室等開展神經血管介入診療的相關科室。醫院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醫管局“高級卒中中心”,是國家衛健委首批神經介入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北京老年醫院神經血管介入中心診療團隊成員共有8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2人,團隊80%的人員均具備碩士以上學歷。中心年手術量約600臺/年,四級治療性復雜手術約200臺/年。中心主任:張志勇教授,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師從我國著名神經介入專家李慎茂教授及神經疾病專家吉訓明教授。曾在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神經科工作10余年,從事神經介入工作13年,累計完成神經介入診療手術5000余例,是國內神經介入領域的后起之秀。張志勇教授于2020.11人才引進至北京老年醫院,并組建北京老年醫院神經血管介入中心,在他的帶領下,中心的每一位帶教老師都非常認真負責,對每一位進修生都是理論培訓在先,實踐操作在后,理論聯系實踐,重視細節指導,充分給予動手機會,再加上中心的手術難度大,手術量有保證,所以進修生的進步和收獲很大。中心成立1年來已培養青年神經血管介入醫師6名,接受省外進修醫師4名。通過半年時間的學習,現將學習收獲總結如下。

重視術前評估和預案

  在進入中心學習的第一天,帶教老師交代:每一位手術患者都要術前評估,要實地去查看患者,評估患者的基本狀態,疾病狀態,并發癥,入路血管的選擇,完了以后要填寫術前評估表,制定手術預案。科室主任要求:哪怕是再簡單的手術,再簡單造影,都不能省去這個環節。隨著學習的深入,我越來越發現了術前評估和建立手術預案的重要性,所謂“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充分的準備,術中的突發狀況常常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

注重圍術期細節管理

  中心在培訓過程中特別注重手術細節的管理,要求所有介入醫生的每一個手術環節都是統一的操作規范,統一的細節要求。從主任到二線醫師,再到進修醫師,必須遵循統一的流程,統一的步驟,并且在執行的過程中會定期總結,不斷改進和完善,做到手術相關的環節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有百密而無一疏”。隨著學習時間的延長,對中心“細節決定成敗”的手術理念認識越來越深刻。一臺成功的手術,是對一個一個的細節的把控累積起來的,植入一個支架很容易,而一個細節把握不夠導致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卻是“災難性”的。

臨床與科研并重

  在北京老年醫院神經血管介入中心的學習過程中,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學科帶頭人,一個優秀的團隊是如何通過“日復一日,千篇一律”的重復性工作,達到技術上的進步和個人能力的提升的。在張志勇主任的要求下,每位醫生都要選定個人的專業研究方向,在這個方向上注重日常的不斷積累,不斷總結,形成個人的案例數據庫,結合文獻挖掘研究方向,寫科研論文,申請相關課題,達到臨床業務與科研產出的雙豐收。

重視日常積累,方可守正創新

  在學習中,我還認識到臨床技術的進步,是建立在大量的日常積累之上的。需要我們在日常的工作、手術中嚴格標準,規范流程,不斷反思,不斷總結的基礎實現技術的革新和創新。在半年的學習中,我在張志勇主任團隊的指導下,從基礎的動脈穿刺學習開始,一步一步積累了手術操作的基本功,然后重點學習了經橈動脈入路的腦血管造影,在連續操作到50例以后,開始在張主任的指導下開展經橈動脈、肱動脈入路的鎖骨下動脈支架植入,再逐步參與開展了復雜的鎖骨下動脈開通,經橈動脈入路椎動脈、頸動脈支架植入術。通過循序漸進地培訓和學習,個人的手術技能不斷提升,手術心得不斷豐富,手術理念也不斷完善。基于規范化的培訓后,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今后的工作中才可以做到守正創新,不斷完善自我的提升。

  半年的學習時間短暫而寶貴,于我而言,只是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依然需要我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但通過在一個優秀的團隊中工作,在一位優秀的導師的指導下學習,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手術技能上的提升,更是手術理念,管理水平和價值觀念上的視野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