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因有現代教育技術而絢麗
課程改革因有現代教育技術而絢麗
【摘要】課程改革已紅紅火火進行了多年,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課程資源建設、軟件建設、學習方式變革等方面發揮出了巨大優勢。教育要真正實現現代化,不光是教育觀念和教學內容的改革,還應包括教學手段、教學方式以及考試評價體系等方面的深刻變革,而這些離開現代教育技術的充實是不行的。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改革;轉變
社會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的變革,以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變化,都將引發學校教育的重大變革。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這次基礎教育程改革將實現我國中小學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歷史性轉變。現代教育技術介入新課程的改革必將引起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材料、教育內容、考評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性變革,在學生能力培養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現代教育技術成為課改助推劑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能只是“換藥”不“換湯”,這不僅要對課程本身進行改革和發展,更重要的是對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進行革新和改進?,F代教育技術倡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把現代教育新理念和新技術應用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必將促進新課程的改革。現代教育技術不僅為學習者提供多種學習資源和手段,還使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及教育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在這些變化中,教學觀念的轉變顯得尤為重要,主要表現為:變傳統的師生主從關系為新型的師生合作關系?,F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如課堂教學中的第二種畫面(投影、電視)、第三個聲音(音響)和跨區域的學習伙伴(網絡協作學習成員)、網絡技術和虛擬技術使師生處于一種身臨其境的教學情景,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現代教育技術促進了新課程的改革,使新課程改革發生了重大的創新和突破,使教師在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具體表現如下:
1、把教學重心從重“教”移向重“學”
傳統教學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重視教師的“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學”。傳統的課堂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宰,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在學習上處于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之中,對于所學內容總是生吞活剝、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針對這種情況,現代人本主人觀點提出:“學習的過程是豐滿人性形成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爆F代教學重點要從重“教”向重“學”的方向轉移,現代教育技術打破了教師在信息占有方面的主導地位,使教師意識到自己在教學活動中不應只重視自己的“教”,而應扮演起學生的引路人、輔導者、合作者的角色,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上;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了多種獲取信息的渠道以及各種信息加工處理的軟件,為師生、生生溝通協作搭建起了平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大量豐富的資源。
2、信息時代促使傳統學習方式“學會”向“會學”轉變
進入信息時代,面對無限增長、不斷動態變化著的科技知識,“會學”比“學會”更為重要。傳統學習方式重視知識本身的學習,忽略了知識產生的過程,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使學生學習成為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學生發展的阻力。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掌握知識產生的過程和獲得知識的方法,使學習方式從“學會”轉向“會學”,這是學習觀的根本變革?,F代教育技術的介入尤其是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滲透到教學中,促使3R教育向3T教育轉變,使教師教育觀念從傳統的課堂知識傳授向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到主動探究知識、自我建構知識體系。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也加強了學習者記憶、思維、觀察、想像、動手、表達、創造等能力的發展。
篇2:課程改革成果展評活動方案
為全面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升課程改革工作的質量,根據漢中市教育局《關于開展全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成果展評活動的通知》(**)和洋縣教育局《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成果展評活動實施方案》(**號)要求,結合本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動組織領導:
為扎實搞好我校的展評活動,成立金水初中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成果展評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活動目的
通過對課改實施八年來課堂教學、校本研修、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建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以及制度建設等方面所取得成果進行集中總結、交流評價和展示,推出一批有效教學的新模式、課程新秀、課改先進單位和個人,打造省市縣校相街接、覆蓋所有學科的學科帶頭人隊伍,完善教學成果評審、科研興校明星學校創建和評審制度,促進各學校課程改革工作的進一步發展,逐步形成推動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長效機制。
三、活動原則
全面動員,全員參與,以校為主,
集中展評,研究提升,推進教學。
四、參加展評的作品類型
(一)教育教學成果
1.文本類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研究成果(教研負責)
(1)課題(題目)(2)研究報告科研論文
(3)教育研究專著(4)學科教學設計和課例
(5)教學經驗總結(6)教育敘事和教學案例
(7)調查報告(8)學校課改特色活動
2.網絡、多媒體和教育電視節目類成果
(1)多媒體教學課件(cd-rom)(2)網絡課件、網絡課程教材
(3)專題學習網站、網絡教學管理平臺軟件
(4)電視教學節目(5)教育電視欄目
(6)教育電視專題片
3.自制教具類成果
(1)自制教具(2)自制學具
4.校本課程開發類成果
(1)校本課程規劃或方案(2)校本課程教材(含多媒體形式)
(二)優質課展評:由語文組、數學組和英語組各推薦一名成員設計一節優質課的展評。
(三)新課程環境下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成果展評(由學校校委會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獎懲制度進行整理并上報)
(四)課改先進集體和個人事跡展評
(1)學科帶頭人、課改名師和課改新秀事跡展評
(2)科研興校明星學校事跡展評
(3)課改先進工作者事跡展評(包括優秀校長、優秀教研員)
(4)課改工作先進單位事跡展評
五、參展條件、要求
(一)參展人員及學科
各個學科所有教師全員參與,學科包括義務教育初中段15個學科大類,即語文、數學、英語、思品、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等。推薦學科不限。
(二)參展要求
1.各人推薦的教學成果應是*年以來,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面符合教學成果評審辦法要求的成果。已在*、*、*我縣組織的有關評獎中獲得省級獎勵的,可參加省上的展示,不再參加評獎;如在原有基礎上又取得新突破、新進展的,也可推薦參評。
2.各教研組擬推薦一名參加優質課參評的教師,其教學設計必須具有個性化的教學特點,理論上有探索,實踐中有創新,并能充分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特色。
3.教學成果展評采取展板、實物和多媒體演示等方式進行,并與*年度教學成果評審工作合并進行。
4.堅決制止網絡下載、抄襲、剽竊他人成果,違者將向全縣通報,并三年內不得參加各類成果申報,不得參與評優晉級。
(三)課改先進個人評選條件
(1)、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工作認真負責,有良好的師德,注重教書育人。
(2)、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教育理念先進,教育教學行為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3)、課堂教學能較好地體現課改精神,教學方法先進,課堂教學效益高,教學成績優秀的一線教師。
(4)、課程改革以來,在縣級或縣級以上論文評選中獲將;在縣級或縣級以上刊物上發表有課改文章;在縣級以上的有關會議上進行過典型經驗介紹;在縣級或縣級以上的示范課,公開課、優質課活動中獲得過獎勵。
五、展評的程序:
第一階段:動員培訓(5月底)。召開教師會,進行校級骨干教師培訓。
第二階段:成果征集(5月底至6月10日)。
1、各教師整理自己八年來的教育教學教研資料,填寫《金水初中課改成果登記表》交各教研組長進行統計,并將自己的資料按照參展類別分類發送給教研組長集中保存。
2、布置能反映學校新程改革成果的展板(五面),由教導處統一確定版面設計及內容,完成后在學校公開展出。同時布置學校整體課改成果展板一面,推薦縣上參展。
第三階段:展評上報(6月11日至6月20日)。在全面動員,全體參與,認真組織梳理總結、研究提升的基礎上,學校于6月20日前組織全校教師集中就每個人員的成果進行現場展評,確定出向縣上推薦展評的成果。
篇3:您認為課程改革十年后主要成效是什么?
您認為課程改革十年后的主要成效是什么?
發布者:洪新民
我認為課程改革十年后的主要成效是:
1.教與學方面: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改變傳統中,教師只管教,學生象海綿一樣只負責吸收.關注學生的主動學習.讓學生發揮能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在備課時,不僅僅要考慮到一節課中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還要從三維目標中考慮,一節課中如何讓學生能力得到提升,態度價值觀,學習習慣等方面也能有所進步.雖然老師可能在課堂上比以前講得少了,可是要花的時候要更多,學生學到的也更多.
3.關于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僅是從考試的分數來評價一個學生,要從多方面,知識技能,聽說讀寫,操作,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來評價一個學生.
4.在課堂上,讓學生發揮主體的作用的同學,對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要做到收放自如,并能達到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5.關注實驗,對科學探究的要素要從細節培養,使科學探究成為學生學習物理的一項基本能力.
6.充分利用各種工具,使用多種教學手段,以達到教學目標.
7.教師的不斷學習成長,改變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的,是,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