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彩色透水混凝土新型施工工藝
一、簡介
透水混凝土又稱多孔混凝土,也可稱排水混凝土。其由歐美、日本等國家針對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的缺陷,開發使用的一種能讓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補充地下水;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類化合物等對環境污染的危害;同時,是的重要意義。
因透水混凝土系統擁有系列色彩配方,配合設計的創意,針對不同環境和個性要求的裝飾風格進行鋪設施工。這是傳統鋪裝和一般透水磚不能實現的特殊鋪裝材料。
透水混凝土的鋪裝工藝,類似于混凝土的鋪裝,但又不同于混凝土鋪裝方面。
二、標美彩色透水混凝土
1、材料的組成:
標美彩色透水混凝土由透水混凝土專用膠結劑、碎石、水組成。
(1)透水混凝土專用膠結劑—由標美彩石建材有限公司生產的一種專用膠結劑,其是以高強度等級的硅酸鹽水泥為基料,配以多種助劑增加強度與粘結力組成的粉狀料,并可按用戶要求加入無機耐候顏料,使其和碎石、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組成不同色彩的透水混凝土面層。
(2)碎石:
透水混凝土用的碎石應具有技術要求,本公司采用二級品標準的高石,其物理性能指標見(表一)。
碎石顆粒也有一定的要求,按其顆粒大小范圍分1#、2#、3#三號。具體的顆粒范圍見(表二)
碎石的物理性能指標表(表一)
碎石按顆粒分號(2級)
碎石是透水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之一,其質量必須要控制好。
3)水:普通自來水即可用。一般末經過濾的混濁的地下水或使用過的不潔水,不能利用。
2、三種原材料在施工過程中配合比:
要施工出高質量、高標準的透水混凝土地面,在原材料固定的條件下,嚴格控制以上三種原材料的配比,是施工中的重要關鍵,在施工現場負責人必須嚴格控制比例。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按質量計):
水:膠結劑:碎石:水泥=113:100:1518:310
水泥為42.5Mp硅酸鹽水泥
3、標美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品種
⑴普通素色透水混凝土:為普通水泥本色的透水混凝土。
⑵標準色透水混凝土:以普通水泥本色摻加無機耐候顏料組成的透水混凝土。色彩屬一般。
⑶艷麗色透水混凝土:以高要求的水泥摻加添加劑及無機耐候顏料組成的透水混凝土。色彩艷麗。
⑷組合壓模工藝的透水混凝土:由彩色混凝土壓模工藝和透水混凝土相間
組合成的混凝土。
⑸組合紙模工藝的透水混凝土:由彩色混凝土壓模工藝和透水混凝土相間組合成的混凝土。
⑹組合噴涂工藝的透水混凝土::由彩色混凝土噴涂工藝和透水混凝土相間組合成的混凝土。
以上各類透水混凝土工藝,是根據項目的不同地點、環境、承載要求以及基礎條件等不同,而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及應用的,在圖案變化、色彩變化上有更多的適用性和實用性。
四、透水混凝土路面基層的要求
1、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從上可知因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強度原因,大都應用于人行道、廣場、停車場、園林小道等場所。根據路面的不同應用面板厚度不同。對人行道,自行車道等輕荷重地面,一般面層厚度不低于8公分;對停車場、廣場等中荷重地面,面層厚度不低于10公分,考慮成本,可將面層分為二層,即表層為彩色透水混凝土層,厚度一般不低于3公分,下層為素色透水混凝土層。
2、為確保路體結構層具有足夠的整體強度和透水性,表面層下需有透水基層和較好保水性的墊層。
基層要求:在素土層夯實層上,配用的基層材料,應有適當的強度外,須有較好的透水性,采用級配砂礫或級配碎石等。采用級配碎石時,碎石的最大粒徑應小于0.7倍的基層厚度,且不超過50mm。
墊層一般采用天然碎石,粒徑小于10mm,俗稱瓜子片,并鋪有一定厚度、鋪設需均勻平整。
3、考慮大暴雨季節因素,為防止基層過多積水,影響地基,在基層處設置專用透水管道排,通向道路邊的排水系統,用時排除過量的雨水。
五、標美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施工
一般按8cm為標準作為人行道的基準厚度,在此基礎上按不同的功能,設計不同的厚度。為降低成本,可采用分層設計時。施工上述單層或分層的透水混凝土路面,鍵全的施工工藝是透水混凝土路面質量的保證,標美彩石提供以下的施工方案。
1、施工前的準備:施工前應作好組織、物質、技術等三大準備。
1)組織準備:建立健全的施工項目組織機構的人員設置,以能實現施工項目所要求的工作任務為原則,人員配置要從嚴控制,力求一專多用,一人多職。
2)物質準備:透水混凝土施工實質上相似于水泥混凝土施工,其原料中僅少了砂子,而一定粒度的高料碎石替代了骨料,在施工中具有一定量的材料(膠結料、高料)。
物質準備應是現場的準備,如人員的住宿、所需的水、電供應、工程材料堆放工棚(膠結料須要有防水措施的工棚)搭建;攪拌機械的設置場地等等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攪拌機械的設置場地,透水混凝土的攪拌是采用小型臥式攪拌機。攪拌機最佳的設置方案是施工現場的中段,因透水混凝土是屬干料性質的混凝土,其初凝快,為保證運輸時間應盡量短。為防止混凝土粘污施工場地,攪拌機下部的一定范圍需用防護板設防措施。
3)施工機械、推車、瓦工工具等必備的工具、立模用的木料或型鋼等配備;水、電設施到位,生活用水、電以及施工用水、電。施工用電:三相電,施工用水:普通自來水連接到攪拌設備旁。
4)施工前的技術準備:了解和分析工程項目特點、進度要求,了解施工的客觀條件,根據設計要求,熟悉設計圖紙,合理布置施工力量,制定出施工方案,為工程順利完成作好技術上的準備工作。
5)配合做基礎方的土建隊,在做地面基層的同時進行專用透水管道的鋪設,透水管道除按圖子要求鋪設外,必須與原道路排水系統相連接,成為道路排水系統的一部分。
2、施工:在準備工作充分的基礎上,人員設備方可進場施工。
1)立模:
施工人員在首先須按設計要求進行分隔立模及區域立模工作,立模中須注意高度、垂直度、泛水坡度等的問題。
2)攪拌:
攪拌器:根據工程量的大小,配置不同容量的機械攪拌器,機械攪拌器的
一定范圍內的地面處,應設置防止水和物料散落的接料設備(如方型板式斗類),保護施工環境的衛生,減少施工后的清理工作。
透水混凝土不能采用人工攪拌,采用普通混凝土攪拌機械進行攪拌,攪拌時按物料的規定比例及投料順序將物料投入攪拌機,先將膠結料和碎石攪拌約30秒后,使其初步混合,再將規定量的水分2-3次加入繼續進行攪拌約1.5-2分鐘。視攪拌均勻程度,可適當延長機械攪拌的時間,但不宜過長時間的攪拌。
膠結料
碎石
混合攪拌
混合料
水
攤鋪
透水混凝土攪拌工藝流程圖
注意事項:
(1)施工現場須專人負責物料的配比。
(2)嚴格控制水灰比,即控制水的加入量,水在攪拌中分2-3次加入,不允許一次性加入。
(3)為使物料攪拌均勻,適當延長機械攪拌時間,但不宜過長。
3)運輸
透水混凝土屬干性混凝土料,其初凝快,一般根據氣候條件控制混合物的運輸時間,運輸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運輸過程中不要停留,手推車必須平穩。
4)攤鋪、澆筑成型:
透水混凝土屬干性混凝土料,其初凝快,攤鋪必須及時。對于人行道面,大面積施工采用分塊隔倉方式進行攤鋪物料,其松鋪系數為1.1。將混合物均勻攤鋪在工作面上,用括尺找準平整度和控制一定的泛水度,然而平板振動器(厚度厚的用平板振動器)或人工搗實。搗實不宜采用高頻振動器,。最后用
抹合拍平。抹合不能有明水。
注意事項:
(1)松鋪系數即為物料攤鋪高度高于實際高度的比,按透水混凝土的干濕度,一般采用1.1-1.15之間。
(2)平板振動器振動時間不能過長,防止過于密實,可出現離析現象。
(3)攤鋪時盡量快和正確。
(4)因透水混凝土其孔隙率大,水份散失快,當天氣溫高于35℃時,施工時間應宜避開中午,適合在早晚進行施工。
4)養生:
透水混凝土與水泥混凝土屬性類似,因此鋪攤結束后,經檢驗標高、平整度均達到要求后。當氣溫較高時,為減少水分的蒸發,宜立即覆蓋塑料薄膜,以保持水分。也可采用灑水養生,所有養生期不得少于7d,使其在養護期內強度遂漸地提高。
灑水養生,透水混凝土在澆注后1天開始灑水養護,高溫時在8小時后開始養護,但淋水時不宜用壓力水直接沖淋混凝土表面,應直接從上往下淋水。透水混凝土濕養時間不少于7天。
養生時間應根據施工溫度而定,一般養生期為14—21天,高溫時不少于14天,低溫時不少于21天,5℃以下施工,養生期不少于28天。
4、涂覆透明封閉劑:
待表面混凝土成型干燥后在3天左右,涂刷透明封閉劑,增強耐久性和美觀性。防止時間過會使透水混凝土孔隙受污而堵塞孔隙。
篇2:環境整治現場拌制混凝土施工工藝
環境整治工程現場拌制混凝土施工工藝
1.施工準備
1.1材料及主要機具:
1.1.1水泥:水泥的品種、標號、廠別及牌號應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的要求。水泥應有出廠合格證及進場試驗報告。
1.1.2砂:砂的粒徑及產地應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的要求。砂中含泥量:當混凝土強度等級≥C30時,含泥量≤3%;混凝土強度等級 1.1.3石子(碎石或卵石):石子的粒徑、級配及產地應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的要求。 石子的針、片狀顆粒含量:當混凝土強度等級≥C30時,應≤15%;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C15時,應≤25%。 石子的含泥量(小于0.8mm的塵屑、淤泥和粘土的總含量):當混凝土強度等級≥C30時,應≤1%;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C15時,應≤2%;當對混凝土有抗凍、抗滲要求時,應≤1%。 石子的泥塊含量(大于5mm的純泥):當混凝土強度等級≥C30時,應≤05%;當混凝土強度等級 1.1.4水:宜采用飲用水。其它水,其水質應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63一89)的規定。 1.1.5外加劑:所用混凝土外加劑的品種、生產廠家及牌號應符合配合比通知單的要求。外加劑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及使用說明,并應有有關指標的進場試驗報告。國家規定要求認證的產品,還應有準用證件。外加劑必須有摻量試驗。 1.1.6主要機具:混凝土攪拌機采用自落式攪拌機。計量設備采用磅秤。水計量可采用流量計、時間繼電器控制的流量計或水箱水位管標志計量器。上料設備采用雙輪手推車、砂石輸料斗等,以及配套的其它設備。現場試驗器具,如坍落度測試設備、試模等。 1.2作業條件: 1.2.1試驗室已下達混凝土配合通知單,并將其轉換為每盤實際使用的施工配合比,并公布于攪拌配料地點的標牌上。 1.2.2所有的原材料經檢查,全部應符合配合比通知單所提出的要求。 1.2.3攪拌機及其配套的設備應運轉靈活、安全可靠。電源及配電系統符合要求,安全可靠。 1.2.4所有計量器具必須有檢定的有效期標識。地磅下面及周圍的砂、石清理干凈,計量器具靈敏可靠,并按施工配合比設專人定磅。 1.2.5管理人員向作業班組進行配合比、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交底。 1.2.6需澆筑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辦理隱檢、預檢手續、混凝土澆筑的申請單已經有關管理人員批準。 1.2.7新下達的混凝土配合比,應進行開盤鑒定。開盤鑒定的工作已進行并符合要求。 2.操作工藝 2.1每臺班開始前,對攪拌機及上料設備進行檢查并試運轉;對所用計量器具進行檢查并定磅;校對施工配合比;對所用原材料的規格、品種、產地、牌號及質量進行檢查,并與施工配合比進行核對;對砂、石的含水率進行檢查,如有變化,及時通知試驗人員調整用水量。一切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開盤拌制混凝土。 2.2計量: 2.2.1砂、石計量:用手推車上料時,必須車車過磅,卸多補少。有貯料斗及配套的計量設備,采用自動或半自動上料時,需調整好斗門關閉的提前量,以保證計量準確。砂、石計量的允許偏差應≤±3%。 2.2.2水泥計量:攪拌時采用袋裝水泥時,對每批進場的水泥應抽查10袋的重量,并計量每袋的平均實際重量。小于標定重量的要開袋補足,或以每袋的實際水泥重量為準,調整砂、石、水及其它材料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確定每盤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攪拌時采用散裝水泥的,應每盤精確計量。水泥計量的允許偏差應≤±2%。 2.2.3外加劑及混合料計量:對于粉狀的外加劑和混合料,應按施工配合比每盤的用料,預先在外加劑和混合料存放的倉庫中進行計量,并以小包裝運到攪拌地點備用。液態外加劑要隨用隨攪拌,并用比重計檢查其濃度,用量桶計量。外加劑、混合料的計量允許偏差應≤±2%。 2.2.4水計量:水必須盤盤計量,其允許偏差應≤±2%。 2.3上料:現場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計量好的原材料先匯集在上料斗中,經上料斗進入攪拌筒。水及液態外加劑經計量后,在往攪拌筒中進料的同時,直接進入攪拌筒。原材料匯集入上料斗的順序如下: 2.3.1當無外加劑、混合料時,依次進入上料斗的順序為石子、水泥、砂。 2.3.2當摻混合料時,其順序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 2.3.3當摻干粉狀外加劑時,其順序為石子、外加劑、水泥、砂成順序為石子、水泥、砂子、外加劑。 2.4第一盤混凝土拌制的操作: 每次上班拌制第一盤混凝土時,先加水使攪拌筒空轉數分鐘,攪拌筒被充分濕潤后,將剩余積水倒凈。 攪拌第一盤時,由于砂漿粘筒壁而損失,因此,石子的用量應按配合比減半。 從第二盤開始,按給定的配合比投料。 2.5攪拌時間控制: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應按表4-28控制。 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s)表4-28 攪拌機出料量(L) 500 自落式 注: l.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系指自全部材料裝入攪拌筒中起,到開始卸料止的時間; 2.當摻有外加劑時,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 2.6出料:出料時,先少許出料,目測拌合物的外觀質量,如目測合格方可出料。每盤混凝土拌合物必須出盡。 2.7混凝土拌制的質量檢查: 2.7.1檢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種、規格和用量,每一個工作班至少兩次。 2.7.2檢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每一工作班至少兩次。混凝土拌合物應攪拌均勻、顏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動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離析。不符合要求時,應查找原因,及時調整。 2.7.3在每一工作班內,當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響有變動時(如下雨或原材料有變化),應及時檢查。 2.7.4混凝土的攪拌時間應隨時檢查。 2.7.5按以下規定留置試塊: 2.7.5.1每拌制100盤且不超 過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2.7.5.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其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2.7.5.3對現澆混凝土結構,每一現澆樓層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2.7.5.4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應按規定留置抗滲試塊。 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試件,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可根據技術交底的要求確定。為保證留置的試塊有代表性,應在第三盤以后至攪拌結束前30min之間取樣。 3.保證項目 3.1.1混凝土所用水泥、骨料、外加劑、混合料的規格、品種和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檢查方法:檢查原材料出廠合格證、試驗報告單。 3.1.2混凝土的強度評定應符合要求。檢查方法:檢查混凝土試塊強度試壓報告及強度評定資料。 3.2基本項目: 3.2.1混凝土應攪拌均勻、顏色一致,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3.2.2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應符合要求。 檢查方法:現場測定及檢查施工記錄。 4.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4.1混凝土強度不足或強度不均勻,強度離差大,是常發生的質量問題,是影響結構安全的質量問題。防止這一質量問題需要綜合治理,除了在混凝土運輸、澆筑、養護等各個環節要嚴格控制外,在混凝土拌制階段要特別注意。要控制好各種原材料的質量。要認真執行配合比,嚴格原材料的配料計量。 4.2混凝土裂縫是常發生的質量問題。造成的原因很多。在拌制階段,如果砂、石含泥量大、用水量大、使用過期水泥或水泥用量過多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收縮裂縫。因此在拌制階段,仍要嚴格控制好原材料的質量,認真執行配合比,嚴格計量。 4.3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差,坍落度不符合要求。造成這類質量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水灰比影響最大;第二是石子的級配差,針、片狀顆粒含量過多;第三是攪拌時間過短或太長等。解決的辦法應從以上三方面著手。 4.4要注意水泥、外加劑、混合料的存放保管。水泥應有水泥庫,防止雨淋和受潮;出廠超過三個月的水泥應復試。外加劑、混合料要防止受潮和變質,要分規格、品種分別存放,以防止錯用。 篇3:鋼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工藝 鋼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工藝 本合同段目前涵洞剩余主要是線外涵。施工前要先改道或改勾,以保證被交道路的通行和當地排水系統的通暢。涵洞的臺背回填須對稱進行,涵頂填土需達到規定厚度后可在其上行車。鋼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工藝如下: 1、施工放樣:施工前先放出基坑位置,放出中線樁,并引至不宜破壞的地方以備校核用。 2、基坑開挖:采取機械開挖配合人工修整的方法進行基坑開挖,并進行地基承載力檢測,如地基承載力不符合設計要求,應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 3、基坑施工完后,鋪設砂墊層。支立模板,在涵身中部設變形縫一道,澆注箱涵基礎混凝土,然后測量放樣,并用墨線標出箱涵的軸線、邊線。 4、綁扎底板鋼筋和側板預埋筋,支立模板,采用就地澆注工藝。全箱涵分為兩次澆注。第一層澆至底板的內壁以上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