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一年級數學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一年級數學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2024-08-02 閱讀 2743

一、評價的再認識:

為了打破傳統的學習評價模式,我們將嘗試從口算、操作、實踐應用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通過學生整個學期課程學習和發展,采取教、學、評一致的學業質量評價。開展基于常態教學實際狀況的多樣化的、個性化的學業質量評價;基于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分層發展性評價,給予學生多次經歷評價的機會;基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突出拓展性和綜合性學習內容和能力的紙筆測評方式。

二、評價原則:

緊緊圍繞數學學科課程標準和“數學學科課程學習內容和認知水平評價參照”,結合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實際,堅持等級制評價原則,堅持激勵每一個學生持續學習和發展的原則,明確過程性評價(基于學生成長檔案袋)、活動性評價(基于三維目標同步落實)、終結性評價(基于學生綜合素質報告冊)。設計評價工具,組織評價活動,設計突出課程核心內容和學科思想方法的、基于教學評一致的、便于操作的學業質量評價方案。

三、評價形式

過程性評價:成長記錄袋、單元測評、作業完成情況、學習習慣、情感態度等。

活動性評價:我是合格小學生、繪本記錄我成長活動由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生生互評。

階段性評價:單元測試由教師評價、家長評價。

終結性評價:基礎知識測評、學生綜合素質報告冊。

四、評價結果: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本學期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成長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50顆☆星級評價標準:

優:42顆☆及以上。

良:35顆☆及以上。

合格:25顆☆及以上。

待努力:少于25顆☆。

篇2:一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評價方案

一、指導思想

1、教育學認為:對兒童、少年進行評價的基本視點在于發展二字,即用發展的眼光、從發展的角度、從兒童身心發展的全方位來考察與評價兒童。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3、《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心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心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總體目標

(一)數與代數

1.通過數數、操作活動,會正確數、讀、寫100以內的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掌握100以內數加法、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3.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實際意義,并能提出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經歷觀察實物的過程,體會從不同方向去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會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簡單物體形狀。

2.通過動手操作,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進一步感受到圖形的特征;并在這些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三)實踐活動

1.經歷分扣子的實踐,了解分類是需要標準的,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結果可能是不同的。

2.經歷填數游戲活動,初步提高分析能力。

三、評價操作流程:

(一)過程性評價

1.學習習慣=課堂習慣+作業習慣

(1)課堂習慣

評價形式:定性評價

評價方法:老師根據學生課堂發言、傾聽、參與課堂活動的情況,給學生蓋發印章,學生集夠10個印章,可以換學習星。

評價標準:

優:得到的“學習星”數量在4個及以上的學生。

良:得到的“學習星”數量在1-3個的學生。

合格:沒有得到“學習星”,但平時上課能做到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秩序的學生。

評價時間:每節課老師及時評價,**年6月14日進行總結。

(2)作業習慣

評價形式:定性評價

評價方法:老師根據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給學生蓋發印章,學生能做到按時完成的,給予小紅花的獎勵,能做到按時完成作業并作業完成質量高的給予作業真漂亮的獎勵,2個紅花=1個作業真漂亮,集夠10個作業真漂亮印章可以換1個學習星。

評價標準:

優:得到的“學習星”數量在4個及以上的學生。

良:得到的“學習星”數量在1-3個的學生。

合格:沒有得到“學習星”,但平時上課能做到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

評價時間:每次作業老師及時評價,**年6月14日進行總結。

2.單元測試

評價形式:定量評價

評價標準:

優:各個單元測試的平均分在90分及以上。

良:各個單元測試的平均分在80-89分為良。

合格:各個單元測試的平均分在60-79分為合格。

待合格:各個單元測試的平均分在60分以下為待合格。

評價時間:每次單元測試老師及時評價和登記,**年6月13日進行總結。

3.計算

評價形式:定量評價

評價標準:

優:90分及以上。

良:80