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遠地區留守兒童少年存在問題及對策
邊遠地區留守兒童少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貧困地區的學校,孩子脾氣怪、不好管,學生頑皮、不好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主要有傳媒的影響、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的滯后和教育的誤區、社會輿論氛圍的影響。究其解決辦法主要是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加強法制教育,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狠抓反面典型,強化正面教育、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想方設法凈化學生心靈、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實行綜合治理,全面提高社會參與管理的效果。
關鍵詞:邊遠地區;留守兒童;問題;對策
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貧困地區的學校,時常有不少家長或老師的抱怨,現在的孩子脾氣怪、不好管,現在的學生頑皮、不好教。這種“不好管、不好教”的學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筆者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一管之見,以饗讀者或求教于同行。
一是受傳媒的影響。少年兒童明辨是非的能力差,不善識別真善美、假丑惡,好奇、好勝心理強。每當讀到不健康的書刊雜志或看到不健康的影視片時,便盲目效仿。使一部分少年兒童從小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習慣,家長的勸導、老師的教育全當“耳邊風”。這樣,大孩影響小孩,小孩學著大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相當一部分小孩從小便養成了好吃貪玩,惹是生非的不良習慣。
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近年來,孩子的父母外出務工多,一年半載難以回家一趟,與孩子接觸少,交流不夠,對孩子的思想品德、學生情況知之甚少。不少人只顧掙錢,從沒有把孩子的健康成長放在心上,在一些家長看來,金錢是萬能的,只要有了足夠的金錢,孩子就有了一切。其次,“隔代親”思想的影響也滋生了孩子的惰性和任性,從而慣養了一大批“留守兒”。
三是學校教育的滯后和教育的誤區,致使學校和教師無力嬌正部分少年兒童的不良習慣。農村中小學育人環境、育人設施的改善有限,還不能滿足廣大少年兒童的欲望,枯燥單調的學校教育,也無不限制著廣大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全面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必須保證其入學率,否則造成學生流失而影響完成率,學校和教師心理壓力大。若在教育方法上稍有不慎,加之部分少年兒童心理承受力脆弱而造成流失,學校和教師無疑難以推卸責任。因此,學校教育處處防著點、謹慎些,瞻前顧后,導致對部分學生的厭學逃學行為制止不力。
四是社會輿論氛圍的影響。我國農村幅員廣大,農村人口多是素質偏低。社會上的“讀書無用論”、“讀書不讀書,打工照樣掙錢多,有錢就能瀟灑走一回”等思想助長了不少少年兒童厭學逃學的氣焰。
學生厭學逃學行為的不斷出現,除了上述原因外,與我們的教育方法陳舊,教育資源短缺,教育機會不平等也不無關系。如何制止學生厭學逃學行為的發生,筆者認為必須實行“綜合治理,標本兼治,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遏制此行為的發生。
篇2:談邊遠地區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喜與憂
談邊遠地區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喜與憂
甘肅省正寧縣山河初中趙會寧楊弘
萬物已萌發,東風正勁吹,花蕾嬉蜂蝶,滿園春意濃。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經過多年醞釀,現已全面鋪開。教育理論、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的探究如火如荼,計算機、投影儀、平面展臺等的組合與傳統教學成功嫁接、完美交媾給教育教學創造了廣闊天地、燦爛前景。新元素的注入,把對傳統教學的改革推上了巔峰,使教育教學改革步入了快車道。師生們既嘗到了小試牛刀的快感,更收獲了大刀闊斧的甜頭。網絡與多媒體進入課堂,促使和激發了課堂教學的驟變,一枝紅杏出墻來,萬千枝頭花競春。中國教育的春天正向我們闊步走來。
一、小平臺,大視野,拓展認知范圍,豐富知識儲量,擴外延,增內涵,積聚正能量。
曾幾何,上下幾天年,縱橫幾萬里還是個傳說,計算機與網絡的交媾,變傳說為現實。廣闊世界竟玩于十指之間,千年歷史亦于瞬間集合,使有限的課堂被無限擴展,空間加大,時間拉長,各類知識信手拈來,紛集云涌,網絡資源共享使知識的積累與交流大大提速。既滿足了課堂需要,又拓展了學生視野,更使知識瞬間集成巨變,延伸了學生的思想觸角,或許夢想的萌芽就會促發。我在教學《旅鼠之謎》這篇課文時收集整理了有關旅鼠的生活習性方面的資料,其中一點就是關于旅鼠食量的。一只旅鼠可以吃掉45公斤的草或植被。于是有學生聯想:如果旅鼠不加節制的繁衍,大量植物、植被就會被消耗殆盡,食物的匱乏會導致旅鼠種族的大滅亡,也會致使其它物種的滅絕,更有甚者破壞環境,致使生態失衡,危及地球生存。聰明的旅鼠選擇*既保全了自身,又保護了其它物種與地球。關于旅鼠集體大死亡的謎團便迎刃而解。同時引入和旅鼠相似的動植物的資料,如:黃山獼猴的跳崖自盡、北美阿拉斯加狐貍的跳舞尋死、南美洲卷柏的遷徙、非洲沙漠光棍樹的無葉。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更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對自然奧秘的好奇增加了探求知識的正能量,也成就了學生的夢想。
信息化平臺的創建加速了信息、知識交流的速度,也促進了信息、知識的集成速度。足不出戶,便可知曉世界,人不離屋,就可讀遍歷史。信息化高速路的建設把“小課堂”融入到了“大世界”,一石多鳥,破解了諸多教學難題,給課堂注入了活力,課堂因這支“紅杏”的探入而精彩。
二、小平臺,高效率,減壓增容創便利,大融合促進大發展,大發展促使大提升。
網絡資源共享解放了教師的雙手,使教師從備課資料搜集整理的繁瑣環節中解脫出來,縮短備課時間,提高備課速度,為挖掘教材、分析學生、設計教法提供了充裕的時間、充沛的精力。利用電子白板展示知識、問題高速集約,既節省了教師的精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速度,更增加了課堂知識的容量,增大了課堂知識的密度。短時間,快速度;小空間,高效率,知識的廣博與集成拓展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生知識,更為新知的誕生創造了條件。與一本教材、一張巧嘴、一支粉筆的傳統教學相比大大節約了物力人力,更提高了效率,也使教師遠離灰塵的侵擾,保護了教師的身心健康。多媒體的運用、網絡資源的共享使教師學生雙雙獲得優厚利益,教學主客體與先進教學設備的大融合促進了教育的質量的大提升。
三、小平臺,高效能,視聽結合,寓抽象于直觀,激發興趣,開掘智力,增加正能量。
抑揚頓挫的聲音、亢奮激情的旋律、近乎自然的畫面,視聽結合的臻于完美,使學生沉浸在高爾基《海燕》的優美意境中難以自拔。海燕的形象深深感染了每一個學生,激動延續了好久。把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形象的畫面,視聽的感受與心靈的感悟碰撞;把厚重的情感轉化為視聽的盛宴,耳的享受與靈的震顫共鳴。多媒體手段的運用拉近了學生與書本的距離,建立了文字與心靈溝通的橋梁,促進了心與心的融合。學生求知的閘門被信息化與多媒體的魔力打開,強烈的興趣被激發,求知的欲望被勾起,就會揚鞭啟程,奔向知識的彼岸。視、聽、智三者的交互協調配合,既開發了各個認知器官的功能,又綜合發力,形成正能量,促使靈感迸發,激活創造潛能。思維的火花一經點燃,盛開的將是驕人的驚世之花。
信息化、多媒體與教育教學的交媾,使教育教學進入第二春,但這強勁的東風并非有空就入,種種因素導致“春風”難度“玉門關”。
篇3:邊遠農村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實踐
關于邊遠農村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的實踐
摘要: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逐步實施的背景下,均衡教育猶如一場春風,為邊遠農村學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教育信息化的作用日益顯現,數字校園的建設如火如荼,硬件建設達到高潮,但與之匹配的軟件建設卻相對滯后,如何使兩者相得益彰,是值得我們去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邊遠農村;數字校園;實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年)》中提出,要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縮小城鄉數字化差距。作為一所邊疆農村中學,在這場改革的春風里,我校數字校園建設的構想得以實施。數字校園是以高度發達的計算機網絡為核心技術,以信息和知識資源的共享為手段,強調合作、分享、傳承的精神,是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有機結合的新型教育、學習和研究的教育環境。作為這個綜合性系統工程的建設者,它給了我收獲也帶給我思考。
一、推進硬件體系建設,助力校園信息化。
硬件環境是學校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它包括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配置及合理分布,以及連接、維持設施正常運轉的保障措施等。
1、網絡主干。基于當前信息技術發展形勢及經濟實用可持續發展原則,我校接入中國移動20M帶寬的以太網,樓內鋪設超五類非屏蔽雙絞線,樓與樓之間的連接主干線架設光纜,以滿足今后發展的需要。
2、網絡中心。也就是校園網中心機房,配置有各種系統服務器、文件服務器、核心交換機、配線機柜等。為保證網絡運行穩定可靠,網絡中心的設備選型應選擇信譽可靠、質量上等、性能穩定、擴充性優良的專業產品。服務器選用DELL品牌的專業服務器,核心交換機選用3COM產品,
3、計算機機房。配置30-60臺微機,通過星型網絡拓撲結構將所有微機連接到可堆疊交換機上,再通過交換機連接校園主干網。為方便教學,可在以上網絡教室的基礎上安裝多媒體教學平臺,使之成為一個既能完成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又能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還能開展基于Internet技術的網絡活動的多媒體網絡活動室。
4、“班班通”教室。信息化環境的構筑其根本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因此課堂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建立應該是校園網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多媒體綜合教室內配備SEEWO多功能一體機、視頻展示臺,其中多媒體計算機通過網卡連入校園主干網,從而方便調用網絡內其它計算機上的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二、多措并舉以人為本,提高教師信息素養。
1.加大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力度,形成培訓與自學相結合的模式。
對教師的培訓,可采用“專題集中培訓”與“自學互學”為主的形式進行,通過展示和介紹運用信息技術的優秀范例,展示信息技術的魅力與“魔力”,激發廣大教師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的濃厚興趣,有計劃地安排學習內容,按照由易到難,由點到面的程序進行有重點、有層次分階段的培訓,每個階段結束要進行相應的認知水平與操作技能檢測,做到活學活用,務實求新,保證培訓效果。
2.定期展示教師信息技術成果,促進運用信息技術。
數字化信息技術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廣大教師必須具備運用和操作信息技術工具的能力。為此,學校可以通過開展信息技術基本功比賽、教學課件制作比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優質課比賽、科技制作比賽等各種形式、各種渠道,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發展教師創新思維,努力打造教師信息技術發展平臺。
三、依托校園網站平臺,提升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